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統一企業集團(以下簡稱統一)連開 2 間超過千坪的複合式商場,先是在 4 月推出由 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及統一精工組成的 Par K*Avenue,10 月又開了集結 BEING spa、星巴克、21 世紀等統一集團旗下事業的 ZEELAND-MARK 。這已不是 7-ELEVEN 第一次開出大型複合店,2021 年也曾在高雄鳳山區開出店鋪總坪數約 300 坪的「優質生活館」,與一般門市 20~40 坪相比,彷彿有愈開愈大的趨勢。
不只是 7-ELEVEN,近年許多零售業者也想藉由複合店型發揮綜效,例如全家在 2019 年推出咖啡、洗衣及超市機能結合的大型複合型店舖,萊爾富在 2022 年推出結合生鮮食品、蔬果的萊鮮生 Mr. Hi 複合店型。
除了超商,就連超市、量販也同樣推出複合店型,全聯與大潤發在 2024 年 3 月在高雄開出 520 坪的複合式門市,除了生鮮食品、生活用品外,還有原本在全聯看不到的大型行李箱、機油、安全帽等。
零售業「大型店」2 大經營模式:通路品牌 vs. 商品品牌
為什麼零售業者都要開大店?彼此經營模式有何不同?商管財經專家李世珍表示,零售業者推出複合店型的核心概念相近,都希望能一站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但採取的方法不太一樣,7-ELEVEN 採用的方法是「通路品牌」的複合方式,意思是集結統一集團旗下的通路品牌,如星巴克、康是美、21 世紀風味館、統一精工加油站、Mister Donut、酷聖石(COLD STONE)等,每個通路品牌都能夠獨立成一家店,像是 ZEELAND-MARK 就由一間 7-ELEVEN 右邊接著康是美、星巴克,左邊有精品巧克力店 CupiCho等店組成 ,每家店都是獨立的。
而全聯、全家等沒有像統一集團有那麼多通路品牌,他們採用的方法就會是「商品品牌」的複合,以櫃位或「店中店」的方式呈現,比如說全聯的鍋具,就有特福(Tefal)、鍋寶等;或是跟通路品牌合作,像全聯跟無印良品、迪卡儂(Decathlon)合作,比較不會是獨立店型。
李世珍表示,這可能與「品牌綜效」、「品牌形象」、「長遠規畫」有關。在品牌綜效的部分,複合商場引進不同品牌,例如 ZEELAND-MARK 就有 7-ELEVEN、康是美、星巴克等 6 家品牌,是目前 7-ELEVEN 集結最多品牌的複合商場。
這些品牌有不一樣的客群,康是美主要吸引購買美妝、日用品的顧客,星巴克是餐飲,7-ELEVEN 則是一般求方便快速,買一些零食點心的地方,當這些品牌集合在一起,就能吸引到不同客群,例如平常會到 7-ELEVEN 顧客,不一定是美妝用品客群,如果今天都聚集在同一個商場,就有可能 2 間店都走進去逛逛,進而提高來客數跟客單價,7-ELEVEN 總經理黃瑞典表示,以 4 月開幕的千坪商場 Par K*Avenue 的 7-ELEVEN 康橋門市為例,平均客單價比一般門市高出 4 倍。
複合型商場的長遠效益:建立品牌形象、房地產增值
然而,平均客單價雖然較高,利潤卻不一定比較好。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出席 10 月 9 日新複合商場 ZEELAND-MARK 開幕記者會,他表示加上成本後「一增一減下來,最後的數字不一定比對面的 7-ELEVEN 來得精彩。」既然利潤不一定會比較「精彩」,為什麼統一還要持續展大店?
羅智先提到,他們看的不只是獲利,還有 7-ELEVEN 品牌理念的展現,以及能從中挖掘門市的發展潛力。比如,都是千坪的 Par K*Avenue 跟 ZEELAND-MARK,因為進駐的品牌不同,就可以從中比較不同品牌的效益。再者,即使獲利不高,因為 7-ELEVEN 全台店數夠多(目前有 7052 間),「全台灣(的門市數)平均下來就可以攤,是我們占點便宜的地方」。
李世珍表示,透過大型商場建立品牌形象,除了對 7-ELEVEN 內部有好處外,做得好也能吸引加盟主、顧客的興趣,所以短期獲利不一定是最主要考量,長期的效果才是。
除了品牌形象,長期收穫還可能包含「房地產增值」,當 7-ELEVEN 把商場做起來,也會帶動周邊房價,讓土地變得更有價值,之後要租給別人或賣掉都是可能獲利。
羅智先在記者會上也表示,將來是否會繼續展大店,必須依靠「緣分」,他們將大店定義為千坪以上,需要有足夠的土地,Par K*Avenue 是統一集團已故創辦人高清愿留下的土地,ZEELAND-MARK 的土地則是幸運遇到理念相符的房東才得以承租。李世珍表示,即使是租的土地,7-ELEVEN 也可以在周邊置產,將來亦有漲價的空間。
核稿編輯:林庭安
延伸閱讀
小 7「貴婦超商」康橋門市開幕!星巴克為鄰、晶英酒店進駐,羅智先的盤算是?
7-11、全家的賺錢密碼!零售、餐飲業如何讓你花更多錢?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