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電腦斷層檢查提高致癌風險?

常春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5月09日09:02 • 發布於 2019年05月07日16:00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5期】

 
 

近年來的醫療診斷工具越來越進步,電腦斷層掃描改變了傳統X光的平面影像,利用不同組織對X射線吸收能力的不同,透過電腦的3D數位幾何技術,將斷層影像層層堆疊,形成立體的影像,可以把各部位的組織看得更清楚,因此,在身體各部位的醫療檢查上,有越來越依賴電腦斷層掃描技術的趨勢。

 

電腦斷層目前的利用

電腦斷層(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雖然在軟組織的對比度差,檢查上比較沒有那麼明確,但是,在頭部可以明確檢查出血管、骨骼等組織,例如中風、車禍或撞擊等發生後,在腦部的血管病變、顱內出血或是腦瘤等狀況,電腦斷層掃描可以明確檢查出血管出血的狀況、骨骼有無損傷;另外,頭部的鼻腔、鼻竇、眼眶、顎骨等部位的檢查,也可以用電腦斷層診斷腫瘤,甚至是顎骨或植牙重建方面都運用得上。

 

在胸腔檢查部分,近年來常聽到的是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對極早期的肺癌敏感度相當高,許多名人因此及早發現肺癌,而得到長期存活的機會。另外,電腦斷層對於是否有肺栓塞或動脈剝離的評估也很重要;而心臟檢查利用多切面的電腦斷層掃描,能夠減少心跳造成的移動假影,患者檢查時不需閉氣太久,但卻可高解析地檢查冠狀動脈的影像,當懷疑有冠狀動脈問題時,可以先進行檢查,再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進行侵入性的冠狀動脈導入檢查。在其他腹腔各部位的檢查,如泌尿道結石、胰臟炎、腹部動脈瘤和腸阻塞等,也都能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快速診斷出來。

 

美國研究:電腦斷層過度使用易致癌

因為電腦斷層檢查被廣泛應用,醫界擔心電腦斷層的輻射線遠高於傳統的X光。以心臟多切面的電腦斷層檢查來說,檢查一次的輻射劑量可能高達數百張傳統X光的輻射劑量,所以,有學者質疑電腦斷層掃描被過度使用,恐怕有致癌的風險。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專家曾在《新英格蘭期刊》發表一篇論文,認為美國近幾十年來的癌症患者中,恐怕有2%是肇因於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因為接觸大量的輻射線引起。研究中指出,美國人自1980年至今,平均接觸輻射線的機率上升2倍之多,原因就出自頻繁使用電腦斷層檢查。

 

研究人員表示,美國民眾在1980年代,電腦斷層掃描只做了300萬人次,但是到了2006年,美國人每年做的電腦斷層掃描已高達6200萬人次,其中兒童也占了400萬人次。研究人員認為,電腦斷層掃描的輻射劑量,只要做過幾次大的檢查項目,人體所接觸到的輻射量就可能等同於70多年前,日本原子彈爆炸倖存者所接觸的輻射劑量,因此對民眾提出警告,不要過度依賴電腦斷層檢查。

 

為疾病檢查無過量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核子醫學科主任林明賢表示,輻射線當然有它的風險,不過什麼叫做「過度使用」?他認為,或許健康人進行自費健康檢查時,要多考慮一下是否需要做如此密集的檢查;但如果是因為疾病、受傷等,而進行的電腦斷層檢查,他形容這「跟花錢一樣,當花得花」,為醫療進行的檢查,並沒有過度與不過度的問題。

 

現在電腦斷層有128切、256切、384切、640切等,1秒鐘可以截取幾百張影像,切數越高,其實輻射量已經被分散掉了,例如現在檢查極早期肺癌用的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輻射劑量可能是肺部X光0.1毫西弗的15倍,但是,卻可以檢查出不到1公分大的肺癌病灶,而傳統肺部X光則要肺癌達3公分時才能檢查出來,肺癌期別、存活期及存活率也差很多。

 

別害怕輻射而錯失疾病診斷

三軍總醫院核子醫學部暨正子斷層造影中心主任諶鴻遠認為,電腦斷層掃描有沒有害,也要視不同狀況而定,如果一般人沒有疾病,只是想做健康檢查,可能要先評估做健檢的效益利弊,但若是為了疾病診斷進行檢查,則是有必要性的,不能概括而論。

 

「這種危言反而害得不少應該檢查的患者不敢接受檢查!」諶鴻遠說,其實說電腦斷層會誘發癌症的研究數據,是經過大數據分析得到的數字,其推論只能說是相關性的高低,實際上,根本沒有辦法證實哪些患者的癌症是因做檢查引起,其中的因果關係根本很難證實。相反的,這些人為什麼要進行電腦斷層檢查?檢查的人或者可能本來就是有潛在問題、有罹癌風險的人,甚至有些人體內有癌細胞,反而是在檢查中被發現。

 

諶鴻遠說,其實很不樂意看到有關這些說法的論文被誇飾,因為可能會增加患者對檢查的恐懼,醫護人員常要加倍努力的說明,才能讓患者知道檢查的必要性。

 

台灣研究:電腦斷層輻射致癌機率低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文彥表示,電腦斷層檢查是否會引發未來的癌症風險?在醫界一直有爭議,因此在2014年,他們以國內全民健康保險的資料庫中,自1996年1月到2008年12月,曾經進行過電腦斷層掃描的18歲以下兒童的病例,之後和隨機取樣所有被保險兒童中50%的數據進行比對,追蹤分析時間平均10年左右,檢視是否會致使兒童的罹癌率增加。

 

結果分析發現,包括兒童血癌、惡性腦瘤等,醫界擔心兒童在進行檢查後接受的輻射劑量升高,可能會引發的癌症項目中均未發現有增加的現象,唯有良性腦瘤的發生率,每10萬人中,每年的良性腦瘤發生機率從4.44﹪增加為13.18﹪,雖然表面上增加率近3倍,但是,因為良性腦瘤的整體發生率本身就很低,整體而言,絕對發生率仍相當低。

 

黃文彥表示,他們發表的研究結論是:「並不會因此建議不要讓有頭部外傷的兒童接受電腦斷層檢查。」因為頭部外傷有急性的致命危險,雖然檢查後在4~5年內良性腦瘤發生率有提升,但上升機率非常低。相較之下,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的好處遠大於未來的風險,因此具有其必要性。

 

不是每個部位都需用顯影劑

並不是所有電腦斷層檢查都需要注射顯影劑,若屬於骨骼等結構或肺臟檢查,通常不需要顯影劑;但是,X光射線無法清楚看到的血管、胃、腸、膽道或泌尿系統等,就得藉由含碘顯影劑經注射到體內的異常部位,對顯影劑的吸收和正常組織不同的特性,產生對比的效果,增加對疾患部位的判讀。

 

但因顯影劑和血液滲透壓及濃度的不同,所以,有些人會產生過敏反應,包括會有溫熱或燒灼感,有人會覺得身體腫脹、頭暈、噁心、嘔吐或聞到金屬味、低血壓等,甚至有10萬分之一的機率,可能出現咽喉水腫等致命性休克,因此,目前若擔心對顯影劑產生不適的人,可以自費選擇非離子顯影劑,有助於降低過敏反應。林明賢說,顯影劑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傷害,但是顯影劑會由腎臟代謝出體外,所以,腎功能不佳的人使用前要先請醫師評估。

 

諶鴻遠呼籲,民眾不要怕輻射線,因為適當的輻射線不僅可以檢查出疾病,例如治療甲狀腺癌使用的碘131,可以控制擴散的癌症病灶,而目前最新的鐳223治療,對於末期癌症(主要是攝護腺癌)的骨轉移疼痛,不僅有治療的效果,甚至還可能把轉移到骨骼的癌細胞殺死,延長壽命,因此,與其擔心未來10、20年後的罹癌風險增加,不如把眼前的疾病控制好更為重要。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進階版影像檢查病變無所遁形
40歲以上女性,不能只做成人健檢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