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MBA 的學生來說,一年級課程結束後的「暑期實習」非常重要,甚至可說是未來職涯的奠基石,因為在畢業後,將會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進入先前實習過的公司任職。
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實習經驗當成職場武器,藉此獲得更好的機會,或是以當時得到的回饋為基礎,就此轉換職涯方向。因此,當你一進入校園,實習旅程也隨之開始。著名的金融、科技顧問公司會到學校舉行就業說明會,而學生們也能進一步親自與學長姐或相關人士交流。
在美國, 「人際交流」(networking) 一詞被廣泛使用,不僅 MBA,也經常出現在就業過程中,特別在矽谷更是頻繁。這個詞是指與相同領域的人士談論產業動向或分享經驗。
人際交流的範圍不限於擁有年齡、學校、產業領域等共通點的人,而且,與生硬的面試流程相比,這是一個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下,了解對方的哲學與品德。即使無法透過人際交流立即得到工作,也會保持聯絡,並在機會來臨時協助牽線,還會彼此介紹相關人士認識,對任用和職涯都有間接幫助。
在嶄新的創意與商機源源不絕的矽谷,對企業而言,人際交流在尋找適合某職務的人才時很好用,也可以知道更多在面試時難以得知的背景。
尤其是透過他人牽線時,可信度將比面試還高。因為應徵者會被推薦人評價,即使稱不上是絕對掛保證,卻也代表推薦人在某種程度上認可應徵者的能力才會出面,藉此減少雇主和主管對應徵者能力的不信任。
矽谷不會每年進行大規模徵才,而是根據需求徵才,主要分成以下兩個面向:
第一,招募者推薦(referral)計畫
企業內部如果有人對新專案感興趣,可以直接申請或推薦身邊符合該專案條件的熟人。對於員工親自推薦的應徵者,會在確認其對公司有幫助的前提下,予以錄用。這種系統同樣也適用於整個美國文化,例如,申請學校或參加各種社區聚會時,也有類似的推薦制度。
第二,向外部明確公告企業具體想聘用何種經驗和技能的人才
首先會篩選應徵者,若覺得對方具備一定資格,就會進一步安排面談。比起推薦,這種徵才流程耗時更久、更複雜。從結果來看,兩者都是由徵才主管(hiring manager)決定招聘與否。
對我而言,不可能會知道美國的這種求職模式,況且我的人脈根本為零。若想進入被認為是非主流的製造業任職,唯有比別人多付出,才能抓住屬於自己的實習機會。所以,開學後我馬上加入能源社和科技社,並成為其中的領袖。
此後,學校社團不僅舉辦科技論壇,也主辦各項活動。例如,能源社每個月都會舉行名為「知識共享」(knowledge sharing)的活動,讓成員們分享入學前在不同產業所獲得的經驗和洞察力,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看法等。透過這些,我和學長姐、同學們的交流機會也變多了。除了社團的事務外,我也會與各式各樣的人對話,並且保持聯繫。
特斯拉先生,歡迎你來超級工廠!
某天,能源社的學長科林,在每週例行活動結束後,跑來找我搭話。
「凱文,我剛才看到你在介紹電池產業和技術。你對環保能源和電動車真的非常有熱忱!你對特斯拉和馬斯克很感興趣嗎?」
「當然。等 MBA 課程結束後,我想去特斯拉工作,並在那裡改變世界。這就是我來美國的理由。」
「我就知道!我的同學中有人在 SpaceX(編按:馬斯克創立的宇宙探索公司)實習,要不要我幫你引薦一下?我想他應該也有很多故事可以和你分享。」
「哇!好啊!謝謝你!」
雖然不是特斯拉,但如果能在馬斯克的公司工作,應該也可以獲得「要如何思考,才能製造出全新產品」的靈感。一想到自己正在邁出走向特斯拉的第一步,就激動不已。
一週後,我在科林的介紹下,和曾在 SpaceX 實習的學長一起喝了咖啡。我先開始了 3 分鐘版本的「電梯簡報」,接著,針對馬斯克和相關技術的未來,聊了 1 小時左右。雖然 SpaceX 和特斯拉是兩個獨立的公司,但它擁有研發再生火箭及引領宇宙產業的強烈執行精神,單憑該公司的經驗,便可推論出特斯拉的工作方式。
結束後,那位學長向我提出了令人驚訝的建議。
「特斯拉現在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我在 SpaceX 工作時,與我共事的專案經理去年轉職去了特斯拉。我會幫忙牽線,你們可以互相聊聊!」
在和那位學長介紹的特斯拉專案經理交談後,我獲得了人資的聯絡管道,並應徵了實習工作。
通常,MBA 學生與一般大學生會應徵的實習機會不太相同。另外,還有一種「MBA 實習」,主要是以商務為主的專案計畫。但馬斯克認為,培養能製造產品的工程師非常重要,所以對 MBA 的價值抱持一絲懷疑。當然,特斯拉也不可能額外針對 MBA「開後門」。
在特斯拉裡,是由馬斯克本人對所有應徵者進行最終批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向對 MBA 戴著有色眼鏡的他,完整傳達我的故事。在履歷和應試過程中,我想盡可能展現出過往經歷,以及透過 MBA 課程所磨練出的技能等。
在履歷中,我將自己在韓國電池公司研究的內容,和轉換跑道至商品企劃組後取得的商業成果,加以量化並統整。接著,我添加了在學校科技及能源社團主導的專案,並具體主張自己是一個多麼適合在特斯拉實習的學生。
我來自您不太看好的 MBA,不過我比任何人都了解製造業的重要性,是一個擁有工程意識的應徵者。為了完成特斯拉交付的任務,我致力於學習在工程師時期沒能學到的知識,並且參與對外活動,努力開發自己。
那時我剛上完課,正要去吃午餐的路上。一打開智慧型手機,就收到了一封來自特斯拉人資羅珊的簡訊:「凱文,今天可以抽出 5 分鐘左右嗎?」一直以來都是我主動聯繫人資,不過這次卻是她第一次率先聯絡我。於是,我懷著激動又緊張的心情撥通了電話。
「恭喜!你面試的超級工廠設計組對你抱有很高期望!」
「哇!羅珊,太謝謝妳了。這一切都是多虧了妳,這是我夢想成真的瞬間。」
「同一時間面試過你的電池專案經理也對你很滿意。現在,選擇權在你。」
兩組團隊都想要我!一掛斷電話,我忍不住大聲歡呼,永遠不會忘記那瞬間。電池採購和超級工廠設計組,這兩者都與我的背景密切相關,而這也是進入世界上第一間超級工廠的好機會。最後,我決定在內華達沙漠(特斯拉超級工廠所在地)度過一年級的暑假。
(本文出自《從蘋果到特斯拉,我學會駕馭人生》,大是文化)
延伸閱讀
「這是走回頭路!」亞馬遜要求員工每周 5 天進辦公室,外界為何不看好?
黃仁勳、馬斯克的管理啟發:自己下來管,比找「懂管理」的人還聰明?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