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職場霸凌事件頻傳,「Me Too」效應從勞動部延燒至各公務單位。這是偶發現象嗎?美國職場霸凌研究所(WBI)最新調查揭示,霸凌早已是職場的「隱形常態」。企業該如何避免踩紅線?本文一次揭曉。
台灣的工作時長居全球第6,遠勝日韓,多數人花大量時間工作,究竟快樂嗎?天下學習連續兩年發布全台第一本《DEI報告書》,發現每5人就有1人曾因工作求助身心科或醫療機構,更有高達56%曾遭遇職場偏見或歧視。如何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打造透明溝通的友善職場,近年已逐漸進入企業經理人的管理雷達,是考驗卻也是機會。
職場霸凌的大火,究竟燒得有多旺?
成立近30年、致力於研究與解決職場霸凌,影響教育與政策,並協助企業打造健康工作環境的職場霸凌研究所WBI(Workplace Bullying Institute),在2024年9月23~25日委託民調機構Zogby Analytics,針對1,024名美國成年人進行調查。以下幾個關鍵數字說明了一切:
- 2017年以來,職場霸凌行為增加了57%。
- 32%的美國成年人(約5,220萬人)曾遭遇過霸凌。
- 霸凌的主要來源是上級(55%),其次是同事(29%)。
- 46%的勞工受到影響(包括遭受霸凌者和目擊者),相當於7,480萬名員工。
- 51%的LGBTQ工作者曾遭受霸凌。
- 62%的勞工在遭受霸凌時有可能失去工作。
霸凌已經成為許多工作場域中不可忽視的陰影,影響的不只是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甚至波及企業的組織文化與員工士氣。對企業而言,這不僅是一個危機,更是一堂「必修課」,該如何從中汲取教訓,成為每位人資長的挑戰。
線上霸凌崛起:混合工作模式下的新威脅
霸凌不僅存在於實體職場,更隨著工作模式的轉變,進入了虛擬領域。WBI調查顯示,混合型工作者(Hybrid Working)是線上霸凌的重災區,在遭受霸凌的族群中占了51%。這類霸凌多發生在線上會議中,由於工作環境的不穩定性和多樣性,讓這群人容易成為目標,但是旁人難以察覺,受害者也更難求助。
可能的行為包括主管過度監控與刁難, 要求下屬在會議中匯報過多的細節,甚至挑剔無關緊要的小錯誤,以此製造壓力。 或是透過資訊封鎖,在會議中不分享關鍵資訊,或讓下屬在缺乏足夠背景的情況下發言,導致其回答不完整或不準確,從而進一步打擊其信心。
至於分析性別,霸凌者多為男性(71%),但值得注意的是……
繼續閱讀全文👉🏻 注意,線上會議正成為霸凌發生的重災區!兩大圖表檢驗主管與同仁行為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霸凌的主管總是平步青雲?高層為什麼沒看見管理不當?
[ * [公務員辭職人數去年創新高、自殺比是國人3倍:職員輕生,非一人之罪](https://cwl.pse.is/6uva37)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