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0~5歲不同階段寶寶的模仿力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1年03月22日14:57 • 發布於 2021年03月22日00:00
0~5歲不同階段寶寶的模仿力
0~5歲不同階段寶寶的模仿力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天生具備的才能,也是上天給予孩子最大的禮物!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新事物,模仿也是最原始的學習方法。無論是使用筷子吃飯還是拿起筆寫字,人類生活的基本社會技能,都是經由模仿而來的。

模仿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

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光光老師)指出,利用大腦之中的「鏡像神經元」細胞,讓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某些動作時,自己也能做出相同的動作,通過直接模仿學習別人動作,藉以瞭解他人的行為意義,讓彼此可以溝通,使得關係更加親密,因而逐漸地社會化。

正是因為孩子的超強模仿力,看到孩子的說話語氣、行為舉止,就能大概得知爸媽平時的樣貌。孩子對於大人的一舉一動無所不模仿,就如同是爸媽的一面鏡子。光光老師開玩笑地說,問孩子爸媽平時都怎麼罵你?孩子至少可以學得八成像。孩子就像是一塊海綿,眼睛看到什麼,就會直接完全複製模仿,不論這個行為是好還不好。

 

爸媽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出,在小小孩階段,通常與寶寶互動時間最長的是主要照顧者──爸比媽咪,因此,很自然地寶寶就會把爸媽當作是主要的模仿對象。在寶寶尚未進入幼兒園,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周圍的人,也就是爸比與媽咪;到了幼兒園時期,就會開始模仿老師和同學的行為。這個模仿對象會隨著孩子接觸的人物而改變,甚至有些孩子會模仿螢幕中的畫面,像是電視或平板之中看到的動作或對白。

1.5歲前建立依附關係

孩子會模仿誰,光光老師認為還要依據「依附關係」而定。孩子的依附關係在1歲半之前建立,通常是與孩子接觸最頻繁、最常擁抱的人,孩子就會依附著他,而模仿對象就是以這個人為主。

光光老師解釋,此與親密感,也就是相處品質有關。即便媽咪每天都與寶寶相處在同一空間,但媽咪很少抱起寶寶,與他互動,寶寶當然就不可能依附媽咪。曾經有一位媽咪因為孩子與她的關係不太親密而求助光光老師,於是光光老師建議媽咪每日在家進行嬰兒按摩之後,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兩人的親子關係仍無太大改善,才知道嬰兒按摩是由他人幫忙執行,雖然媽咪每天都在家,但實際照顧孩子的人並不是媽咪,孩子當然就不會與媽咪有什麼依附關係了。

而依附感的建立與「觸感」有關,如果越常擁抱、拍撫孩子,孩子就會依附著你,共處的時間長短反而不是最主要的關鍵,而是寶寶在你身上可否得到安慰與舒服的感覺。因此,光光老師會建議在孩子2歲之前儘量是爸媽親自照顧與教養,以建立起緊密的依附關係。

年齡x模仿‧不同階段的模仿力

隨著年齡發展,不同階段的孩子可能出現哪些模仿能力呢?爸媽應該注意到哪些細節?而需要留意的細節是否需要隨著孩子的年齡一直往上加?

‧6個月之前:眼神接觸是模仿關鍵

剛出生的新生兒就會模仿大人吐舌頭或張開嘴巴的動作,不過這時候可能只是單純本能反射動作而已。真正有意義的模仿大約要到3個月大左右,此時的寶寶喜歡注視著爸媽,看著大人的臉孔和嘴巴進行模仿動作。然而,未滿1歲的寶寶,本身是個大近視眼,感覺通路尚未成熟,看不清楚太遠的距離,模仿能力因而有所限制。

在前6個月階段最重要的重點是「眼神接觸」,光光老師建議平時抱著孩子時,儘量保持眼神注視;當爸媽與寶寶四目相對,寶寶覺得有安全感,才會進而啟動模仿機轉。否則若是寶寶看著你,爸媽卻不予理會,他就會開始哭鬧,因為寶寶覺得他被拒絕了,當然也就不會有模仿的出現了。

缺乏模仿經驗,話可能會說不好

許多爸媽都會覺得小嬰兒聽也聽不懂、看也看不清楚,就讓他自己躺在嬰兒床上,因而忽略了臉型及嘴型的模仿,寶寶沒有模仿的意願與動機,可能影響之後學習說話的能力。像是有些寶寶學講話的速度較慢,可能是與模仿經驗有關,因為缺乏臉型與嘴型的模仿經驗,寶寶就不太會說話。光光老師提醒,不要以為寶寶前6個月時期什麼都不會,這6個月反而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6個月~1歲:物品與動作沒有重要連結

寶寶6個月大之後,視覺功能逐漸發展,可以看見的範圍變得較遠,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也越來越有興趣,而且,不像小嬰兒時期只有反射動作,拿到東西就會因反射動作而抓著不放,此時身體動作已可以打破反射,動作模仿的能力變得較好。

只是這時候對於物品的概念還不太成熟,看到爸媽拿起手搖鈴敲打,寶寶也會隨手抓起東西就敲敲打打,無論那是玩具還是電話,光光老師提醒爸媽不要強迫寶寶這個東西只能這樣、那個東西只能那樣,因為這個階段的動作模仿比物品特質來得重要。

光光老師也建議,爸比媽咪可以在引導寶寶模仿動作時,加入簡單的單詞,像是教導6、7個月大的寶寶,揮手再見時,說「bye bye」;伸手打招呼時,說「握握手」,促進語言社交的發展。

 

‧1~2歲:語言能力也是模仿來的

等到將近1歲時,孩子就會進入語言發展的階段。1歲的孩子對於動物或物體的叫聲很有興趣,能夠模仿大約4種動作的叫聲。到了1.5歲左右,孩子差不多開始學著說話。光光老師指出,語言能力也是模仿過程,必須配合聽覺區辨能力,加上嘴型動作的模仿組合。若孩子在嬰兒時期擁有許多模仿經驗,其語言發展也會更加成熟。

在語言過程之中,聲音分辨成「主體聲音」和「背景聲音」兩種:爸比媽咪直接與孩子對話,就是「主體聲音」;從音響撥放出音樂或電視節目的講話聲音,就屬於「背景聲音」。如果希望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得好,就需要有主體聲音的刺激,也就要是有人與孩子說話,孩子才會模仿。否則即便每日24小時長時間播放音樂或故事,也不太會誘發孩子模仿的動機。

物品有了特定配對用法

1歲大的寶寶在模仿動作的特質上,出現配對概念,也就是特定物品會有相對應的動作,像是孩子拿到梳子,就知道往頭上做出梳的動作;拿到電話的話筒,就知道要放在耳朵旁邊聽、嘴巴再念念有詞好像在與人對談,物品與動作之間的連結變得明顯。

大人注意言行做好榜樣

1~2歲的孩子移動能力更為成熟,除了在地上爬行之外,開始會走路,甚至爬到櫃子上,對於環境周遭的一切都十分好奇,但孩子還不能分辨事情的對錯,因此爸媽應該將危險物品收置於孩子不易取得之處,並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語與行為,以作為孩子的模仿好榜樣。

 

‧2~3歲:模仿一連串的序列動作

2~3歲的孩子開始出現一連串的動作模仿。光光老師舉例說明,1歲孩子的模仿動作就是反覆地玩切比薩的遊戲;到了2歲,就可以將動作組合起來,像是切了比薩之後,把比薩放在盤子上,再把盤子端給別人…等進行一連串的動作和序列的動作。

在美國社會學家米德(Mead)的兒童社會化理論之中指出,2~3歲的孩子會模仿不自覺模仿他覺得重要的事情,包含模仿媽咪拿著眉筆化妝的動作、模仿爸比拿著公事包去上班…等特定的動作舉止。

不立即反應而是延緩模仿

這時候也開始進入第二個階段,具有「延緩模仿」(delayed imitation)的能力,就是當孩子將日常生活發生的事件,或是對於人物的觀察儲存於記憶中,不像以往只能在當下立即模仿動作,而是在某一個環境之中,再把過去的記憶叫出來,不需要直接看著對象做出動作,這就是延緩模仿的能力。

眼前沒有對象為何孩子還是能夠模仿?根據瑞士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的解釋,本來模仿是即時照著對象做出來行為,然而,隨著身心發展,幼兒模仿範圍逐漸擴大,模仿動作「內化」(interiorization)而形成心像。

出現不當模仿不需要處罰

如果孩子表現得好,可以鼓勵他,藉以強化好的行為,相反地,如果孩子出現不恰當的模仿反應,光光老師建議爸媽儘量不要使用高壓處罰方式,而是以冷處理或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以免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因為可能只是孩子在某個情境模仿了不適合的動作而已。

孩子口味也會模仿爸媽?

孩子的味覺適應在2.5歲之前會固定,小時候吃過的東西這一輩子就會記著。因此,在2歲之前,爸媽越常給予的食物,就會變成是孩子味覺的喜好,像是家裡都吃很鹹,孩子以後就會習慣吃重口味;愛吃辣的爸媽,總是提供偏辣口味的食物,孩子很自然地也會喜歡吃辣。

光光老師指出,人類是雜食性動物,有一個生理性特質是小時候媽咪提供給他吃的東西,都是安全的;長大之後,擔心有中毒的可能性就不再隨便吃東西。也因為是雜食性動物,對於食物有敏感期,若在2.5歲之前曾經嚐過的味道,之後的接受度就較高,此與模仿不一定有關係,因為不是模仿爸媽吃的味道,而是與經驗有關。

‧3~4歲:玩扮家家酒模仿角色

孩子從一開始模仿大人的表情、動作,再來是出現配對的模仿動作到一連串的模仿動作,大約到了3歲開始有角色的概念,也就是會模仿角色。這時候的孩子十分迷戀扮家家酒的遊戲,很喜歡扮演各種不同角色。

出現了性別認同概念

孩子起初是沒有性別概念,所以,小女孩在2歲之前像個小男生也不用太擔心。隨著孩子意識到男生與女生的區別之後,逐漸地女生較像個女生,男生像個男生。在扮演遊戲時,通常會選擇扮演與自己同性別的角色,像是小女生就會傾向模仿媽咪或姊姊、小男生會想模仿爸比或哥哥,此種性別模仿,是兒童心理發展中性別認同的重要學習歷程,也是因為開始有了角色的概念所致。這時可以協助孩子創造遊戲情境及提供適合的遊戲道具,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對社會角色及規範的認識及瞭解。

避免引以為戒的示範

這個時間點還有一個模仿特質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越來越好,幾乎什麼都可以模仿,但推理能力還沒有那麼成熟,所以,爸媽一定要避免做出「引以為戒」的示範,否則等於是挖洞給孩子跳。光光老師指出,這是爸媽最常犯的錯誤,十個媽咪就會有八個媽咪都會這樣做:告訴孩子這邊有個洞,不要踩它,但卻故意做出踩的動作,下一秒,你就會看到孩子伸出腳想要踩那個洞。

光光老師解釋,習慣與大人溝通的爸媽,通常告訴他人不能做某事時,為了強調為什麼不能這樣做,而會特別口頭解釋,並身體力行示範,但對於未滿4歲的孩子來說,看到那個動作就會想要執行動作,你問孩子這個動作可不可以做?雖然他耳朵聽到了爸媽說不可以,但是眼睛看到的動作是執行,就會想要模仿動作。

‧4~5歲:從模仿促使同理心發展

進入團體生活的4~5歲孩子最喜歡模仿老師,總是要求爸媽扮演小朋友,自己則是模仿老師的角色。除了角色之外,還會加入許多在學校發生的情境,甚至找更多的朋友一起來扮演,每個人扮演不同角色配合玩出一個遊戲。

在這些演練的過程之中,孩子就會推理,並察覺別人感受。當孩子扮演媽咪,就會猜想媽咪在此情境之下,會做出什麼決定。從推論的過程之中,孩子可以理解媽咪的想法,這也是孩子在同理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有個情境可以扮別人角色,藉以促進孩子的同理心發展。

4歲多的孩子也正處理問題解決萌芽的階段,孩子會身處某一個情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光光老師指出,模仿等到後來,就會與同理心及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有關聯性。

有衝突,教導孩子怎麼處理

最重要的是,倘若此時孩子有社交衝突,除了冷處理及轉移法之外,爸媽應該引導孩子瞭解原因及教導孩子正確方式,而不是一昧的責備、處罰或是表示「就是不要做就對了」反而容易使得孩子想要故意去挑戰。

 

如何回應孩子的模仿行為?

一名念中班的孩子,上課上到一半,突然站上椅子,舉起手奮力喊著「抗議!抗議!不公平」。原來是孩子的爸比平時喜歡看政論節目,也曾帶著孩子到抗議現場。光光老師指出,大喊抗議的孩子其實並不了解這些動作的意義,也提醒總是以自己生活為主的大人,忘了這些生活型態可能淺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

當爸媽發現孩子正在模仿爸媽行為時,需要給予回應嗎?光光老師指出,學齡前的孩子無法區辨行為的好壞,爸媽的態度和反應是關鍵。

好的模仿行為→眼神及口頭鼓勵

若是希望孩子模仿這個行為,就應該讓孩子感覺受到獎勵,可以對他微微笑或是鼓鼓掌,跟孩子說「你做得很棒」這樣就可以。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眼神鼓勵,否則不管口頭上再怎麼鼓勵,如果雙眼沒有看著他,孩子還是會覺得爸媽只是在敷衍他。

不好的模仿行為→教導怎麼做才對

家中的哥哥姊姊隨手亂丟東西,孩子看到了也跟著把東西拿起來亂丟,此時通常爸媽會和孩子警告不可以這樣做。王意中心理師表示,與其責罵孩子,不如教導孩子應該怎麼做才對──如何收好、擺好玩具。對於孩子而言,可以學習到替代行為,這也是一個模仿,以適當的行為取代不好的行為,否則有時候爸媽不斷地告知孩子你不可以做這些動作,反而是提醒了孩子你還可以怎麼做。

爸媽的以身作則是最好的身教

有些爸媽會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因而沒有注意到自己行為的影響力。王意中心理師指出,孩子的確還不懂這些行為的意義,但他們就已經會模仿了,也正是因為不懂又會模仿,於是將眼前不開有的行為全都照單全收,在不適當的情境出現不恰當的行為,因此,這就是爸媽本身的身教問題了。

若是爸媽不希望孩子模仿某個不適當行為,除了不要鼓勵這個動作之外,光光老師和王意中心理師均指出,更重要的應該是自己的身教,也就是修正爸媽的行為!大人本身減少出現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為,孩子就沒有這個機會模仿。反之,在孩子面前出現的總是好的行為,孩子當然就會模仿好的行為了。

為了吸引大人注意,就忽略之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的模仿行為是為了要引起大人注意,像是有些孩子故意把水倒得滿地都是,這時候王意中心理師建議適度的忽略是較妥當的做法。不過,爸媽也注意到不同階段孩子的發展重點。

如果是未滿1歲的寶寶,把水倒在桌上再以小手觸摸,其實寶寶只是想要瞭解桌子與水之間的關係,爸媽應該適時地讓寶寶探索。隨著年齡逐漸增長,孩子還是會故意把水打翻,吸引爸媽來到孩子身邊關注他,爸媽就應該忽略孩子的這個行為。經過1、2次的忽略之後,孩子知道這樣做沒有什麼效果,可能就不會再做了。

誠如前文所言,爸媽應該是把注意力擺在孩子表現較適當的行為上。像是爸媽可以先示範如何喝水,當孩子拿起水杯,自己把水喝光,並將水杯輕輕地擺放在桌上時,爸媽應該立即給予孩子稱讚,之後孩子就知道以適當行為取代不好行為。

 

 

 

廖笙光 

現職: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中華兒童發展教育公益協進會理事

學歷:長庚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政大MBA學分班 

經歷:臺安醫院兒童發展中心 職能治療師、臺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技術長、薇閣國小、康橋幼兒園、何嘉仁教師訓練講師

 

王意中

現職: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講師、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