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KPI目標設定與績效考核模式遭遇調整,到底如何才能進行更有效的績效評估?《Cheers》找出業界指標性企業的做法,總結出4個必須考量的要素。
臨近歲末,企業會透過績效評估(Performance Review)或績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檢核員工過去1年的表現,作為年終獎金與未來升遷的依據。一般來說,會根據年初設定的目標,先由員工自評,經過與直屬主管面談後,達成最終考核的共識。但當工作內容走向「跨領域」,傳統KPI目標設定與績效考核模式,也面臨挑戰。
曾任職外商軟體公司,目前擔任薩泰爾娛樂與月城南廣告創辦人兼執行長潘瑋翔(Hawkins)點出,傳統KPI好處在於,員工不需要知道職務之上的願景是什麼,適合「螺絲釘」管理模式,「目的是,讓員工按照公司步驟做事。」
但創業後他發現,員工身兼多職的現象愈來愈常見,就連潘瑋翔自己除了是執行長,還是節目製作人,「如果還是傳統上對下決定績效,等於是迫使員工同時做兩份工作,只會讓員工拒絕跨部門的工作內容。」
以終為始,重視自我實現價值的「Z世代」和「00後」將成為職場核心,如何避免績效評估淪為世代鴻溝,甚至是人才發展瓶頸?
策略一:績效考核,不是直屬主管說了算
「因為我們知道只要是人,都會有主觀意識或你的Bias(偏見),」全球員工人數達43,000人的家用紙品領導企業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 Clark)人資協理洪宇風坦言。毫無疑問,績效評核要成為員工職涯的路線圖,而不只是紙上作業,首先要避免「人」本身的主觀偏見。
為了更公平地去評核員工,金百利克拉克採取「擴大參與」,讓更多評核人加入,確保多元性。洪宇風解釋,進入績效考核之前,金百利克拉克會先讓主管接受績效考核的訓練,確保績效考核的一致性;然後在考核過程中,除了直屬主管,該部門的利害關係人也會加入評核,員工也可以選擇近半年共事過的部門同仁,作為評核人之一。
除了評核人員的多元性,企業也應該確保考核過程一個平等的對話,而非上對下的評估。潘瑋翔表示,薩泰爾在績效評估的過程,會請員工明確列出自己的Will(想完成的事情)、Can(達成目標的優勢與能力)與Must(必須完成的日常事務),藉此幫助員工與主管釐清,雙方目標是否一致,更重要的是,是否符合公司願景。
策略二:開放部門目標,鼓勵跨界合作
對於新創而言,績效評估流程,可說是一個從「打野戰」轉為打「陣地戰」的適應過程……
繼續閱讀全文👉🏻 工作越來越複雜,績效評估怎麼做?讓升遷和獎金不再是個謎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工作升遷「快」跟能力「好」無關?台積電前主管精準分析5個升遷訣竅
[ * [**你應該拒絕職場升遷的4個理由**](https://cwl.pse.is/6yp483)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