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美食

【食聞】來臺逾20年,攝影師變餐廳頭家! 緬甸新住民劉祥明談創業心路:口味務必入境隨俗

食力 foodNEXT

發布於 2020年03月17日16:00 • 食力FoodNEXT
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又稱為「南洋美食觀光街」是知名東南亞料理小吃店聚集的地方。

撰文=食力企劃

新北市人口於108年正式突破400萬,同時,新住民人口也突破10萬人,成了全臺文化最多元的城市。除了由新北市政府推動校園午餐加入東南亞特色料理、編制新住民語文教材、提供新住民一站式服務等措施,這些新住民們也在這塊土地上就業、創業,逐步融入臺灣在地的生活,像是中和有名的「緬甸街」華新街,正是因著新移民創業風潮而生成。

走在華新街上,兩旁盡是東南亞餐廳與商店,而整排店家中,有著黃色招牌的「旺旺來亞洲咖哩屋」格外顯眼。這家餐廳的經營者是緬甸新住民劉祥明,1994年移居台灣,至今在臺超過20年。

旺旺來亞洲咖哩屋老闆劉祥明。

當年為了躲避緬甸戰亂,劉祥明與媽媽、姊姊來到臺灣,不會中文的他在工廠及工地做不固定的零工,2年後他在姊姊的建議下到日本的餐廳工作。未曾下廚的他,從零開始學習,當時一心只為賺錢,但如今看來,那段在日本受中、泰、韓式料理薰陶的時光,倒成了紮實的「職前訓練」,讓他現在能透過料理,拉近臺灣與東南亞的距離。

攝影家業沒落,意外開啟餐飲創業路

端上冒著煙的奶茶,劉祥明用他帶著緬甸口音的中文繼續分享。日本4年工作簽證到期後,他帶著當地結識的太太回臺灣,延續緬甸家業開了照相館。雖然搭上2003年臺灣全面換發身分證帶來的證件照需求,初期人潮洶湧,但隨著相片沖洗市場萎縮,榮景沒有持續太久。於是,他開始到餐廳當幫手,2018年更決定自己當老闆,接下一家緬甸餐廳。

「華新街其他店都比我早開那麼多年,要賣跟大家一樣的,我乾脆不要開了。」由於地理位置與複雜殖民史,緬甸料理兼容多元文化,又以中、泰與印度口味為主,中式重油和鮮,泰式重酸與辣,而劉祥明選擇販售的印度口味,則相對不油又有香料提高營養價值。他自行上網學習印度道地作法,將印度冰、薑黃香米飯打造成店內招牌。

顧客絡繹不絕有訣竅,「入境隨俗」很重要

指著菜單上的緬文,劉祥明告訴我們,店名「旺旺來」是由緬文中的「絡繹不絕」發音翻譯來的,希望帶來好運。不過,想讓顧客一訪再訪,可不能只靠店名,更重要的,是口味要「入境隨俗」。

長期生活在臺灣,他發現臺灣人普遍不愛「太油、太鹹、太辣,香料味太重」,所以據此在印度口味與臺灣飲食習慣間尋找最佳平衡。開店初期幾乎都是緬甸顧客,如今越來越多臺灣人愛上他的手藝,店內臺灣客約占五成。

以招牌「雞腿 + 薑黃香米飯」為例,正宗作法是先把雞腿用香料醃過,再把薑黃飯蓋在肉上一起燜煮,但因步驟費工,在臺灣幾乎無人這麼做。他堅持遵循古法,從香料種類就依據臺灣的清淡口味挑選,再把用20多種香料醃整晚的雞腿和薑黃飯燜到恰好熟度。這樣的用心,也讓不少人一吃就變死忠顧客。

緬甸仰光著名的薑黃香米飯是老闆劉祥明的招牌料理。

除了主動調整口味,只要看到客人沒吃完,他必定上前詢問原因並改進。他也提到,近年來有政府單位人員上門品嘗、幫忙宣傳,但想推廣東南亞美食,整條緬甸街的商家也該團結、互助,讓這些來自異國的文化,可以在新北市這個多元民族交融的城市,被更多人看見與了解。

話一說完,立刻又有客人上門點餐。劉祥明小跑步回到廚房,奔忙身影不只是臺、緬文化之間的橋樑,更撫慰著無數在臺緬甸人對家鄉的念想。(新北市政府廣告)

【本文由新北市政府專案委託製作】

延伸閱讀:
新北校園午餐融入新住民文化!侯友宜領頭跟校廚一起學習東南亞料理
新北市推動東協7國料理入校園午餐,讓孩童從餐桌開始接軌世界!
仁當巴東牛肉、沙嗲、爪哇咖哩⋯⋯ 令人吮指回味的印尼料理!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