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梨泰院踩踏悲劇震驚全球,隨著年底耶誕節、跨年夜各種大型活動到來,參加類似的狂歡活動,萬一出現人潮推擠的情況,只用手保護胸腔和頭部就夠了嗎?還要注意哪些事情才對?
韓國梨泰院在萬聖節前夕發生踩踏意外,死亡人數持續攀升,截至10月31日,死亡人數已達到155人。
台灣急診醫學會在梨泰院事件發生後,便召集相關醫師討論台灣的因應之道,擔任急診醫學會災難委員會主委的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鄭銘泰,提出5點建議,給如果遇到在人群中被推擠的民眾參考,包括:
1. 不要慌張:勿大聲尖叫或胡亂推擠,保持體力。
2. 勿衝狹窄出口:例如狹窄出口或廊道,人群密度更高更危險。
3. 跟隨人流:不逆向,避免因衝撞而跌倒。
4. 手護胸腔:雙手臂舉至胸前,創造呼吸空間。
5. 保護頭部:萬一不幸跌倒倒下,側躺屈膝,雙手抱頭。
護頭護胸外 還有別鑽狹窄出口
鄭銘泰特別提醒要掌握「勿衝狹窄出口」,「因為人一遇到擁擠就想找出口,但其他人也跟你一樣在找出口,」所以像狹窄出口或小洞口,都可能吸引更多人流而造成擁擠,因此不要急著衝進去。
(圖片來源 / photoAC)
這幾天梨泰院的現場畫面,陸續在各社群媒體被貼出,讓人看了嘆息與心痛。有體力較佳者攀爬至高處而獲救,但鄭銘泰說:「這個方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一來,有可能好不容易爬上去,卻被再推下去;二來,如果攀爬過程不順利或沒力氣,中途反而可能摔下來掉到人群中,更是危險。
擁擠人群中跌倒 身體被踩踏將後果嚴重
1989年英國足球場發生群眾推擠事件,有69人因而喪生,事後發現這些人多死於壓迫性窒息(Compressive asphyxia),由於多數人推擠,如同骨牌效應,體型較小的女性或孩童,遭推擠和重壓而造成窒息死亡。
萬一不幸在擁擠人群中跌倒,鄭銘泰指出,如果被踩到頭,很可能顱內出血;如果胸部的肋骨被踩斷,則可能斷掉的肋骨插進肺部,造成張力性氣胸;被踩到腹部時,裡面的肝臟或脾臟破裂也可能導致失血過多;手或腳被踩到,則是四肢骨折,「每個傷害都可能致命,尤其如果是一個人一個人接著踩踏上來,所受的傷害更是加倍。」
胸廓被壓迫無法呼吸 可能造成姿勢性窒息
「急診女醫師其實」的臉書粉專提到,人體被長時間固定在一個異常姿勢,就可能造成死亡,引發「姿勢性窒息」。像常見的胸廓被壓迫而造成無法呼吸的缺氧。
「急診女醫師其實」也指出,這類姿勢性窒息,還包括了像孩童玩躲貓貓,被固定在箱子、洗衣機或烘乾機裡,無法自行掙脫,或被折疊桌夾住窒息死亡,生活中都值得注意。不過,由於韓國並未公布這次梨泰院事件死者的死因,因此無法確認罹難者是否因為姿勢性窒息而死亡。
(圖片來源 / Pixabay)
無論戶外或室內 每平方公尺超過4人就應遠離
鄭銘泰表示,不管在戶外或室內,只要每平方公尺站立超過4人,「大概是一般男性伸長雙臂的長與寛空間裡」,就應有警覺,儘快離場或疏散到場邊;而這次外電報導梨泰院事件每平方公尺疑似高達9人。
減災、裝備、應變和復原,是急救醫學面對大型災難的四大作為。鄭銘泰舉例,太陽花學運時,主辦單位就規畫了醫療通道,可以讓醫護人員和急救設備及時運送到人群裡。
其實台灣若舉辦人群聚集的大型活動,都應事先擬定計畫書、實際演練,包括如何用AI或空拍機偵測人流數量;在印度甚至還有一種腳踏墊,可透過人群經過的壓力去偵測可能聚集多少人,成本也不貴。
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建議,美國牛仔趕牛採分流設計,活動主辦單位可以設計手機App,讓參加者利用App參考分區進場,並了解活動即時人數與分布,避免同時太多人湧入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