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上司問你產品為何賣不動,你答得出來嗎?工作能力強的人,都這樣拆解問題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07月01日21:31 • 發布於 07月01日05:00 • 菅原健一

如今已經進入人口減少的時代,無法增加生產人口(勞動力),國家和企業的生產性更受矚目。即使不增加人手,只要每個人的生產能力從一提升到二,即使人數相同,生產量也可以增加為原來的兩倍,有越來越多人認為,用這種方式提高生產量更加合理。

生產量=生產人口(工作的人)×生產能力(每個人)
〈如果想要生產量增加為兩倍⋯⋯〉
生產量×2=(生產口人×2)×生產能力→必須僱用人手⋯⋯
生產量×2=生產口人×(生產能力×2)→提升每個人的效率

在這種狀況下,分解思考可以成為工具,有助於提升生產性,把時間投入更重要的工作上。懂得運用分解思考,就可以消除無效努力,提升工作效率。

今後將是一個更重視「品質」的時代。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製造業不可能在明天突然生產出相當於今天十倍的產品。但是,在網路時代,資訊可以輕鬆複製,相隔一天,完全有可能提供十倍、一百倍的服務。只不過想要達到如此巨大的銷售量,「品質」就成為大前提。為此,必須極力避免做無用功,把能力和時間都用於提升品質。

分解思考的好處1:把模糊不清的說明變得明確、提升解析度

比方說,即使聽到「這項業務不順暢」的情況,也很難知道該如何改善那項業務,上司也無法提供良好的建議。

但是,如果明確說明,「這項業務流程中,這個部分特別耗時,成為作業的瓶頸,是不是可以考慮改變這個順序?」對方就更容易明確瞭解。

《原子思考》內文完稿_20240319-42_page-0001.jpg

通常被人認為「工作能力很強」、「很聰明」的人,都能夠在分解問題後,具體提出課題。

分解得太細,也會影響對方的理解。如果能夠根據對方的能力程度進行分解說明,即使自認為自己和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周圍的人會覺得你與眾不同。

分解思考的好處2:可以針對不同的對象說適當的話

分解整體狀況後,就能夠瞭解針對不同的對象傳達的內容,談話更加順暢。

比方說,某家連鎖餐廳在提出了「重振持續惡化的業績」作為整家公司的目標。在調查業績惡化的原因後,發現相同性質的餐廳增加,被捲入了價格競爭,於是就決定用「價格」以外的要素吸引顧客,提出了「追求健康」的方針。

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告訴董事長「雖然成本會增加,但我們要增加蔬菜的份量」、「增加沒有碳水化合物的菜單」,董事長也難以判斷。同時,即使對團隊成員說,「我們要提升持續惡化的業績」,團隊成員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這種時候,分解整體狀況,更能夠清楚瞭解該對誰說什麼話。

《原子思考》內文完稿_20240319-44_page-0001.jpg

可以向董事長報告,「我們將藉由推出顧客單價更高的健康餐點,以業績比去年度增加百分之兩百為目標」。

面對部長時,可以報告「我們將 ① 開發大量使用蔬菜的菜色、② 宣傳走健康路線,以業績比上一季增加百分之兩百為目標」。

面對團隊成員時,則可以說明「希望可以設計一些成本比較低,可以大量攝取蔬菜的菜色」、「想一下該如何宣傳健康路線的餐點」。

針對不同的對象,說明不同的重點,工作就可以更加順暢。

分解思考的好處3:可以想到更多努力的方向

不妨以私人經營的糕餅店作為思考的範例。

私人經營的糕餅店整體的營收取決於「銷售數量×每一款糕點的平均單價」。
比起只是要求「提升營收」,將營收分解成「銷售數量×平均單價」,更能夠瞭解該朝什麼方向努力。

「銷售數量」還可以分解成「人數×購買次數×平均購買數量」。

在考慮如何增加「人數」的問題時,很容易想到「在社群網站上打廣告」,或是「舉辦試吃活動」,如果能夠針對「人數」進一步分解,提升解析度,就可以更進一步瞭解狀況。

比方說,是否可以分成「買給自己吃」和「買了送人」這兩種情況?

《原子思考》內文完稿_20240319-46_page-0001.jpg

也就是說,可以分解成「糕餅×自己吃」和「糕餅×送禮用」。

假設客人只買來自己吃,每個月只買一次,平均只買一個。如果能夠讓客人把店內的糕餅作為伴手禮,企業作為贈禮的情況也會增加。客人只要一個月購買四次(每週一次),平均每次買六個,就可以賣出二十四個。因此,在銷售數量的問題上,就有更多選項。

除此以外,「人數」也可以分解成「來店人數×購買率」,瞭解走進店內的客人中,購買商品的比例是百分之幾。

分解之後,如果發現來店人數很多,但購買率很低,可能是商品本身或是陳列有問題;如果來店人數很少,或許可以知道「雖然本店位在人來人往的理想地點,但客人走進店內的機率很低,所以糕餅賣不出去」,還是「這附近根本沒有人經過,所以根本賣不出去」。

光看營收的數字,可能難以瞭解改善的方法,但只要把營收分解成銷售數量×客單價這兩大項,就可以針對「增加銷售數量」、「提升客單價」這兩個方向進行改善。

然後,再進一步將銷售數量分解成「來店人數×購買率×購買次數×平均個數×平均單價」這五個項目,提升解析度,就可以針對「這家店附近很少有行人經過,是不是店面的位置不理想」、「也許可以設法提升購買率」、「是否有辦法讓客人每個月都來買幾次?」、「這家店的店面位置很好,也有客人來店裡,所以除了客人自用以外,是否可以推出六個包裝的禮盒商品?」等展開討論。

比起毫無計畫地推出新商品,或是增加在社群媒體的曝光度,可以激發更具體的點子,找到有助於改善現況的必要措施。

(本文出自《原子思考》,平安文化)

延伸閱讀

大谷翔平都在用!一張「九宮格」,如何助你達成理想人生?
一次學會子彈筆記術!5 步驟入門,給常搞混輕重緩急、忙中無序的你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