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新年了,台灣的電子支付產業也將迎來新的變局。LINE Pay旗下的電子支付服務「LINE Pay Money」將從(22)日開始正式改名成「一卡通MONEY」。
Line Pay 與一卡通不合,在業界時有所聞。雖然雙方都在新聞稿中強調,改名後不會影響任何服務以及顧客權益,然而從產品名稱到服務介面的視覺,都能明顯看出 LINE 想跟一卡通劃清界線的意味。
接下來可以預期的是,一卡通將慢慢淡出 LINE 生態圈,若接下來雙方終止合作也不太意外。
從三部曲看 LINE、一卡通分家變革
先從背景看起,2014 年登台的 LINE Pay 屬於「第三方支付」,也就是綁信用卡就能支付,LINE Pay 沒有可以轉帳、儲值功能的「電子支付」牌照,2017 年以投資的方式,跟持有電支執照的一卡通公司合作,推出「LINE Pay Money」服務。
雖然電支服務叫做「LINE Pay Money」,實際上是由位在高雄的一卡通公司負責業務營運,LINE Pay則提供行銷、通路等資源。白話來說,就是把一卡通納入 LINE 的平台與生態圈,但是各自獨立運作。
但是過去四年來,前方的合作有許多摩擦。由於背後是兩家不同公司營運的系統,卻綁定在同一個 LINE 帳號上、互通部分技術,因此過去常發生一卡通的系統當機時,連帶影響 LINE Pay 不能交易的狀況,衝擊系統穩定度;又或者,LINE在某些商業策略上難以主導全局。
種種因素的積累,讓 LINE 展開脫離一卡通三部曲。
第一步,是在 2021 年 10 月,將 LINE Pay、LINE Pay Money 拆分成兩個不同登入機制,未來其中一個系統故障時,就不會牽連到另一個服務。雖然雙方當時都表示,這項改版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但也被外界視為雙方分家的前奏曲。
第二步是 2021 年 11 月,LINE Pay 出清所有手上一卡通持股,同時退出董監事名單,可以視為將一卡通移出LINE生態圈,預作鋪路。
第三步就是 22 日將生效的更名, 把「LINE Pay Money」改成「一卡通 MONEY」,一卡通服務入口也從過去醒目的位置,變成在 LINE 錢包中的一小格,無論是從名稱、LOGO 視覺、APP 排版上,都可以雙方想要劃清界線、撕下標籤的決心。
接下來,雙方極有可能分道揚鑣,正式解除合作關係。不過這背後牽涉到通路、系統、策略等諸多面向,料想短期內還不會發生。
挑戰與機會有哪些?
也因此 下一步,LINE Pay 與一卡通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將會是產業關注焦點。
先從 LINE 的角度看,當初會找外部夥伴來合作電子支付服務,主要是因為本身沒有牌照與相關資源。但現在情勢已大不同,純網銀LINE Bank在今年上半年開行,轉帳、儲值功能通通有,也跟 LINE 的服務生態圈有大幅度整合。
更關鍵的是,《新版電支條例》在今年上路,開放所有電支機構、銀行可以跨品牌互相轉帳,也就是說,LINE Bank能 做到所有電子支付可以做到的所有事情,只要宣導用戶在 LINE Pay 中綁定 LINE Bank 的金融卡,一樣能做到帳戶扣款。
因此對 LINE Pay 來說,不需要再耗費心力自己申請電支牌照,所有的服務策略都能跟 LINE 平台整合,跟當初要進軍電支市場時的競爭態勢不同。
而對一卡通來說,在今年用戶數達到龐大的 430 萬,很大原因是靠 LINE 生態圈。未來若真的被移出、少了龐大的資源與通路後,就只能靠自己,傷害程度相對大。
現在一卡通的電子支付功能是附屬在 LINE 平台內,因此分家後的首要挑戰就是重新開發出一款獨立的 App,並且說服客戶下載使用。
不過一卡通還是有優勢,例如「交通碼」功能,在高雄捷運、淡水輕軌、高雄市渡輪,都可以用一卡通電支 QR Code 掃碼搭乘,一卡通董事長李懷仁表示,未來會持續擴大乘車碼服務。另外,一卡通從高雄起家,這些年在中南部的夜市、街邊店導入電支掃碼付款,也有不錯的成績。
從 LINE Pay、一卡通之間合作關係出現的微妙變化,到「全盈支付」、「全支付」等新的競爭者加入,台灣的電子支付市場,將進入全新的戰國時代。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
延伸閱讀
純網銀第 3 季成績單公布!LINE Bank v.s 樂天,誰勝出?
LINE Bank 開業一周超車樂天,開戶數破 4 萬!3 大優勢解析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