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shutterstock(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自林葉亭IG
女星林葉亭的85歲失智父親16日離家失蹤,迄今已進入第10天,卻仍未尋獲。由於搜救多日無果,消防局決定降載搜救量能,但有跡證出現仍會即刻馳援。而林葉亭在IG感謝消防隊的協助,但被指揮官問及「要搜到什麼時候」時,仍湧現「有一種要簽放棄急救的感覺」。醫師表示,這起事件不僅讓人感到揪心,更提醒家屬常忽略失智症患者迷路走失的風險,建議多留意3大迷路走失的前兆,避免憾事發生。
女星林葉亭的85歲失智父親16日離家失蹤,9天共出動消防和義消人員432人次,昨(1/24)甚至遠赴新北市汐止山區仍未尋獲。林葉亭在IG感謝消防隊的協助,但被指揮官問及「要搜到什麼時候」時,「有一種要簽放棄急救的感覺」,直言無法說出口!由於搜救任務已達第9天,消防隊決定降載搜救量能,但表示有一絲一毫跡證出現,搜救隊人員將即刻馳援。
趁家人忙碌獨自離家,手環、定位器都沒帶出門
據《TVBS新聞網》報導,林葉亭的父親已失智7~8年,過去也曾自己跑出門,因此家人準備了很多老人手環、手鍊,在他常穿的衣服、老人卡內也放了定位器,但16日下午3點多,爸爸趁家人忙著大掃除時,穿著睡褲就獨自離家,身上完全沒有定位器與手環。
而調閱住家附近監視器,林葉亭父親最後消失在士林區「內雙溪自然中心」,但沿途僅4具攝影機拍到身影,讓林葉亭直呼「這裡的監視器也不少,為什麼只有這4隻攝影機照到你,太不科學了!」
從父親離家失蹤開始,她持續在IG請託大眾協尋,也分享這幾天的煎熬,喊話:「我好想看到阿爸的背影!」尤其近日天氣寒冷,她擔心:「寒流的天氣爸爸怎麼挺得住?吃飯的時候爸爸餓了怎麼辦?」讓人感到不捨,不少網友留言祈願:「一定會找到的」、「集氣❤️一定會早日回家,辛苦了!」
▲林葉亭在社群平台上發佈父親近照與走失時的衣著。(圖/翻攝自林葉亭FB)
失智症家人走失有前兆,迷路3徵兆報你知
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這起事件不僅讓人感到揪心,更提醒失智症患者迷路走失的風險,常被家屬忽略。他整理出三大迷路前兆,希望幫助更多家庭及早防範悲劇:
■空間定向感變差
失智症患者的方向感逐漸退化,可能會在熟悉的地方反覆繞圈,例如出門買東西後久久未歸;或是喜歡在固定路線反覆走動,無法輕鬆找到回家的路。這類徵兆看似細微,但其實是患者迷路傾向的早期信號,需要特別注意。
■時間定向感不佳
林舜穀表示,有些失智者半夜起來突然以為要去上班或出門有約會,他們可能會穿好衣服直接出門,卻因外界環境的變化無法辨認方向,對失智症患者是常見的危險情況。
早期還可能有這些警訊,如突然提到工作中的「未完成事項」;或說一些異常的話,例如「我要上班了」,卻不知道時間已經不對。這種混淆的情況,尤其在深夜發生時,特別容易導致危險。
■不願意求助
當患者真的迷路時,他們往往不會主動求助,而是埋頭一直走,試圖「找到回家的路」。這種情況下,他們很容易走得越來越遠。
早期的徵兆可能是:外出後不肯回家;說不清楚自己要去哪裡,但堅持要出門。這些行為,常是走失前的重要信號,千萬不可忽視。
4件事預防失智症長輩走失
林舜穀建議,要預防失智症長輩走失的憾事發生,有幾件事可以做:
1、佩戴定位裝置:像GPS手環,方便追蹤位置;
2、設置家門防護措施:加裝門鎖或警報器,避免患者隨意出門;
3、通知鄰居協助:讓鄰居熟悉患者,幫助留意其動向;
4、注意早期警訊:隨時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提前採取措施。
同樣身為失智症家屬,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所副教授、亞東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莊宜芳也提醒,春節年假許多家庭會安排外地旅遊或走春,對失智的老人家來說,是很好的活動與刺激,但在安排出遊地點與行程時,要多做一些考量。
例如人潮太多或過於擁擠的地方,就不適合失智長輩,除了可能走失,也可能增加他們的焦慮感,或因為刺激過多而影響晚上睡眠。建議到天氣較穩定的中南部或國家、容易曬到太陽的地方多活動,消耗體力,增加睡眠品質。
另外,若考慮到外地過夜,要提前安排並告知失智長者,可在日曆上做標誌,常常提醒老人家會出門旅遊,並且做好會在外面過夜的心理準備。因為失智退化的老人,對於地點(定向感)的改變無法快速適應,若沒有提早給予準備,可能會造成老人家拒絕出門,或出門之後就吵著要回家,甚至會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
在行程的安排方面,切勿太緊湊,坐車時間也不宜太長,注意旅遊的景點如廁是否方便。有的失智長者,出門容易緊張,就常常會想上廁所,去上廁所最好都有家人陪同,確定長者的安全。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冬天洗澡「先洗頭」恐中風?醫曝「順序」不重要,洗完1動作才關鍵:恐使血壓飆升、心梗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