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妳是高危險群孕婦嗎?認識 10 大高危險妊娠,醫師教妳輕鬆應對,放心迎接寶寶!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05月26日15:35 • 發布於 05月26日00:00
妳是高危險群孕婦嗎?認識 10 大高危險妊娠,醫師教妳輕鬆應對,放心迎接寶寶!
妳是高危險群孕婦嗎?認識 10 大高危險妊娠,醫師教妳輕鬆應對,放心迎接寶寶!

帶各位準媽咪認識 10 種常見的高危險妊娠,根據統計,高危險妊娠約佔所有懷孕的 10% ~20%,值得媽咪們重視,如孕期中有任何不適,應立即與主治醫師提出,並討論適合的解決辦法。

高危險妊娠,包含孕婦本身就有的疾病,與因懷孕生產有的合併症。

如本身擁有這些條件,像是:

  • 年齡大於 40 歲的初產婦

  • BMI 值小於 18 或大於 35

  • 本身患有內科相關疾病

  • 自己或家人曾生過智能不足的寶寶

  • 曾經胎死腹中或流產早產

  • 多胞胎妊娠

  • 孕期出現併發症

  • 長期抽菸或酗酒或濫用藥品

皆屬於高危險妊娠的高危險群,不可輕忽。

感染性疾病:德國麻疹、梅毒

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有梅毒、德國麻疹等,這些屬於先天性感染,指的是有些非細菌性病原體先入侵母體,進而透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

如果在懷孕初期感染到德國麻疹病毒,極可能會造成死胎、早產,或是新生兒患有先天性耳聾、青光眼、白內障等先天性缺陷,抑或是先天性心臟病,建議體內沒有抗體的女性,備孕階段可先施打,施打後滿一個月再懷孕。

而胎兒若是感染到梅毒,則可能出現胎兒水腫、牙齒與骨骼發育等異常狀況,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死胎,一旦在產檢時發現孕婦遭受感染,醫師會給予盤尼西林來治療。

癲癇

癲癇指的是不由自主發生的局部或是全身肌肉收縮、抽搐的現象。假如有癲癇病史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癲癇發作,恐合併呼吸中止,造成母胎缺氧,懷孕初期還可能導致流產。

由於在懷孕初期,抗癲癇藥物容易導致胎兒神經管缺損,女性能在備孕階段及懷孕初期規則服用高劑量葉酸(5 mg/day),以降低缺損的可能,同時建議有病史的女性,在有計劃懷孕時,就要提前與神經內科醫師,討論更換抗癲癇藥物或是更改劑量。

而為避免癲癇發作時,因缺氧或撞擊受傷,有癲癇孕婦要避免獨處,並於孕期定期回診掌握病狀。

先天性心臟病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性,或是其他心臟疾病,包含胸痛、胸悶、呼吸會喘等,倘若有計畫懷孕,建議先找心臟科醫師評估後再懷孕較佳。

由於懷孕會增加心肺負擔,恐會使原先的心臟疾病變得更加嚴重,一旦無法負荷,可能會引起心臟衰竭,因此產檢醫師會進行持續性的追蹤,從孕初期,到接近生產的週數,隨時關注心臟功能,而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像是走路會喘,即便休息也無法獲得改善,或是沒辦法躺著睡覺,都會是觀察重點。

甲狀腺問題

甲狀腺功能與懷孕息息相關,異常狀況包含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症狀有怕熱、心悸、雙手易發抖、失眠、易餓、吃很多卻體重變輕等。

最嚴重的情況,生產時可能併發甲狀腺危機或是甲狀腺風暴,會造成器官衰竭,死亡機率相當高。一旦孕婦檢查確認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可能會有流產、死產、妊娠高血壓、胎兒生長遲緩等問題,必須定期追蹤甲狀腺功能,並按時服藥,同時也要避免食用過多的含碘食物,像是海帶、海鮮類等。

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為容易感到疲倦、比較怕冷、易水腫、時常情緒低落等。甲狀腺功能低下通常難以察覺,孕前就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會有不孕的風險,即便成功受孕,胎兒大腦發育也較容易受到影響。此外也可能會有流產、死產、妊娠高血壓、胎兒生長遲緩等問題。一旦檢查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建議補充甲狀腺素。

胎盤早期剝離

當胎兒尚未分娩時,胎盤部分或完全從子宮壁剝離,則是所謂的胎盤早期剝離。常見原因大多來自於妊娠高血壓或腹部遭受用力撞擊等。孕婦會有腹部持續性疼痛、子宮很硬,有些可能會出現陰道出血,而胎盤早期剝離,會導致胎兒缺血、缺氧,甚至是胎死腹中。由於從超音波檢查不一定能發現剝離問題,通常必須再搭配腹痛等臨床症狀來做判斷。

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是很常聽見的高危險妊娠之一,觀察胎盤的出血量,可判斷前置胎盤的嚴重性。雖一般孕婦也會出現出血情況,只是因前置胎盤所造成的陰道出血,較不易止住,也不會因短暫的休息而有所改善。根據胎盤覆蓋的程度,又可分為完全型、部分型、和邊緣型。其中完全型與部分型前置胎盤,醫師大多會建議孕婦採取剖腹產。

倘若孕婦曾因流產、剖腹生產或子宮肌瘤動過手術,就可能合併植入性胎盤,約可在懷孕20~30週左右確診,生產時一旦大出血,嚴重情況可能必須切除子宮。在生產前,醫師會與孕婦進行充分的術前溝通,必要時會在術中進行輸血,對於情況較嚴重者,也會在產前先做好血管栓塞,以減少術中及產後的出血量。

妊娠高血壓

懷孕 20 週後才出現的高血壓疾病,依據嚴重程度,又分為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及子癇症。如果只有血壓高,但無蛋白尿,為妊娠高血壓;如果是血壓高又合併蛋白尿或是肝腎功能異常、肺水腫、血小板低下、或神經學上的異常變化(如頭痛、視力模糊),為子癇前症;如果又加上顛癇發作,則為子癇症。

如果是一般的妊娠高血壓,孕婦須隨時留意血壓狀況,並定期產檢。其中最怕就是演變為子癇前症,子癇前症近年來已成為孕婦死因的前三名之一,好發族群為初產婦、曾有子癇前症病史、多胞胎,或是本身有慢性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紅斑性狼瘡患者。常見症狀的有噁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水腫情況也會比一般孕婦來的嚴重,而也因胎盤血管異常,胎兒容易有生長遲滯或早產。

建議孕婦可提前自費進行子癇前症篩檢,在懷孕 11~14 週時,以超音波測量子宮動脈血流與抽血等,可評估是否為高危險群,如果是,懷孕 16 週前建議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直到懷孕36週止,可大幅降低子癇前症的發生風險。

妊娠糖尿病

懷孕前沒有,懷孕期間才診斷出的糖尿病,即為妊娠糖尿病。孕期約至24~28週時,孕婦會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透過喝糖水、抽血檢測是否患有此疾病,假如確診,婦產科醫師將會轉介給營養師諮詢,由營養師提供建議菜單,日常也要特別避開精緻澱粉類食物,像是米飯、麵條等。患有妊娠糖尿病之孕婦,於飯前和飯後,需要自行監測血糖,並規律運動。一般建議,飯前的血糖值應為 ≦ 90mg/dl、飯後 1 小時 ≦ 140 mg/dl,而飯後 2 小時則是 ≦ 120 mg/dl。

至於哪些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包含身材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自己或家人有過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都能算是危險因子,而妊娠糖尿病患者,並不會像一般糖尿病患者一樣,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變輕等症狀,許多妊娠糖尿病患者並不會出現特殊狀況。

▲孕期高血壓可能導致胎兒生長受限、早產、甚至危及母嬰生命,定期測血壓能保障母嬰健康安全。

多胞胎妊娠

多胞胎分為同卵及異卵,因為子宮空間有限,要讓兩個胎兒,甚至是多個胎兒入住,可說是十分狹窄,因此早產為多胞胎會面臨到的最大風險,針對孕婦,發生貧血、妊娠劇吐、子癇前症、胎位不正、產後大出血等風險都會大幅上升。

關係到胎兒是否存在其他併發症及存活率,胎盤的數量將會是關鍵。約在懷孕 13 週前,孕婦可透過超音波檢查多胞胎是否共用一個胎盤,倘若是,即可能會出現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兩個胎兒在胎盤上的血管會相互流通,導致羊水量及血液的不平衡,恐會導致胎兒生長不均,也會出現心臟衰竭等風險。

胎兒生長遲滯

生長遲滯的定義,為胎兒體重小於正常生長曲線的 10%。胎兒生長遲滯,通常不會有徵兆,而是要透過產檢照超音波才能得知胎兒的生長狀況。導致生長遲滯,原因包含相當多種,像是孕婦瘦小、體重不足,抽菸、吸毒、酗酒等,抑或是胎盤功能不足、胎兒先天感染等。假設是因先天感染所致,胎兒可能會早產,甚至是胎死腹中,即便順利出生,過低的體重也會帶來不少併發症。

有些高危險妊娠,可於懷孕前或懷孕階段診斷出來,並加以治療,有些則屬於突發性狀況,隨著孕期階段而顯現出來。無論是哪種情況,把握定期產檢及遵從醫囑相當重要,有助於孕婦順利度過孕期,快樂迎接新生兒的誕生!

審閱/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 陳震宇

整理/嬰兒與母親編輯部Fan

陳震宇

現任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科主任

學歷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次專科研究員

英國King’s College Hospital進修胎兒治療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1

  • 天佑
    寶貝,穿個好衣服。也好入眠。情緒會更好! 點擊開啟 shopee.tw/ka2zdco_o9 進來看看。
    05月27日08:5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