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罹癌後飲食要清淡?當心熱量不足釀「癌症惡病質」!營養師揭「癌症飲食3指南」戰勝癌勢力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6月20日01:00 • 林勻熙 整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陳鈴如指出,癌症飲食需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達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癌症已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數十年,根據臨床觀察,不少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面臨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問題,進一步影響疾病的預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陳鈴如指出,飲食在癌症療程中不只是補充體力的輔助措施,治療期間若能妥善調整飲食策略,不僅能緩解治療副作用,也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提升免疫力。

癌友飲食營養三大指南

針對癌症患者,陳鈴如營養師特別整理出以下三大飲食指南,幫助癌友兼顧營養與療效,走得更穩健。

指南一:攝取足夠的熱量

體重快速減輕是癌症患者常見的營養問題,一旦熱量攝取不足,恐引發癌症惡病質(Cachexia),進而導致治療中斷或生活品質下降。依照文獻指南建議,癌友每日熱量需求為為每公斤體重25~35大卡,實際數值可視個人體況調整。

但是,許多癌友因病症或治療副作用影響食慾,進食量及熱量攝取往往難以達標。陳鈴如建議,可以採少量多餐原則,在三餐外增加三次營養點心,如濃湯、酪梨牛奶、麥片牛奶、堅果豆漿等高營養密度的食物或市售濃縮營養品,有助提升總熱量攝取。

陳鈴如強調,癌症飲食需以均衡飲食為基礎,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以達所需的熱量及營養素。另外,癌友常認為罹癌後飲食應清淡少油,其實不然,低油飲食容易導致熱量攝取不足,因此提醒癌友在油質攝取上不必刻意減少。建議適量攝取植物油與堅果,並善用炒、煎等烹調方式,提升熱量來源,幫助身體維持能量平衡。

指南二:選擇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建構與修補的關鍵營養素,在抗癌過程尤其重要。根據文獻指南建議,癌症病人每日蛋白質需求為每公斤體重1~1.5公克,可依疾病進程與營養狀態個別調整。

陳鈴如強調,癌友應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毛豆、黑豆、黃豆及其製品,還有海鮮、蛋、禽畜類肉品及乳製品等。若食慾不振影響正餐攝取,建議以豆漿、牛奶或優酪乳代替部分水分,或可酌量加入蛋白粉,在不增加食量的情況下增加蛋白質的補充。

指南三:提升抗氧化力

癌細胞本身或是化療、放射治療,都會造成身體細胞的破壞,引起發炎反應並增加氧化壓力。此時,蔬果中的抗氧化物質成為體內的「修護工兵」,蔬果富含的維生素A、C、E、植化素等抗氧化物質,能清除體內自由基,提升免疫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每日飲食指南」,國人每日應攝取蔬菜類3~5份(1份=可食部份生重100克=熟食蔬菜1/2-2/3碗)、水果類2-4份(1份=女性拳頭大小1個=切塊水果8分碗-1碗)。因此建議癌友每日攝取足量多色彩的蔬果,有助於均衡攝取多元的營養素。

高營養密度點心食譜

以下提供高營養密度點心食譜供食慾不佳的癌友參考,另外,陳鈴如提醒癌友,適度搭配運動,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食慾。

【蘋香豆漿堅果飲】(1人份)

食材:小蘋果1顆、豆漿240ml、核桃2顆

做法:

  • 蘋果洗淨去皮切塊(或依個人喜好帶皮,可增加植化素與纖維的攝取)。
  • 將蘋果、豆漿及核桃放入果汁機攪打均質即可。

營養分析:

  • 份量:1人份
  • 熱量:253大卡
  • 醣類:38.3克
  • 蛋白質:8.1克
  • 脂肪:7.5克
  • 膳食纖維:5.8克

佔熱量百分比:

  • 醣類:60.6%
  • 蛋白質:12.8%
  • 脂肪:26.6%

【蘋香豆漿堅果飲】

▲蘋香豆漿堅果飲材料及成品。(圖/陳鈴如營養師 提供)

【南瓜雞蓉濃湯】(1人份)

▲南瓜雞蓉濃湯材料及成品。(圖/陳鈴如營養師 提供)

食材:南瓜100克、雞胸肉40克、馬鈴薯10克、洋蔥20克、雞蛋1/4顆、植物油1茶匙、全脂鮮奶100ml

做法:

  • 南瓜洗淨去籽切塊(可帶皮或去皮),放入電鍋蒸熟後取出壓成泥。
  • 馬鈴薯(可帶皮或去皮)、洋蔥、雞胸肉洗淨切丁。
  • 冷鍋倒入植物油,加入洋蔥、馬鈴薯拌炒後,再加入雞胸肉丁拌炒。
  • 倒入南瓜泥、鮮奶及適量清水攪拌煮滾後加入蛋液,再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鹽巴即可。

營養分析:

  • 份量:1人份
  • 熱量:261大卡
  • 醣類:25.7克
  • 蛋白質:16克
  • 脂肪:10.5克
  • 膳食纖維:2.9克

佔熱量百分比:

  • 醣類:39.4%
  • 蛋白質:24.5%
  • 脂肪:36.1%

參考文獻:

1. Muscaritoli M, et al. ESPEN practical guideline: Clinical Nutrition in cancer. Clin Nutr 2021;40(5):2898-913.
2. Krause and Mahan's Food & the Nutrition Care Process, 15th Edition.

資料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查看原始文章

心臟有問題,鼻子叫救命!20年心血管名醫:鼻子出現這兩種狀況,一定要注意

良醫健康網

每天一顆蘋果,降身體三把火!內分泌名醫:吃對這3種水果,排毒助減肥

良醫健康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最新內容

沒症狀也藏危機!醫示警「消化道癌6徵兆」別忽視 這些人該定期檢查

台灣健康醫療網

愛喝「即溶咖啡」要注意!研究:黃斑部退化風險暴增近7倍

中天新聞網

想健身怎麼開始?運動傷害防護師:建議找教練 看影片學易受傷

Heho 健康(台灣)

消暑湯水食譜|蘋果雪梨豬骨湯等5款清熱降燥老火湯夏日必飲!

am730

58歲竹科CEO搭高鐵突忘記在哪下車…確診阿茲海默症

中天新聞網

避孕還在賭孕氣?我的身體我說了算!醫建議吃 1 藥物 5 天內避孕仍有效

Heho 健康(台灣)

誤以為是瘀青!76歲翁腳趾黑斑…竟是肢端黑色素瘤

中天新聞網

小暑到!中醫師提醒「這樣吃、這樣動」 養好脾胃、遠離暑濕困擾

台灣健康醫療網

15歲少女經痛難耐 就醫驚見罕見「雙套子宮」先天畸形

中天新聞網

颱風後清理積水須穿雨鞋!疾管署:去年類鼻疽奪24命

中天新聞網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攀升!肥胖女性罹子宮內膜癌風險飆2倍

中天新聞網

長期吃藥「傷腎」?亂停慢性病藥恐中風!川普、李登輝長壽秘訣:堅持「按時吃對藥」活得更久

幸福熟齡(台灣) ╳ 今周刊

颱風過後注意!登革熱、腸道病恐爆發 清潔防護這樣做

台灣健康醫療網

產後爆炸性頭痛當心腦血管痙攣 醫:不治療恐致腦出血

NOW健康(TW)

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失智症針灸治療有用嗎?延緩腦部退化、維持身體功能...中醫師曝治療5核心目標及作用機轉

良醫健康網

精神科醫師公開6個國人忽略的助眠關鍵,讓身心同步修復、輕鬆一夜好眠

良醫健康網

【誤食】1歲男童誤把老鼠藥當糖果吃 滿嘴藍色粉末嚇壞家人急送醫獲救

MamiDaily

還沒找到想做的事? 教你用一張便利貼開始找回人生方向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三伏貼改善鼻過敏有解! 中醫師提醒:這3天記得貼滿

台灣健康醫療網

牛奶推薦|牛奶飲品最多含7種添加劑,可增致癌風險!一文睇清19款無添加鮮奶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恢復健康 但「這些事」才是康復的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遇上「俾鬼砸」先別怕 其實是睡眠癱瘓症!專家推4步驟應對

am730

失智症前兆別輕忽 醫師呼籲「輕度認知障礙」及早治療

NOW健康(TW)

跨越千公里送阿嬤回家 彰基以善終圓滿生命最後旅程

台灣健康醫療網

暑假孩童視力拉警報!研究證實:做對 1 件事,近視風險少 3 成

Heho 健康(台灣)

知名動畫配音員頭痛陷昏迷 確診為「顱內動脈瘤破裂」

NOW健康(TW)

急診壅塞新解方!醫院啟動「在宅急症照護」

台灣健康醫療網

學習、工作已離不開ChatGPT?MIT研究:AI用太多恐讓大腦「變蠢」

am730

今天是「小暑」!炎炎夏日最怕「白帶」困擾,中醫師提用 2 料理改善

Heho 健康(台灣)

【生蛇】與「蛇」抗衡! 你不可不知的「生蛇」真相!

高燒 Gofever

兒少從網路遊戲找尋慰藉和成就? 家長留意成癮4警訊

NOW健康(TW)

中風竟是心臟腫瘤作怪 婦微創手術化險為夷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不痛≠康復!醫揭「類風濕性關節炎」迷思:骨頭悄悄被侵蝕

中天新聞網

【患病】40歲媽患癌切子宮 三年級女兒性早熟 初中兒子遲發育 醫生:1生活習慣肇禍

MamiDaily

救急診大絕招!8月起9種病人住院日縮短,近20萬人提早釋出病床

康健雜誌

「婦科第一瘤」子宮肌瘤飲食有哪些地雷?進補恐養大肌瘤?

康健雜誌

熱量攝取不足 小心這9大問題上身

康健雜誌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赴韓參加K-MEX 促中醫國際交流

NOW健康(TW)

日日30幾度高溫如置身焗爐 做1件事防肌肉溶解腎衰竭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