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不只腸病毒、流感疫情齊發,百日咳也來攪局。疾管署表示,北部校園最近再新增2起百日咳病例,判定為校園群聚。哪類人較容易確診?平時該如何預防?
疾管署公布,北部近日增加2例感染百日咳的患者,其中指標個案為一名12歲男童,11月30日開始陸續出現咳嗽有痰、發燒、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的情況。時隔約10天未見症狀改善而再次就醫,後續採檢後確認為百日咳。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患者的3名家人已進行預防性投藥,目前無症狀。匡列的同校密切接觸者16人中,則有1同學也出現咳嗽症狀,經採檢同樣確認感染百日咳。今年截至12月19日為止,全台累計已有30例百日咳病例,是2019年以來同期最高。
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易誤診或延遲就醫
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引起,主要經由飛沫方式傳染,潛伏期一般為10天左右,最長可達20天。在台灣,百日咳屬於第3類法定傳染病,主要感染對象為5歲以下幼童,又以3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占總體感染數51%最多,其次則為20歲以上的成人患者,佔36%。
感染百日咳桿菌初期症狀為輕微咳嗽、流鼻水、打噴嚏及發燒等,與類流感及感冒症狀十分類似,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容易因難以辨別症狀而延誤就醫,或造成群聚感染,也易被誤診為氣喘或支氣管炎。
嬰幼兒及部分青壯年患者隨病程進展,症狀會變成陣發性的咳嗽,患者有時更可能因為咳嗽過於頻繁,難以換氣而出現倒吸氣的「哮咳(whooping)」情況。
國際百日咳疫情也升溫,6個月以下嬰幼兒建議打疫苗
不只台灣有百日咳疫情,不少國家也出現確診人數上升趨勢。根據疾管署統計,中國百日咳確診數,截至今年5月已達到9.7萬例,大幅超出往年不到5,000例的數字。韓國今年截至12月19日,確診數則為3萬多例,同樣高於以往1年內不超過千例的數字。
6個月以下嬰幼兒為百日咳高危險族群,如果感染嚴重恐併發肺炎、腦膜炎等重症而導致死亡。對此,曾淑慧表示,要預防百日咳,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有提供出生滿2個月、4個月、6個月、18個月施打共4劑可預防百日咳的五合一疫苗;5歲~國小學齡前的幼童,則可施打1劑混合疫苗(Tdap),可同時預防破傷風、白喉及百日咳。
延伸閱讀:
留言 1
良利生物科技
抗生素、類固醇、疫苗,以及長期服用治標不治本的化學製劑,都有一定的潛在慢性副作用風險,須審慎評估、慎用。
生命活得健康有品質,比起每天每年吞藥又治不好病,拖著全身併發症和副作用過日子更重要!
1小時前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