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呼吸練得好,人生沒煩惱!」名醫洛桑加參的2個「消氣呼吸法」,不只助眠還能抗壓力

良醫健康網

發布於 05月31日01:00 • 洛桑加參

在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其脆弱性時,洛桑加參醫師的見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刻的視角:生與死之間僅隔一呼一吸。這種看法不僅是一種哲學的省思,也是對於我們如何運用有限時間的一種提醒。在《不生氣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呵護的預防醫學》一書中,他強調了活在當下的重要性,並提倡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培養心靈成長,避免被生活中的瑣碎或消極情緒所困。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意義,並充分利用我們的每一次呼吸呢?

沒經過你的允許,他人無權激怒你

永遠記得,「沒經過你的允許,任何人都無權激怒你!」拿回自己的力量、管理好自己的心意,有九成的煩惱與不安,都將遠離你。能掌握你命運的,並非別人的一句話、一個惡劣的舉動,而是你自己的智慧之心。除非你把智慧功能「關機」,否則,沒有任何人能在你不同意的狀況下,隨意糟蹋你、使役你或勒索你。下面教兩個在你將怒未怒之際,能幫你泄火清火的呼吸法。分日用型和夜用型兩種。先來講白天的。

日用哈呼吸步驟
步驟一:雙掌朝上畫一個大圓,鼻子慢慢吸氣。
步驟二:憋氣三秒,此時身體去感受掌心溫度。
步驟三:下壓三次嘴巴哈出氣,短急快。哈一聲壓一下。

日常生氣,試試呼吸法

適合白天做的日用哈呼吸,你一起床、趁白天工作空檔,或察覺到自己可能快要生氣的時候,都可以練習。呼吸間懷抱感恩心,效果尤佳。姿勢方面,站著、雙腳踩地坐著、盤腿坐或是躺著都行。只提醒一點,或坐或站或躺,姿勢儘量正,保持脊柱挺直為宜,別站三七步、駝背凸肚或歪斜身體。哪隻手在上、哪隻手在下,左右手不拘,順手即可。雙掌交疊覆蓋在身軀上,擺放的位置可以是胸口膻中穴的位置。膻中位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就是兩個乳頭連線正中間的地方。

解悶氣從胸到腹,放手自療循序漸進

當你覺得有一股惡氣憋在胸口的時候,你可以把手放在這裡。除了膻中,雙掌還能放在肚子上面,胃不舒服、消化機能較弱的人,這裡是個好位置。再來第三個適合的位置是丹田,大約在肚臍下三吋。你可以專挑一個部位做日用哈呼吸,也可以三個位置都做。如果三個位置都做,建議由上而下,先膻中,再來胃部,最後才是丹田。

夜用聽呼吸步驟
步驟一:手指塞住耳孔,鼻子吸氣聽自己的吸氣聲。
步驟二:手指持續塞住耳孔,憋氣三秒,全身放鬆。
步驟三:手指持續塞住耳孔,嘴巴哈出氣,慢長細。哈三次。

晚上七點,開始夜用聽呼吸:準備好睡,一夜好眠

適合晚上睡前做的夜用聽呼吸,太陽下山後你就換練這個。對於想要增進睡眠品質的人,我都會請他們在戌時晚上七點到九點間,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準備睡覺的心情了。拋開各種煩心事、放下手機,好好靜心,宜做一些較為靜態,能令自己心情愉悅、放鬆的好事情。比方說寫字抄經、練陰瑜伽、伸展身體,也可以來做這個夜用的聽呼吸。這是針對失眠的人而言。
一般來說,整個晚上都適合練習夜用聽呼吸。聽呼吸的重點在於「聽」。聽什麼呢?聽自己的呼吸聲。我們用手指堵住耳孔,把噪音或一些會令你精神亢奮的環境音通通隔絕在外。拇指或食指都可以。姿勢方面,因為講究全身放鬆,躺在床上練是最好,其次是坐姿。

日用哈呼吸心情上是懷抱感恩心,夜用聽呼吸心情上你不用抱任何東西,放鬆、放空就行。有雜念妄念跑出來也都沒關係,讓它們如水上的落花,順水漂走便好。因為是在排身體濁氣,身心靈三者連動、緊密相關,有時連你心裡、腦海裡的糟心事也會跟著浮現,不要緊,莫抗拒莫嫌棄,隨呼吸把它們通通「哈~」出去即可。

日夜皆為哈字訣,快慢有別

日用哈呼吸跟夜用聽呼吸,皆為「哈」字訣。但早上的哈,是短、急、快,帶點力度的哈,而夜晚的哈,是慢、長、細的哈。哈~~,嘆氣一般,把叫你心煩的、討厭的、氣噗噗的,通通哈出去。日夜都是哈三聲,早上快、晚上慢,剛好很符合早上需要活力充沛、需要交感神經主導,夜晚需要靜心放鬆、需要副交感神經上位的生物鐘節律。

我不會武斷地說,「呼吸練得好,人生沒煩惱。」人生哪有這麼簡單吶!但如果你好好跟著我練這個哈呼吸和聽呼吸,那麼我們便又多了一種方法,來幫自己增強抗壓力、適時排解煩惱。壓力、痛苦、煩惱、怨氣、鬱悶,最怕累積。每天早晚,急促的「哈、哈、哈」給它哈下去,舒長的「哈~哈~哈~」將濁氣病氣哈出心裡哈出身體。江湖在走,保養的方法要有!

書籍介紹

不生氣的藏傳養生術:身心靈全面呵護的預防醫學【作者親簽版】
作者:洛桑加參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10/31

作者簡介
洛桑加參

現任
身心靈預防醫學醫師兼作家
Dr. Lobsang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

學經歷
台灣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醫師
台北榮總神經再生中心特約醫師
台北榮總白金逆齡中心執行長
京妍生技董事長

來自雲南香格里拉藏區,藏族人,曾出家兩年,自幼即對藏醫藥學特別感興趣。十三歲離開青山環抱的家鄉到外地求學,先後曾至印度聖菲洛梅娜大學(St.Philomena College)攻讀物理系,後來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前往文藝復興時期創建的德國佛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進修,學的也是物理。

2000年因緣際會來到台灣,實現兒時從醫夢,考上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在學習各種西方醫學知識的同時,也繼續研究東方的藏醫藥學與中醫養生概念。近年積極投身預防醫學教育和推廣,於海內外開班授課、舉辦身心靈健康講座。

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退化性關節炎防治,以及慢性病、癌症與睡眠調理。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簡單豐足》、《快樂醫學》、《不生病的藏傳煉心術》均由時報出版,其餘作品散見各大媒體。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