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股回調引發估值分歧 樂觀謹慎看法各異
泡泡瑪特(09992.HK)、老鋪黃金(06181.HK)和蜜雪集團(02097.HK)3大新消費股,近日分別由高位回調19%、17%、15%,《証券時報》報道,回調引發投資者對新消費板塊估值、IP生命周期、行情持續性的擔憂,基金經理們觀點出現明顯分歧。樂觀派認為新消費具備高增長、高現金流、賽道廣闊的稀缺性。謹慎派則認為,部分標的已經透支未來,存在明顯估值泡沫。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星期五收市,老鋪黃金年內升243.75%,動態市盈率89.2倍;泡泡瑪特年內升168.36%,動態市盈率95.3倍;蜜雪集團年內升153.83%,動態市盈率40.7倍。
相比之下,傳統消費龍頭貴州茅台的動態市盈率為20.2倍,放眼國際市場,日本全球知名的IP運營公司三麗鷗(Sanrio)的動態市盈率為42.3倍左右;美國娛樂巨頭迪士尼的市盈率是23.7倍;著名玩具公司孩之寶的市盈率為22.3倍;老牌奢侈品集團LVMH僅有17.9倍。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提醒,泡泡瑪特股價自2024年初低位(16.8港元)最高升至283.4港元,升幅近16倍,即使近期調整,估值仍較高。他指出,潮玩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爆款IP,但爆款具有不確定性,若市場將短期業績增長線性外推為長期估值依據,可能造成估值泡沫,當前資金存在「博傻」行為,不建議大家追漲。
仁橋資產創始人、基金經理夏俊傑指,雖然確實看到泡泡瑪特"一bu難求",看到老鋪黃金排隊的誇張,看到了蜜雪集團極致的成本管控。但另一面,當泡泡瑪特的市值遠遠超過孩之寶+美泰的市值之和,老鋪黃金超過周大福的市值,蜜雪集團超過國內最大的連鎖中餐(海底撈)+連鎖西餐(百勝中國)的市值之和,相信是不合理的。
但亦有多位基金經理堅定看好。富國消費精選30基金經理周文波認為,近期新消費類公司市場關注度持續提升,吸引了大量增量資金入場,部分公司估值處於較高水平,短期需警惕股價調整風險。但從中長期來看,多數新消費企業仍處於成長初期,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廣闊,持續看好情緒消費、性價比消費和出海三大方向,未來將有更多優質公司脫穎而出。
匯豐晉信基金海外權益投資部副總監、基金經理許廷全認為,考慮盈利增速與對應估值,不少所謂新消費板塊在未來兩年,預估仍能有20%至30%以上增長,對應當前20倍到40倍之間的市盈率,並未有明顯高估或泡沫的狀況。部分企業因為出海進展遠超預期,盈利過去2年間出現多次預估上修,盈利增長足以匹配市值上升的速度。
當新消費品牌不斷打破市盈率天花板,估值錨似乎在情緒價值面前失效,令不少傳統基金經理對部分新消費個股望而卻步,景順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首席投資官馬磊認為,對於成長股一般使用的是PEG(市盈率除以EPS增長),若公司估值逼近100倍PE,未來3年的複合年化EPS增速為68%,那麽PEG就為1.4左右,一般認為,PEG大於1是有所高估。
不過,馬磊補充,情感價值、用戶黏性、IP生命力等"軟指標",亦都應該納入新消費個股的估值考量。一方面,情感指數越高、女性用戶佔比越高,企業獲得的估值溢價亦可能越大,「貴的不一定真貴,便宜的不一定真便宜」,投資關鍵是理解企業是否抓住真實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目前新消費的高估值仍主要來自國內市場,而部分中國IP所代表的"孤獨感"、"個性表達"具有全球共通性,未來通過"情感共鳴"實現出海,將是下一個增長極。
一位重倉泡泡瑪特的基金經理就表示,自己雖然在泡泡瑪特股票有不錯收獲,但至今沒買過盲盒,亦也不太理解為什麽Labubu這麽受歡迎。能夠抓住這波行情,主要得益於密切跟蹤高頻數據,比如盲盒的周銷量數據、二手平台的交易價格走勢、門店和直播間斷貨產品的補貨周期等,這些數據和細節,比"情緒消費"、"悅己消費"標簽更可靠。又說會提醒自己永遠保持謙虛學習的心態,更多去了解年輕消費群體的所思所想,挖掘更多的新消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