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癱瘓手重獲新生!35歲男靠「1術式」成功拿筷子

Heho健康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 邱玉珍

臂叢神經損傷曾是醫學界的一大挑戰,對許多因外傷導致上肢癱瘓的患者來說,它幾乎等同於生活的絕望。35歲的凌先生在車禍後左上肢癱瘓,原本無法拿筷子、穿衣服,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到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時,凌先生滿眼迷茫地問醫師:「我的手還能恢復嗎?我還能照顧家人嗎?」骨科部手外科暨顯微肢體重建科主任邱詠証診療後,立即組建醫療團隊並制定治療計畫,為其進行了臂叢神經重建手術。

手術過程中,醫療團隊在顯微鏡下修復受損神經,精確到每一條神經纖維,確保最大程度恢復功能。術後,凌先生展開了長達一年的復健療程。從初診時的無力,到某次門診時他激動地表示:「我現在可以自己拿筷子了。」如今,他不僅能與妻子下廚、散步,還重新規劃生活,重拾家庭幸福。

臂叢神經損傷如何治療?

邱詠証表示,臂叢神經由4條頸椎和1條胸椎神經根組成,這5條神經根交織成複雜網絡,支配上肢所有功能與感覺。臂叢神經損傷的治療向來複雜,隨著神經解剖、影像診斷、修復材料與手術技術的進步,治療方針愈發清晰。

「早期診斷與手術是關鍵,越早介入,效果越好。」邱詠証強調,臂叢神經損傷可分為三類:

  • 神經牽拉傷:透過保守治療與3至6個月休息,多數可恢復正常功能。
  • 神經斷裂與撕脫:則需神經移植或轉位手術,並應及早進行手術介入。

此外,年齡對恢復影響甚大,年輕患者神經修復效果更佳,超過50歲後,恢復效果則會明顯下降。

助病人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念

「我們的使命不只是修復肢體功能,更是幫助病人重拾生活的信念。」邱詠証強調,過去此類損傷被視為難以治癒的重症,導致病人喪失生活希望。如今,藉由顯微手術與個性化復健計畫,許多患者得以重新站上人生舞台,迎向嶄新未來。

這場臂叢神經重建的成功,不僅是台灣醫療實力的展現,更是病人與醫療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讓無數人看到希望的曙光。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中國附醫骨科部手外科暨顯微肢體重建科主任邱詠証

延伸閱讀: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