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本研專欄】濕地零損失 到底真唔真?

風火山林

發布於 2022年06月17日14:21 • 本土研究社成員蔡諾正

// Instead of the alleged rationale for introducing No Net Loss (NNL) in service to ‘making space for nature’,…it could be said the net principle instead works to make space for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offset-able natures which can be moved around. //

—— Louise Carver – Seeing no net loss: Making nature offset-able (2021)

相信不少人看着南生圍及豐樂圍等濕地大型發展項目都會有疑問:明明就在南生圍建十多層樓,怎麼可以說成「濕地零損失」?

世界各地不少研究也曾指出,透過「抵消」(offset)及「緩解」(mitigation)達致生態「淨零損失」(No-Net-Loss)的概念,其實沒有紮實證據支持,稱不上可行。為何卻在近十多年廣泛傳播,在各地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發展原則?

今次為大家介紹英國環境學者 Louise Carver 新鮮出爐的文章,為「淨零損失」的源頭起底,追蹤其發展主導(development-led)的血統,並分析為何這個概念迅速滲入各地環境政策框架,成為發展及保育的新秩序。

過往不少相關研究,包括作者自己,也已詳細研究過「淨零損失」,並將自然「斬件」數字化等問題:填平A處的10公頃濕地,真能靠B處的10公頃濕地補回嗎?兩者的環境及性質不盡相同,而即使「計啱數」達致「淨零損失」,也視乎「生態值」的量度方法,及當中的「做數」空間。

靠視覺化 容易入腦

作者進一步指出,「淨零損失」概念能迅速傳播在於其視覺性(visuality),並以「淨零損失」的圖表(diagram)作切入點,分析這些圖表如何合理化「生態補償」的概念。

作者分析2000年起,廣泛用作解釋「淨零損失」的一個XY圖表。圖表中,生態成了「生態值」,看似可動及可交易(movable and substitutable),抹去了生態的相對性、脈絡性及時間性(relational, contextual and temporal specificity)。圖表也定下一條想像的基線(imaginary baseline),基線之上代表生態淨增,之下則是淨損。這條基線配合「生態值」可動的想像,成為「淨零損失」的基礎。

圖表能製造抽象的想像空間,形塑新的認知模式,鞏固「淨零損失」的概念,而且易於傳播、「易入腦」。作者認為,這就是為何「淨零損失」缺乏具體證據支持,卻仍能普及開來的原因。

這也引導我們去問,誰會透過易於傳播的圖表,形塑「零淨損失」這個新的認知模式?

傳播網絡 滲透全球

當「淨零損失」的概念普及開來,大家都在討論如何「抵消」(offset)及「緩解」(mitigation)時,效果之一,就是堵塞了商家們最想迴避的討論:是誰在首先破壞環境,導致生態淨損失,而需要補償?

作者斷言「零淨損失」的發展不是中立,而是靠既得利益者組成的傳播網絡(translational network of invested actors),滲入全球的政策框架。作者整理了這些人的商界背景,以及他們如何透過不斷連結(networking)核數師、發展商、環保組織、顧問及政府等,並透過大量產出報告及手冊,不斷生產將「零淨損失」合理化的條件(conditions [for] representational adequacy)。

在政策形成方面,作者指出「零淨損失」在英國近年的進展,是基於一個發展主導(development-led)的前設。例如英國政府每年建30萬個住宅等等具野心的發展目標,加上「綠色增長」(green growth)的興起,造就了「零淨損失」在英國發展行業進一步盛行。

「零淨損失」出現並非如某評論指「為自然保留空間」,而更像是「為發展留空間」。(相片來源:Kristy Chow)
「零淨損失」出現並非如某評論指「為自然保留空間」,而更像是「為發展留空間」。(相片來源:Kristy Chow)

發展主導 環境受害

或許有人覺得「發展+補償」的做法,為保育工作帶來大量資金,但作者指出,不但環境正受害,長期下去也會導致「哪裏有發展,哪裏才有保育或保護環境」。保護環境的資金漸漸順從於發展的空間、時間、財政動態(compliant with…the spatial, temporal and financial dynamics [of developments])。因此「零淨損失」出現並非如某評論指「為自然保留空間」,而更像是「為發展留空間」。

近年香港開始出現以濕地景觀為招徠的樓盤,在申請時強調可修復改善濕地,達致「零淨損失」、「發展與保育並存」,卻也有如拆掉魚塘壆及在屋下留水,以增加濕地水體範圍等湊數賤招。有些更悄悄偷走了「淨」(net)的字眼,簡稱為「濕地零損失」。如果真是的沒有明顯破壞,何必強調「零損失」?香港這個城市已然過度發展,也有大量未善用的已破壞土地資源,現時還未到要填濕地、填海的地步。誰需要開發濕地?他們如何從概念上證成發展濕地這個極具爭議性的選項?Louise Carver這篇文章可說是告誡我們,在具體發展申請到來之前,這場概念的角力已然開始。

▼ Follow 風火山林

Website:https://hikingwindfire.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hikingwindfir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ikingwindfire.hk/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