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0~2歲寶寶身高、體重、頭圍生長發育,多少才標準?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0年04月23日14:28 • 發布於 2020年04月23日00:00
0~2歲寶寶身高、體重、頭圍生長發育,多少才標準?
0~2歲寶寶身高、體重、頭圍生長發育,多少才標準?

每個寶寶生長發育一定都會有所落差,那到底在哪些範圍內才算正常、可以不用太過緊張呢?

0~2歲的身高範圍

剛出生身高(身長)平均為50公分左右,1歲時平均為75公分左右,2歲時平均為90公分左右。

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

0~2歲的體重範圍

簡單來說,3、4個月大時是出生體重的大約2倍;1歲時是出生體重的大約3倍;2歲時是出生體重的大約4倍。另外,以下低標為第3百分位,高標為第97百分位。

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

0~2歲的頭圍範圍

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

延伸閱讀:醫師教你看懂生長曲線圖

在以上範圍內,就一定是正常?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簡睦旼醫師表示,以上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台灣目前也是參考此數據來擬定生長曲線圖。簡單來說,可依據寶寶的月齡來對照以上範圍,只要在3%~97%範圍內大多都表示正常。不過仍然有部分例外,像是寶寶自己與自己比較差距太多,突然掉了2個區間以上,即使還在高低標的範圍內,也是不正常的;相反地,少數寶寶雖然不在高低標範圍內,但有依據自己的曲線穩定成長,也可能是正常的。所以數據範圍只是參考,基因、營養、疾病都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狀況,還是要搭配生長曲線圖與寶寶的狀況,由健兒門診的醫師來判定為準。

另外,爸媽也可以到國健署的「健康九九網站」,進入「生長曲線」,鍵入寶寶目前的年齡與身高、體重、頭圍,即可算出生長百分位。

身高發展注意重點?

醫師通常會一起看身高與體重,如果身高、體重同時往下掉,大多是熱量不足,也有可能是吸收不良或熱量消耗較高(如有心臟或肝臟問題的寶寶);但如果身高往下掉,體重卻沒有明顯落差,較可能是內分泌或其他遺傳問題所致,例如缺少生長激素等。此外,建議每天讓寶寶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以免維生素D不足,影響骨骼發育。

體重發展注意重點?

體重不足大多因營養不良所致,但目前台灣小孩越來越多是營養過剩。老一輩常說「小時候胖不是胖」其實是錯的,研究發現,嬰兒時期體重增長過快,長大肥胖的機率也較高。建議在嬰兒時期盡可能哺餵母乳,可以降低肥胖風險。4~6個月可開始添加含有鐵與鋅的副食品,或是4個月後還沒開始吃副食品前,每天先服用鐵劑。

維持正常體重與長高的祕訣:(1)注意營養均衡、避免偏挑食;(2)嬰兒睡眠時間每天需約12小時;(3)鼓勵活動,避免過多靜態活動(如看電視/平板)。

延伸閱讀:孩子有發展遲緩嗎?有6成家長警覺不足錯失黃金治療期

頭圍發展注意重點?

頭圍建議量到2歲,以皮尺測量頭圍的最寬處。頭圍較小往往暗示著腦部的發育病變,如媽咪懷孕期間感染巨細胞病毒或弓形蟲等,寶寶可能因腦部病變而頭圍較小;後天則可能為腦膜炎等,造成腦部傷害使頭圍較小。由於頭圍跟腦部神經發展相關,如有問題,建議請醫師做進一步評估或長期追蹤。

 

精彩完整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4月號】雜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