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觀察那些「慢飛的鳥」,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中年危機。
傳統上「英雄出少年」這樣的故事普遍受到大眾讚揚,當代科技業幾大巨頭的年輕創辦人們,更是加強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然而21世紀人們壽命普遍大幅增長、世界局勢又多變,一個人從學生、就業、一路工作直到退休的線性發展,不再是顛撲不破的人生公式。
最近幾年愈來愈多的新聞報導年長者表現不下年輕人,能夠駕馭高強度健身運動;也有許多人直到進入中老年才找到共度人生的伴侶。
隨著「年老」的社會印象逐漸轉變,我們對於中老年之後才展開工作上的新篇章,是否也能夠用同樣正面的眼光看待呢?
中年的逆襲,為了更好的時刻而預備
《Second Act:What Late Bloomers Can Tell You About Success and Reinventing Your Life》這本書,內容講的就是這些「慢飛的鳥」。
書中介紹的案例,都在中年之後才啟動人生最精彩的事業發展,甚至不乏因遭遇變故,才被推向這些「神展開」的第二段精彩人生。
例如《華盛頓郵報》著名的總經理Katherine Graham,她在經營報社的丈夫自殺身亡時,忍住悲傷接下這個職位,後來在水門事件中力挺新聞自由跟白宮對抗而成名。
麥當勞大亨Ray Kroc做過很多職業,當他50多歲銷售奶昔機時,發現了一家小小經營的麥當勞餐廳,進而將這個黃金拱門品牌推廣成為世界第一的連鎖速食企業。
英國名政治家柴契爾夫人,在所屬政黨中一直不是預期會成為領袖的人,更遑論當上首相。但她總是相信,「家庭主婦的觀點」更能貼近民眾的需求。當黨內其他同志都在閃躲責任,她就這樣被推上前線。也因為她一直訓練自己面對質疑,在冷戰時期的高壓氛圍下,她顯然就是為了這個時刻而生。
那些慢飛的鳥,教會我們的3件事
從這些名人身上,本書作者研究是否有跡可循,能成為一般讀者的啟發?他歸納出了3項重要特質……
繼續閱讀全文👉🏻 那些中年過後才大放異彩的人:時間是朋友,而非敵人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