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秀枝
圖片 : 寶瓶文化提供
一向以為自己老有所備,因為個性獨立、生活簡單,靠著退休金,老後生活應無虞。但隨著年齡增長,看看發生在身邊親友的現況,就不敢斷言了。
醫療的自費與照護費用,也需儲備
例如一位八十六歲的失智好友,因急性膽囊炎住院十四天,在醫院裡請了二十四小時看護,每天兩千八百元──兩個星期下來,就花了近四萬元。隨著她年紀愈大,因生病或住院而需請人看護的機率也會愈來愈高。
十多年前,我九十多歲的母親罹患失智症,在家裡由兄嫂和看護照顧,每個月的看護費高達六萬元。感謝雙親辛勤經營米店六十年,有足夠的積蓄可以支付。
有位七十五歲的好友因腎癌轉移,而需定期接受標靶與免疫療法。免疫療法要自費,一年來,已花費一百五十萬元。
戰後嬰兒潮的這一代逐漸步入老年,即使沒有罹患重病,隨之而來的視茫茫、齒牙動搖,早晚有機會動白內障手術或植牙。植牙需自費。白內障手術雖有健保給付,但如要採用較精準的飛秒雷射手術則需自費,開一隻眼睛約七萬五千元。
台灣醫療進步、就醫方便,又有健保給付,但需針對疾病的適應症(如仿單所列)做合理的分配,不能無限制地使用最先進的醫療資源,因此免不了有些療程需自費。
不過人總難免想要最好、最先進的治療,因而花在自費醫療的費用愈來愈高,例如頸椎、腰椎的微創手術與某些椎間盤植入手術。
曾經有位朋友拍拍自己的頸椎、腰椎,再張開嘴巴,眨眨眼睛說:「光是我身上的裝備就已是百萬身價了!」
怕錢不夠,老後如何因應?
一般人估算需要存多少錢才能財富自由地退休時,大都只考慮退休後想要的生活水準,以及將來的餘命(男性七十六.六三歲,女性八十三.二八歲)所需,而沒考慮到「醫療的自費與照護費用」。那麼該怎麼辦呢?
小時候,父母教我們要節儉、省錢,並且長大後要努力賺錢及儲蓄。但儲蓄只是理財的初階。
若學校能開設投資理財的通識課程,使我們進入職場時,就懂得理性理財,而退休後選擇風險小、且有合理報酬的投資,便能在退休金與儲蓄之外,增加一筆「被動收入」。
如果無法增加被動收入,至少不要貪圖高報酬率或受到詐騙,導致血本無歸。
一般人退休後,收入大幅減少,但支出也相對減少,比如少了應酬。所以何不衣飾簡單、舒適,不追求名牌,甚至可以將舊衣服重新搭配,穿出個人品味。
保養品與化妝品,選擇網購或在藥妝店購買等等。加上年紀大、代謝慢,食欲降低了,吃得也少……這些都是簡單又可行的省錢方式。
還有一個小撇步,那就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以預防疾病,或是症狀輕微時即就醫,避免變成重症。
例如癌症若早期發現,就有機會治癒,不至於轉移或演變成重症,而需自費醫療或請人照顧。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二○二三年七月六日核准了新藥「侖卡奈單抗」(Lecanemab),以減緩輕度阿茲海默症與輕度認知障礙者約27%的認知功能減退,但一年的藥費高達兩萬六千五百美元,約台幣八十二萬元。
如果我們平時就能多動腦、多運動、多人際互動、睡眠充足等,以增加認知存款,降低失智的機率,那不就是省下一大筆錢了嗎?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寶瓶文化出版,劉秀枝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失智症剋星!醫師證實:每天做對「這4件事」遠離腦梗塞、大腦退化!
留言 3
宗承
少子化的台灣長照是未爆彈,不上班就沒錢但上班沒人顧,報導文中有留錢還好...很多沒多少儲蓄又沒低收可怕唷
2023年10月25日14:08
鄭An
勞工有很多是沒辦法花錢用高級醫療的,生活費用就已經很辛苦了
2023年10月26日03:38
k
這倆冥醫真僞善!走路右兩腳趾才會麻痛,給現高七賢脊椎兩光勳看!半年開了兩次刀,五次止痛術又植入止滑脫彈簧!瞎搞到雙腿整日極度酸麻痛,腰椎支撐不了身體!再去高長庚饒看診說這要開骨融合!術前晚還跑來問我你到底怎麼了?刀後症狀更嚴重,笑回:-)你開刀前就是這樣子啦!花了上百萬還被搞的不成人樣,命也快沒了!人真的要夠壞,才能賺大錢!🤕🤕🤕
2023年10月25日14:04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