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繁文縟節好累人,但又不能毫無制度!史丹佛大學管理課教你建立「好摩擦」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 王毓茹

如果有一家公司,每次員工出差,都要填複雜的報帳單,導致有些人嫌麻煩,乾脆自己吸收費用。這樣的公司,員工會努力為公司跑客戶嗎?還是盡可能減少開銷,避免損失?

另一家公司恰好相反,為了講求效率,消減品質控管的機制,執意把不成熟的產品推上市場。這間公司會成功嗎?

不管流程過度繁瑣或簡化,都會為組織帶來危害。《摩擦計畫》作者、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管理科學與工程教授羅伯.蘇頓(Robert I. Sutton)用 7 年時間,追蹤近 2000 支敏捷團隊,研究這一個影響組織達成目標的關鍵: 摩擦 。就如同上述的例子,壞摩擦是沒有意義的制度或規矩,讓你耗掉大半天處理的瑣事;好摩擦則能形成防錯機制,減少出錯的機會。

壞摩擦是拖慢產能的繁文縟節;好摩擦能防止公司出錯、增加連結

壞摩擦通常是行之有年的制度,雖然造成大家的麻煩,但很少領導者認為應該調整。原因是現有制度雖然不完美,但至少還能用,一旦改變可能會帶來未知的風險,或增加培訓成本。

而且,「零摩擦」也未必就有利組織運作。蘇頓提醒,摩擦力太低時,溫暖和人際關係也會跟著變淡。他以荷蘭大型連鎖超市 Jumbo 為例,為了提升結帳效率,改成自助結帳櫃檯,卻發現很多長者其實喜歡跟收銀員互動,因此又增設了「慢速結帳通道」給不趕時間的顧客,得到很好的回響。

團隊管理方面,作者則以學生的開發團隊為例,實體辦公時,8 名成員會在早上 9 點開站立會議,討論今天的工作及解決問題,每天 5 點半準時下班。疫情期間實行遠距辦公後,成員間溝通減少、下班時間和工作成果也不一致。

為了調整團隊節奏,先討論每個成員對遠距工作時互動的需求,及對下班時間的期望。於是決定增加摩擦,在下午 4 點半加開一次視訊會議,每個人報告當天工作進度,制定隔天計畫。不僅有效增加彼此的社交連結,也協調出一致的上下班節奏,讓遠距工作變得更順暢。

由此可知,好的摩擦有助建立組織、團隊和個人之間的良好互動和情感。一旦好的摩擦太少,不僅連結變弱,還可能造成公司決策風險。蘇頓今年接受 Google 的談話節目「Talks at Google」採訪時表示,穿戴式智慧眼鏡 Google Glass 是一個缺乏好摩擦的典型案例,把尚未完善的產品迅速推上市場,沒有人踩煞車,後續爆發一連串軟硬體錯誤、電池壽命短等問題,被評為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產品」,只好黯然下架。

這是因為,公司為了迅速回應市場需求或講求效率,忽視風險控管。像是 Google Glass 推出期間,產品團隊曾勸退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但敵不過布林一人的堅持。因此蘇頓認為,組織應該建立制衡機制和決策程序等好的摩擦,才能避免失敗。

建立心理安全感和當責文化,每個人都能「修復摩擦」

作者提出摩擦修復的概念,也就是消除壞的摩擦、建立好的摩擦。

然而,摩擦問題相當棘手,有些領導者也知道組織有陳年弊病,但卻沒有人被指派或主動修復這些無主問題。當領導人被問到,誰應該出面解決時,通常得到的回答是:不確定。

蘇頓認為,「摩擦修復」這不是指派誰去解決問題。而是每一個人從自己所在的地方開始,發現問題、改善職場。就像看見地上有垃圾,每個人都主動撿起來丟到垃圾桶,不把它當成清潔人員的工作。這種當責的文化,是修復組織的問題的第一步。

要讓全員都能夠修復摩擦,公司必須建立心理安全感,如果發現問題時,獎勵敢言的人、建立組織內部溝通管道,讓企業從掩蓋錯誤的文化,轉向支持糾正和學習的文化。

對組織有益的事,變得簡單易做;容易出錯的事,設置層層關卡

摩擦修復第二步,是把組織現有狀況看成是可調整的,就像設計師看待開發中的產品和服務一樣,組織也是變化中,且可持續改進的原型。核心概念是:把對組織有益、正確的事,變得簡單易做;對於容易出錯的事,則應該設置層層門檻,增加達成難度。

第三,則是透過幾個問題去檢查摩擦:現在的運作方式哪些部分有bug?什麼可以迅速解決,什麼需要較長時間?要避免倉促判斷帶來風險,可邀請工作夥伴一起討論,現有的環節最該調整的是什麼,簡化了 A 的流程,會不會反而造成 B 的負擔?例如公司長期人力短缺,人資發現是面試流程太繁瑣讓求職者跑掉,便和高層、各單位主管討論「減少摩擦」方案,把面試從3次減少到1次,或改成線上面試。為了避免流程簡化後找錯人,公司加強對面試官的培訓,提升評估人才的技巧。

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工作中,最需要被改善、自己最有能力主導的地方開始,讓工作既有效率、又不出錯。

《摩擦計畫:史丹佛大學的零內耗管理課,讓正確事變簡單、錯誤事變難》

COVER_摩擦計畫_2_v.jpg

作者:
羅伯.蘇頓(Robert I. Sutton):
組織心理學家,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管理科學與工程教授,被美國雜誌《商業2.0》(Business 2.0)評為「當代頂尖商業大師」。著作《11 1/2逆向管理》入選《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年度10大好書。

哈吉.拉奧(Huggy Rao): 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所組織行為教授,曾獲美國社會學協會(ASA)「傑出學術成就獎」,著有《市場叛將》(Market Rebels)。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4.11.01
ISBN:9789861345123

延伸閱讀|3 本書調理組織體質、找回執行力

1. 《淤泥效應:解開制度的束縛,重新找回組織執行力》
書介:每個人都有跟行政機關奮戰的經驗,不管是複雜的表格、到現場排隊等,這些制度上的繁文縟節都是對組織的危害,本書稱為「淤泥效應」。在美國,每年因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和官僚程序,浪費高達3078億美元。作者認為應該找出消不必要的障礙,並解決問題,才能增強組織的競爭力。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2.11

2. 《冰山在融化》
書介:面對組織問題時,應該守舊還是力求改革?變革領導大師約翰.科特(John Kotter)的經典作品,用生動的寓言故事比喻危機發生、發動變革。他提出成功變革的8大步驟,包含建立危機意識、提出變革願景和策略、授權員工參與等,還強調情緒和感受在變革管理中的重要性。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19.01

3. 《Google模式》
書介:怎麼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做組織內部的調整?Google領導團隊首度公開企業內部運作和思維,強調要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就必須改掉過時的單向管理方式。本書涵蓋Google的人才策略、組織溝通和創新方法,並提出實際案例。例如創造開放溝通和高互動的工作環境,讓大家一起為公司想出最好的點子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時間:2014.11

延伸閱讀

淤泥效應是什麼?拖垮員工效能,組織該如何改善?從 4 象限例子找出解決方法
延遲做出決定,反而帶來好效果?5 個例子,看出組織必要存在的「淤泥」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