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罹癌後只能「多休息」?她罹3期卵巢癌沒放棄健身,化療期間持續重訓:「運動救了我!」

幸福熟齡

更新於 01月14日09:14 • 發布於 01月14日09:14

作者 : 癌症希望基金會/呂宜螢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

運動帶來的不僅是生理各方面的強韌,對心理層面的好處尤其很有感:「即便我生病了,做運動時才發現,原來其實我能做的還是很多,跟一般人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根本不需要自怨自艾。」

眼前的陽光女孩高瑋溱,有著嬌小精悍的身形,優美肌肉線條能感受到她對健身的熱愛與堅持,絲毫看不出她是一位卵巢癌3期患者。瑋溱一開始只是去小診所檢查經期不正常,直到大醫院確立診斷、動手術拿掉卵巢子宮,整個過程不到1週就解決,之後進行8次化療,再接續每月打癌思停,整個療程持續了3年3個月。

曾攻讀臺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所的她,除了繼續耕耘教練一職,2024年參與並通過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的「癌症教練認證」,擔任癌友運動專班的教練。

瑋溱說,化療期間除了落髮、腳底角質增生異常,曾因沾黏腹痛急診過一次,似乎找不出其他副作用,「當然,感覺體能還是有些下降,但是好像沒有什麼副作用讓我特別不舒服。」這或許與她長年健身養成的好體魄有關,她自己也認為,「運動真的幫了我很多,如果不是我之前運動量很夠,存的本夠厚,我應該也沒有辦法這麼快就復原,大概有一半算是運動救了我的命。

癌友適合的運動方式

一般人可能很難想像,即使在化療期間,瑋溱也沒有停止運動。問起她在化療期間運動有沒有什麼障礙或困難時,她反而覺得較大的困擾,是身邊沒有類似的個案可參考。

瑋溱雖然生病了,仍自覺不能停止體能訓練,但因為對癌症相關專業並不了解,也感受自己體能不同於以往,很想知道該如何根據自己病況體能調整運動,竟發覺無處可問、也找不到可參考的相關經驗。問及周遭其他人,所能得到的建議大多就只是:「多休息。」醫生也跟她說:「不要拿重物。」

「他們所說的重,可能是指2公斤、3公斤之類的…我不是在挑戰醫生的權威,但是5公斤對我來講很輕耶!輕重的定義應該是要因人而異,就像以我的專業在幫學生設計課表時,強度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的。」但當時醫師給瑋溱的建議就是很絕對的,好像是在對老人家叮囑,要是怕跌倒那就不要下床了。

瑋溱說,因為自己有足夠的運動專業知識,所以能夠試著調整適合體能現狀的運動強度和做法,但一開始醫生是不鼓勵的。

自己在交流過程中也學習到,挑戰醫生這些也沒有意義,所以換了方式溝通:「我會告訴他說我在做硬舉,可能會拿比較重,然後跟他說我大概練到哪裡了,但我不會不舒服…醫生就會跟我說,如果妳覺得沒有不舒服,那妳就可以做。」慢慢的,醫生雖未積極鼓勵,但似乎也不認為瑋溱從事的健身方式有多大風險。

掌握自己的身體主權

關於運動的風險,瑋溱認為應該自己評估、承擔。她也曾跟醫師確認她的健身方式會不會造成人工血管斷掉。她笑說:「我也怕死啊!我需要知道可能會發生怎樣的事,才能知道怎麼應對。總不能說我要做運動,然後如果發生事情就跑去怪醫生。」

在運動前除了好好做功課,也試著與醫護確認,在評估得失利弊過後,瑋溱決定按照自己的規劃和步調開始健身訓練。「這些風險當然是有,但是我更明白,如果不運動,體能下降的風險一定是百分之百,所以我做出了選擇:我要運動,但風險自己承擔。」

幾年經驗下來,她發現大部分癌友對運動普遍存在過多擔憂及恐懼,「我以教練的身分只能告訴他們運動的利益和可能的風險,但不是說有風險就不管,而是大家一起面對,教練當然也會盡量保護你。不要把身體自主權交給別人,然後希望別人為你負責。」

瑋溱說:「我會鼓勵他們就來試試看嘛!喜不喜歡沒關係,至少一定要知道,運動這件事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

關注癌友的心理支持

瑋溱在癌友運動專班中會協助留意每位癌友的身心狀況,還會在一旁拍下教練示範動作,供大家課後練習,有時也會為癌友做個別的紀錄。

此外,她認為維繫癌友們的感情也非常重要,在團體裡面若能獲得愛與歸屬感,也更能促進癌友持續運動的動力。「我覺得癌症專班跟一般健身班比較不一樣的是,癌友在這裡社交需求比較大,他們之間的互動有很多是在尋求『跟我很像』的人。」瑋溱說。

在團體班裡面比較容易得到共感,讓癌友們比較願意開始嘗試,只要真的著手開始,那都是讓自己變好的機會。除了增強體能之外,運動會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人感到快樂、放鬆、減輕壓力、提升自信。

瑋溱曾在癌友團體班接觸過一位年輕癌友,一開始上課因為沒頭髮把自己包得很緊,似乎有點自卑。「我可以感覺到她當時還處在『為什麼是我?我還這麼年輕』那種懷疑的階段。但上過一期團體班之後,她整個人變得很陽光,我能夠很明顯看到她一點一點變穩定,更重要的是,她開始會肯定她自己。」

團體班課程結束後,那位癌友還找了瑋溱幫她跟男朋友上一對二的健身課程,後來體力甚至練得比男友還好。

隨時為未來做好準備

運動帶給瑋溱的不僅是生理各方面的強韌,她對於運動帶來心理層面的好處尤其很有感:「即便我生病了,做運動時才發現,原來其實我能做的還是很多,跟一般人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根本不需要自怨自艾。」

事實上,瑋溱跟心理諮商師聊過她內心的害怕:「畢竟我發現癌症時已是第3期,醫生也覺得復發率很高……我覺得很害怕,理性上我也知道可能會發生,但心裡總覺得怪怪的,真的不想被這種害怕綁住。」

與心理諮商師討論過後,她不去壓抑害怕,而是有了前進的方向:「既然不能解決『會不會復發』這件事,那可不可以多準備一些武器?如果以後要上戰場,我就能有滿滿的武器和能力去面對。」

瑋溱強調:「雖然我不是為了要面對復發而運動,但對我來說,運動確實也是在防範未然。不管未來會不會復發,但有運動這件事情,我至少知道,我永遠都是準備好的。」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本文經癌症希望基金會授權節錄,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運動相關的故事:https://knowledge.ecancer.org.tw/knowledge/useful_tool/hope_journal/cwd47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吃飯少配「這種魚」!台大醫示警:罹癌機率多6倍…不只鼻咽癌,胃癌、食道癌都與它有關

沒有醫不好的癌!名醫蔡松彥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專家、自創抗癌餐盤:4種改變就能克服

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掌握更多資訊!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