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細胞是吃出來的,「這種癌」蟬聯14年癌症榜首!醫:出現3症狀要當心,一招有效預防癌王

幸福熟齡(台灣)

更新於 2022年07月22日03:00 • 發布於 2022年07月22日03:00

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大腸癌已連續14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榜首,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隨著病患人數逐年上升,大腸癌竟成了「國民癌症」!加上過去2年多受疫情影響,民眾主動到醫院篩檢、追蹤的意願大降,也導致治療大腸癌的黃金期被拖延,使得病情加重。

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醫師陳俊男透露,曾經有一名42歲女性,參加員工健檢3年來糞便潛血都呈現陽性,但她不曾進一步檢查確認,直到隔年因腹痛住院才發現罹患大腸癌第4期、癌細胞轉移到肝臟,即使接受治療還是在2年後不幸離世。

大腸癌主要是從腸內的腺瘤息肉逐漸癌化所致,陳俊男比喻,腺瘤息肉就像「小樹苗」一樣任意在腸道生長,等到樹苗茁壯,惡化成癌症的機會將倍增許多

而初期大腸癌並無明顯症狀,一旦持續出現血便、黏液便、排便習慣改變,如數日腹瀉、便秘,以及體重減輕與貧血等症狀,就可能是大腸癌前兆,此時最好透過糞便篩檢與大腸內視鏡檢查,釐清排泄異狀的源頭。

目前政府補助年齡屆滿50歲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期糞便潛血免費篩檢,統計顯示,當民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再到醫院做大腸內視鏡檢查時,可預防30%大腸癌發生的機率,接受檢查後多半能找到躲藏在腸道的小息肉,此時安排手術切除息肉,是防止大腸癌發生最有效的管道,早期治療存活機率也可高達90%。

陳俊男也指出,大腸癌雖是國人癌症第1名,但也是最容易從飲食及生活習慣中預防的一種癌症。民眾平日應多攝取蔬菜水果等高纖食物,飲食盡量以白肉為主、紅肉酌量,若屬於大腸癌家族病史者、年齡滿50歲以上、肉食主義者等高危險族群,應該特別留意定期追蹤檢查,主動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治。

▲萬芳醫院提供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