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節氣|春分】養肝祛濕氣 簡易按摩緩壓力

活好的 So Fit So Good

發布於 03月19日03:50

「春分」代表春天過了一半,也代表地球晝夜均等的日子。春分過後,北半球逐漸晝長夜短、南半球則漸漸晝短夜長,直至「秋分」才倒轉過來。在香港,春分時節天氣慢慢回暖,雨水漸增,儘管雨量未算太多,空氣卻相當潮濕。

香港的春天濕氣重,相對濕度有時甚至達到100%,除了衣服難晾乾、牆壁濕得滴水,對人體也帶來不少問題。諸如身體困倦乏力、頭身重墜、提不起神、食慾不振、大便不成形等,都是中醫稱的「濕症」表現。此外,「濕」更可能加重如關節炎等舊患,亦可能加劇哮喘、鼻敏感症狀。

所以,春天其中一個養生重點是保持「乾爽」,適量運動可以排汗帶走身體濕氣,亦可使人精神。食物方面,如粉葛、赤小豆、雲苓、薏米和白朮等,都能幫助祛濕。

中醫又認為,隨著春氣生發,肝火趨旺盛,應該減少辛辣、燥熱的食物,以免「火上加油」。中醫又認為綠色食物對人體肝臟有益。而深綠色的蔬菜,如菠菜、芥蘭或蘆筍,都有助活化肝臟機能,促進肝臟代謝。

簡易穴位按摩 醒腦提神

另外,春天常令人感覺懶洋洋,適當的頭部按摩可以醒腦提神。可將手指合攏,指尖輕輕按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轉6次,再以逆時針方向轉6次。此外,按摩後腦的風池穴,有助緩解精神壓力;手背虎口的合谷穴有助提高免疫力;而耳朵的翳風穴則有助疏肝理氣。

(資料來源:衛生署《節氣養生》、醫管局中醫部「中醫動」)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