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方文琳、徐少強都是食道癌,開刀切除是治療的第一步,但術後別忽略這件事

常春月刊

更新於 2024年09月26日01:24 • 發布於 2024年09月26日01:13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方文林自爆罹患食道癌零期,已經完成手術且不用化療;前陣子港星徐少強因食道癌病逝。食道癌主要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和吸菸和飲酒有關,根據過去的數據,食道癌在男性中比女性更為常見,且通常在發在中老年族群,尤其是50歲以上的男性,年齡越大,發病風險越高。

食道癌風險因素包括吸菸、過量飲酒、胃食道逆流病、長期食用高鹽和煙燻食品,以及缺乏水果和蔬菜等,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食道癌的發病趨勢。

食道癌分期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思錦表示,忽視胃食道逆流,長期下來可能會造成巴瑞特氏食道症,演變為食道癌。台灣民眾多半罹患鱗狀細胞癌,佔食道癌的 90%,腺癌佔10%,國外則以腺癌為主。

食道癌分期,以腫瘤吃到的深度來決定。

第一期:腫瘤侵入表皮層下的其它組織,癌細胞出現在固有層或黏膜下層,未侵犯至肌肉層。

第二期:

第2A期:腫瘤侵入肌肉層,也可能侵犯到外膜層。

第2B期:腫瘤侵入固有層,黏膜下層肌肉,吃到靠近食道的淋巴結。

第三期:腫瘤侵犯到外膜、靠近食道的淋巴結,也侵犯到像是氣管,但是不影響到其相關淋巴結,且無遠處轉移。

第四期:腫瘤散佈至多處器官,例如肝臟、骨頭、甚至是腦部等等。

食道癌好發於男性,男性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是女性的3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在2018年底,正值50多歲壯年因食道癌病逝,引發外界震驚,為免憾事再發生,透過「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胃鏡)」,或是進階的內視鏡超音波檢查。

食道癌治療方式

食道癌的治療最主要的是手術開刀切除,單獨使用手術切除僅適用於較早期的食道癌病患。手術切除後,患者如果仍殘餘腫瘤,目前的研究顯示,可以加上自費免疫癌症藥物治療使用,降低復發的風險。

食道癌的手術是實施廣泛性食道切除,術後患者需進行食道重建手術,也就是將胃接到喉部來維持食道的功能,少數不適合以胃重建者,則選擇以大腸重建。重建後的食道沒有蠕動功能,術後吃東西要少量多餐,也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等副作用;於此,也會為患者做食道擴張術,讓重建後的食道可以擁有天然蠕動效果,但仍有不少民眾排斥食道重建治療。

食道癌治療需考慮患者食道腫瘤生長的部位、病理型態、臨床期別、身體狀況等因素來决定如何治療,為獲得較佳的療效,多數食道癌的患者,治療方式通常是多種治療方式採用多樣合併治療。針對第2或第3期食道癌,由於腫瘤已經侵犯到較深的位置,且食道周邊有許多重要器官,通常先同步使用放射線治療和化學治療,待縮小腫瘤後,再開刀切除腫瘤,放射線治療有不少自費選項,能大幅降低副作用。

不要輕忽定期追蹤

李思錦說明,醫院日前收治一位50歲男性務農患者,平常有抽菸的習慣,第4期鱗狀上皮細胞癌,一開始就出現肺轉移,採免疫癌症治療跟化學治療同步進行,三個月後腫瘤消除,恢復進食後回歸日常生活,後續門診追蹤效果佳。依據臨床經驗,免疫療法對某些患者依據臨床經驗,免疫癌症治療對於特定族群有不錯的成效,如果經濟狀況允許,會鼓勵病人早點使用,能有效提升患者整體存活期。

食道癌手術是重大手術,相當消耗體能,術後要補充營養及妥當復健。食道癌的預後,第一期存活期大概七成多,第二期存活期約四成,第三期約兩成。李思錦提醒,食道癌局部復發率高、癌症轉移的機率也高。統計資料顯示,近半數食道癌患者,在手術後 5 年內復發,療程結束後,不要輕忽定期追蹤的重要性,確實掌控病情變化。建議康復的患者每半年到 1 年的期間,就回診照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胃鏡)或是電腦斷層檢測。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武俠巨星徐少強食道癌病逝;出現8警訊要注意,聲音沙啞、口臭別忽視
·方文琳罹患癌道癌,自曝平常喜歡做這2件事,其中1項是WHO公認致癌因子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