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孩子的各種第一次,如: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等,往往都會讓父母感到既驚喜又欣慰。若能依循發展里程碑,稍微慢一點會快一點都可以接受,不過總是有些人喜歡用比較的方式,來對新手爸媽說教。
日前有一名網友媽媽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表示,用推車帶7個月的女兒到社區的廣場及小公園散步,愜意地曬曬太陽,突然有個阿嬤說:「啊喲這麼高、這麼大了,還要推車喔?自己下來走啦!」網友媽媽則回應女兒才7個月,沒想到阿嬤繼續說:「啊唷,我孫子9個月就會自己走了餒」讓原PO語塞不知如何回應,因此詢問網友:「請問要幾個月開始學走路呢?」
1歲半前學會走路都算正常
孩子的發展是否正常,是每個父母都很關心的事,有時看到其他同齡的孩子已經會走了,而自己的孩子卻還只會站立,心中難免會有些擔心是否孩子的發展落後?其實,依照一般常態的發展里程碑來看,孩子平均8~9個月會爬行、9~10個月會扶著站、10~11個月可扶著桌子行走、1歲可以放著手走路。
而在常態分布曲線兩端(5%)的孩子,最早9個月就會走路(walk alone),最遲為1歲4個月;最極端的兩端(1%),最早約8個多月就會走,最遲為1歲6個月。基本上提前或落後1、2個月,只要觀察整個過程都是穩定發展,其實不需要太過緊張。
延伸閱讀:注意!觀察足部4種狀況,寶寶何時學走路?
寶寶學走路,安全最重要!
孩子從爬到走路的過程,必定會經過許多跌撞期,如何讓寶寶安然度過學步階段,以下4點家長要特別注意:
1.居家做好安全防護
一般來說,寶寶3歲前還在學習走路的階段,其肌肉力量、動作控制、協調能力與平衡能力…等可能尚未發展成熟,走路走不穩或跌倒都算正常。這時家長要特別留意環境安全,尤其寶寶一摔倒常會撞到後腦勺、臉部,因此居家環境內,地板可舖上軟墊,預防寶寶摔倒或碰撞;應儘量避免出現尖銳物;桌腳、床腳等應用防撞品包覆好,以免孩子不小心碰撞;地板上若有電線或是其他容易踢到或絆倒的物品都要妥善收納。
延伸閱讀:如何幫助寳寳順利學步?
2.盡量不使用學步車(螃蟹車)
許多長輩育兒時,都喜歡把孩子放在螃蟹車裡,一方面可直接當餐桌椅,餵孩子吃飯方便,一方面又能讓孩子快速學走路,但其實使用學步車容易跌倒、到處碰撞、被夾到、拉扯餐桌布造成燙傷,或自行爬出而翻覆受傷等。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之前就正式發布聲明,禁止讓嬰幼兒使用學步車。
3.寶寶衣著應以兩件式為宜
大部分父母會因為方便而幫寶寶穿連身裝,但連身裝易限制活動的範圍與角度,有些連身裝甚至也把腳包住,很可能會使寶寶在練站或走的過程中,沒踩穩而跌倒。因此,正值學步期的寶寶衣著最好以兩件式為宜,以免影響寶寶對於身體肢體活動的控制。
4.使用學步推車時,家長一定要在旁陪伴
現在也有許多家長喜歡購買學步車讓寶寶推著走,但要提醒家長,最好等孩子會行走,且能在行進間停住腳步,再讓孩子推學步推車比較妥當。若孩子走路還不穩定,就讓他推學步車,家長務必在旁照看,畢竟學步推車沒有煞車功能,若孩子推得太快但步伐還沒跟上,容易往前撲倒、受傷。
5.不強迫、不訓練孩子練習走路
提醒家長千萬別怕孩子落後,而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學站、學走,兒科醫師建議,應等到孩子一切都準備好了,自然就會起步。此外,也不建議用訓練方式教孩子學走路,如:要孩子每天站10分鐘,達到預定的進度。
新手爸媽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過來人」給予「指導」,這種時候,我們不妨回以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告訴對方「謝謝,知道了」,但轉過身,仍舊可依照自己與孩子最好的育兒方式,雖然很難,但我們從現在開始對著鏡子練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