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
圖片 薇姐張郎臉書粉專 提供
不管吹風下雨大太陽,退休後我雷打不動常常要去的地方就是傳統菜市場,雖然張郎老是碎念,但我就是不管,大雨中穿著漂亮的雨衣雨鞋逛菜市場,多麼有情調啊,就算只買回兩根新鮮小黃瓜也心甘情願走一遭。
喜歡做菜的人,大部分是喜歡逛市場買菜的,就像許多米其林星級廚師,不但會親自逛市場買菜、挑選食材,很多還擁有自己的菜園、果園或圈養牲畜,以確保食材的品質與新鮮度。
愛做菜的我當然愛買菜,尋常日子裡除了在住家附近採購鮮蔬,為了一些特殊的食材,還會長途跋涉跨區採買,例如到南門市場裡尋找火腿、大頭菜、綠豆粉絲等。
出差或出國度假時,只要時間允許,我一定造訪當地的傳統市場或超市,走走逛逛當然還要用力買買買,只要是能帶回國的異國風味食材,不管是調味料、乾貨,甚至泡麵等,一定認真打包,帶回家來在自己的廚房烹調來自四面八方的風味,以饗家人。
雨鞋與長雨衣,雨天逛菜市場必備
十幾年前搬至人生地不熟的淡水小鎮,首先著手探訪的就是事關民生大計、家庭幸福的菜市場。小鎮菜市場隱身在老街中段的小街內,有多個隱密的出入口,綿延的固定店家與攤商,沿著街道與好似人體血管般的狹窄巷弄鋪陳羅列。
每到週末,當大多數人還在溫暖的被窩裡補眠時,我早已迫不及待梳洗完畢,歡喜奔赴小鎮的市場。淡水位臨出海口,冬天東北季風強勁,寒冷的冬天總是陰濕多雨,如果一手拿傘、一手提菜,絕對會降低採購效率。
為了行動時方便俐落,雨鞋與長雨衣,就成了逛菜市場的必備款。說起雨鞋,還必須備有長筒與短筒兩款,下小雨的天氣穿短筒雨鞋,行走起來方便快速,而下大雨時穿的長筒雨鞋,則是有一年赴台東池上,為自己認養的有機稻田插秧時,在當地販售農具的店家所採購的。
雨鞋塑膠質地柔軟而富彈性,鞋筒寬鬆方便穿脫,採購時先試穿短筒雨鞋的尺寸,試穿好後,老闆再用機器以熱熔接法,將長長的鞋筒與鞋套合而為一,一雙雨鞋,兩種顏色:淺藍色的雨鞋,搭上素淨白色的即膝鞋筒,這時再穿上每次赴雨具設計精緻的日本旅遊時,一定入手一件的雨衣。如此裝扮,讓我可以在落雨天空出雙手挑菜、付錢、提菜,整個人輕快走跳在菜市場裡。
已不知道多少次被婆媽與路人詢問:「請問這雨鞋、雨衣是在哪兒買的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還能兼顧美麗吸睛的外觀,整個就是我所一直追求的生活態度啊!
四季皆有自然美味
背山臨海的淡水小鎮市場,與一般傳統市場最大的不同,就在因著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環境,有許多在地小農販售自種自銷、符合環保食物里程的當令新鮮蔬菜水果。
春天,附近山地林間採摘的絳紫桑椹、嫣紅樹莓,鮮吃、釀酒兩相宜;夏天,河對岸八里水靈鮮嫩、破曉才出土的觀音山綠竹筍,水嫩無渣更勝水梨;秋風起,鮮美的螃蟹、魚貝,種類繁多,讓人目不暇給;冬天,當然就屬剛出土的金時蘿蔔、疏苗後的小嫩胡蘿蔔、做雪裡紅上選的蘿蔔嬰、鮮脆的芥蘭、塌棵菜等耐寒的鮮甜蔬菜最吸睛。
除了一般蔬菜,還有許多具有食療作用、採自附近山林的生猛野菜:龍葵、魚腥草、小本蒲公英、野生當歸等,販售的婆媽總不厭其煩告訴我:又名「小金英」的小本蒲公英,台語叫「鵝仔菜」、客家話稱「山苦脈仔」,味苦性寒,具消炎、鎮痛、解熱的功效,是治療血癌的主藥。
渾身是寶的魚腥草,煮水喝可以抗菌、消炎又利尿;清翠結著像綠色、紫色小珍珠果實的「龍葵」,又名「烏甜籽菜」、「牛酸漿」,幼苗與嫩葉是極可口的野菜,入口微苦後甘,汆燙、炒食、煮湯、也可以煮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除了在地小農販售的各式鮮翠蔬果,河海之交的小鎮,水產漁獲更是讓人眼花撩亂。常有阿婆守著一盆她清早在住家旁海濱礁岩撿拾而來的黑螺,汆燙後蘸辣椒醬油,佐酒一流。
還見過比我胳膊還粗、捕捉自山區清澈蜿蜒山澗,渾身斑斕耀眼的河鰻,老闆說燉補強身,我倒覺得應該放生,一問價格:「論兩賣,一尾八千!」整個倒彈!夏天更有許多攤子賣著耗時費工、一碗碗可現食的石花凍及曬乾的褐色石花菜。
還有春天現採珊瑚色與鮮綠的海菜嫩芽,五十元一盒,買回家切入薑絲打個蛋花,就是一碗帶著鹹鮮海潮味的強鹼性健康好食。琳琅滿目的魚攤,專業分類:批自大市場的漁獲、人工養殖與本港漁夫出海捕釣的,清楚又美觀。
我常在週末起個大早,趁買菜人潮未至,在親和力十足的魚攤老闆攤前邊拍照邊提問,老闆總好整以暇地耐心回答我所有問題。原來顏色斑斕耀眼渾身長滿長刺,俗稱獅子魚的蓑笠魚,肉質鮮嫩,剪掉毒刺,加薑絲煮湯,鮮美至極;沙灘現釣沙鮻,整尾裹著薄麵衣乾炸,補鈣上品。
市場轉角還有一攤讓人嘖嘖稱奇,由一位阿婆一人掌攤,專賣貝類的攤子,一個個裝著清水、蓄養著新鮮無比,碩大的海瓜子、山瓜子、血蛤、文蛤、蛤蠣、牡蠣、蟶子的鐵盆,阿婆總在遞給妳的塑膠袋內大方塞入一大把九層塔,久居美國回台探親的婆婆驚叫:「給這麼多九層塔!這些在美國超市裝在透明塑膠盒裡,一盒起碼要七、八塊錢美金啊!」
週一市場的意外收穫
還是職業婦女的身分時,只能在人擠人的週末上市場,退休後的一天,全然只是因為要在家吃涼麵,想買兩根小黃瓜,在休市的週一早上走進空蕩蕩的菜市場,結果小黃瓜沒買到,路邊一個中年婦女的攤子吸引了我的目光。
走近一瞧,乾乾淨淨架在板車上的檯子,整齊擺放著一袋袋豬肉條與魚漿比例完美的肉羹、表皮半透明看起來口感彈性十足的肉圓、水晶餃,與……我最喜歡的糯米腸!愛吃糯米食物的我,對一條條粗壯肥滿的糯米腸,簡直毫無抵抗力,但坊間賣的,不是腸衣像塑膠皮、內餡糯米生硬難咬,就是軟爛無味,當下再歡喜,我也只敢先買一條試試口味。
採買完回到家開始下起大雨,稍事梳洗,為張郎煮了燕麥粥、剝了水煮蛋、烤好麵包,取出糯米腸切了幾塊,才剛坐下,對面的人發話了:「這是什麼啊?這誰吃啊⁈」送他一個衛生眼,老娘我吃啊!叉起一片送入口中……我的媽啊!我的老天爺啊!腸衣一咬脆彈至即嚼即爛,內餡糯米恰到好處的調味,鹹香腴糯,分布均勻的花生軟硬適中,中間還加了少許的鮮香蝦米。
這…這…這…真是我今生嚐過最美味的糯米腸了!耐下心對坐在對面,正在細嚼慢嚥的人說:「您快點吃完!我還得再去市場一趟!快點吃啦!我怕她下雨提早收攤了啦!」
最後在雨中再度奔去市場,將老闆娘上下左右好好訪問了一番,老闆娘說攤子上的所有產品都是自己手作,絕不假他人之手,這生意一做已超過十年,每週一上午十點後都會在淡水市場(之前上班,難怪我從未遇過她)擺攤。將她剩下的三條糯米腸全數打包,還買了碗粿與肉圓,暗自決定,以後週一市場休市,我也要上菜市場了!
除了肩挑手提,忙碌地採購之餘,我還常纏著小農與賣菜的阿婆問東問西,不輪轉的台語在敢講勤練間,竟漸漸可以對答如流,其間還不忘拿起隨身攜帶的單眼相機或手機,為翠綠橙黃、鮮脆誘人的青蔬果菜、活跳的生猛海鮮及質樸親切的賣菜婆婆媽媽們拍照記錄,拍下的照片,回家用相片印表機列印出來,下次買菜時再一一分送給我菜市場的朋友們。
數年的生意往來與交流,彼此建立了難得的情誼,有時一週沒去市場,下週去一定會被關心都在忙啥?又出差囉?買菜送薑送蒜,買肉減去零頭,甚至哪一攤的魚藥水很多不要買,這種市場秘辛的分享,都是讓我感動窩心的友情表現啊!
剛搬來城市邊陲,心中有著淡淡憂傷,懷念內湖老家的思念之情,就在週週造訪這愈去愈喜歡,愈挖掘愈覺得一地是寶的菜市場之旅中,慢慢獲得了療癒。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日子過得美,生活就會好:薇姐張郎的50+豐盛日記》,有方文化出版,張薇薇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不讓子女操煩受苦,她拒絕開刀洗腎離開人間 兒子:下輩子,我也要再當妳的心肝兒子
奉行一個人主義,享有極品人生!要當「不良中年」,才不會覺得自己人生漠然一片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