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吉野家掀倒閉潮?官方回應了!sukiya、松屋激烈搶市,吉野家下一步怎麼走?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5月24日06:47 • 發布於 05月24日04:00 •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近日,日本知名牛丼連鎖店「吉野家」在台灣的多間分店相繼關閉,引起市場關注與網友熱議。有民眾發現,吉野家在文山區的文山店、政大店、萬芳醫院店,以及公館、新店大坪林店都陸續收攤,雙北至少收掉 4 家吉野家分店,令人擔心是否迎來倒閉潮。

對此,吉野家也回應,上述幾家店剛好都在近期租約到期,綜合評估後決定不續約;公館店則是因改建而無法續約,大坪林店則是商圈特性不符合。吉野家澄清,目前營運上並沒問題,不能說是倒閉潮。

吉野家在台灣已有 36 年歷史,是最早布局台灣的日本牛丼品牌,目前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屏東等地均有分店,總店數超過 50 家。然而,隨著愈來愈多類似的日本品牌插旗台灣,市場逐漸被瓜分,吉野家的營運狀況引起關注。

澄清不是關店潮、營運正常!吉野家說明關店原因:租約到期、商圈特性不符

近年來,日本連鎖店丼飯業者如 sukiya、松屋、彌生軒陸續進駐台灣市場,消費者除了吉野家,多了更多其他選擇,也讓台灣近年丼飯市場競爭白熱化。

《東森新聞》報導,行銷專家唐源駿認為,疫情之後日本集團或全球策略有所改變,所以針對台灣市場的投入,包括發展新店型、二代店面等,都可能因此暫停,調整成針對舊店面改版,或逐步關閉舊分店。

過往,吉野家的店型比較大,不少門市有一、二樓的設計,經營成本也因此較高。由於台灣正逢缺工潮、人力短缺,唐源駿分析,後續門市可望走向小型化,並以外送來補齊營業額缺口,但展店速度也會因此而放慢。

吉野家.jpg

吉野家:將不斷轉型,淘汰有一、二樓的店型,也以新店型測試市場反應

針對此波關店是否是「倒閉潮」,吉野家說明,幾家店剛好都在近期租約到期,綜合評估後決定不續約。像是萬芳醫院店是因為建物老舊、公館店則因房東決定而改建、大坪林店則與商圈特性不符合。吉野家強調,關店並非是因為營運問題,而是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面對市場不斷變遷、競爭日漸激烈,吉野家也表示將不斷地轉型。舉例來說,舊有的一、二樓店型,在考量顧客方便及安全性後,未來將陸續淘汰,轉進只有一樓的店面;近期也推出新店型測試市場反應,像是一進門就能看到的開放式廚房,出餐流程透明化,整體風格也更明亮。

從時事學管理|面對挑戰時,別盲目擴張!吉野家下一步的 5 個可能方向

吉野家近期關閉在台灣的 4 家分店,引起了市場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雖然吉野家強調這些關店是由於租約到期和商圈特性不符,而非營運問題,但台灣丼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臨來自其他日本品牌如 Sukiya、松屋和彌生軒的挑戰,吉野家需要不斷轉型、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才能在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目前來看,吉野家選擇不續約部分店面,顯示出吉野家在資源配置和成本管理上的謹慎。面對營運挑戰,管理者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經營策略,而非盲目擴張或堅持不合時宜的經營模式。適時關閉或重新定位部分業務,有助於集中資源,提升企業競爭力。

結合吉野家以公布的下一步動態,以及其他類似業者的改革策略。未來,吉野家可能有的幾個轉型方向可能是:

  • 縮小店面規模:將一、二樓的店型改為單層小型店面,降低租金和運營成本。

  • 推出新店型測試市場反應:吉野家也提到,陸續在測試新店型中,透過像是開放式廚房設計,讓顧客能夠看到食物的製作過程,提升用餐體驗。

  • 強化外送服務:強化與外送平台合作,提升外送服務質量和效率。同時,開發自己的外送系統,以確保服務標準一致。

  • 點餐數位化:愈來愈多餐廳引入數位化點餐系統、自助點餐機等科技手段,簡化點餐流程,提升顧客便利性。彌生軒在這方面的導入便特別快,每個用餐桌都配置專屬的點餐機台,連續飯、續湯等都能透過點餐機完成。

  • 調整產品組合來提升獲利《經理人》曾報導,2003 年日本吉野家曾透過調整價格策略,將一碗牛丼分成好幾種分量,也就是如今常見的小碗、中碗、超值碗、超大碗選項,讓獲利恢復往昔;2019 年,吉野家又再次嘗試推出份量更少的小盛(迷你碗),以及超特盛(牛肉加量的超大碗),份量選擇從 4 種變成 6 種,不僅創造話題,牛肉加量更成功吸引常客,一推出就大受好評,迷你碗則抓到了女性顧客的潛在需求。

參考資料 / ETtoday東森新聞;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林柏源

延伸閱讀

「迷你碗」「超大碗」牛丼如何搶救吉野家?善用這 2 種定價法,度過漲價危機!
年收 700 億,規模僅次於日本麥當勞、Sukiya 母公司!Skylark 的轉型之路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Richard
    可以收一收了,已經幾年都不曾、也不想再去,應該也很多都覺得太貴、又沒特別好吃,自然就會被市場逐漸淘汰,去過日本才會知道台灣的有多差。
    05月25日02:33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