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問題百百種,無論新手、老手父母,每遇到一個新的關卡,就是跟小兒科醫師合作闖關的時候。新的一年【嬰兒與母親】彙整全國18位專業小兒科醫師的「醫囑」,針對爸媽育兒問題提醒注意事項,Let's go~
1.小孩生病要特別注意其身體語言。跟平常不一樣的行為表現,一定要讓醫師知道,才能更正確診斷。
2.孩童感染是常見看病的主因之一,請記得:喉嚨痛、咳嗽,發燒,都可能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請優先找兒童專科醫師診治。
3.兒科病人最怕碰到緊急又無明顯症狀的疾病,譬如:死亡率很高的心肌炎,常是呼吸道感染的合併症。初期可能只有嘔吐、累累的⋯,因此當家長覺得孩子有怪怪的表現時,請立即找兒童專科醫師處理。
2020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各國,台灣因為有健全的防疫和健保制度,以及政府和全國民眾的努力,疫情影響較全球其他國家為低。然而,因為擔心疫情的心理因素,家長害怕到醫療院所,導致兒童預防保健、疫苗施打受到嚴重影響。身為台灣專業的醫療團隊成員,在此呼籲家長,應依照預防接種時程,帶家中嬰幼兒或兒童至醫療院所、健兒門診,接受疫苗施打及健康檢查。如有生病,也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時間。
台灣的新生兒出生數,2019寫下歷史次低紀錄。新生兒出生數的下降,有許多複雜的因素。近年來政府一直努力改善婦幼相關制度和環境,希望可以提升生育率,促進兒童健康。時值「嬰兒與母親」雜誌已邁入45週年,即將迎向精彩2021之際,在此呼籲孕媽咪,利用台灣完善的醫療制度,聽從婦產科醫師叮囑,定期產檢。寶寶出生後,按時接受疫苗施打及健康檢查。最後,更希望:「一個恐太少、兩個會更好、三個不嫌多」。如能有更多的新生命加入,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好、更有活力。
由兒科醫學會專家合作編輯,國民健康署編印的「兒童健康手冊」,內容有很簡明扼要的母親育兒知識,有家長關心與照護小寶寶的衛教重點,父母親們一定要多多閱讀,更要提醒家長對於寶寶的健康檢查記錄要詳加填寫,發展狀況也要記得勾選,接種疫苗及健康檢查時,專業的兒科醫師一定會仔細檢視與核對,並對家屬詳實的解釋與叮嚀,寶寶正常的發育與發展,是我們最關心的大事。
台灣近年來出生率不斷下降,少子化的情形愈來愈顯著,每個孩童都是父母心中珍愛的寶貝,面對如此的情況,我們應該要投注更多的關心與愛護,照顧好每一個孩童。每個小朋友自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從新生兒到嬰兒,學步期,再到兒童,青少年,每個階段都有其相關生長發育的專業議題,絕不僅僅只是大人的縮影。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生病或是任何身心發展的問題,都可以尋求專業兒科醫師的協助!兒科專科醫師經過紮實的訓練,對於孩童的生長發育,身心發展及兒童常見疾病的認識與處理,絕對能給予兒童最專業的照顧。
所有疾病最好都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先天遺傳性疾病也不例外、隨著人類基因體的解碼、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的成熟,已能夠及早發現新生兒先天遺傳性疾病,及早治療,以避免不可逆的身體傷害,並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效。
迎接新生命是極其喜悅的事,然而有些父母卻陷入糾結與痛苦中,大多是因為新生兒的餵食問題、睡眠問題、皮膚問題或是呼吸問題等等,在此希望告訴新手父母,大多數新生兒的狀況都是正常的,隨著時間過去會自然改善,例如呼吸有雜音,小豬聲,偶爾打噴嚏,滿月前解水便次數多或是臉上身上有小疹子等,不需要過度擔心,我們可以由吃奶、大小便、睡眠及體重增加速度等角度來評估。
現在母乳哺餵已經越來越普及,針對親餵的孩子,我們如何知道是否喝到了足夠的奶,可以由尿量來看,新生兒自出生後第一天要有一次的解尿,第二天兩次,第三天三次,依次增加到第六天之後都是要一天有六次以上的解尿次數,並且尿液的顏色是透明的,如此就有喝夠。此外很重要的概念是按需求餵奶,滿月前不須太限制喝奶的時間,能夠親子同室並且觀察到新生兒的飢餓暗示就予以哺餵,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喝奶的時間或奶量都是沒有固定的,因此父母不需要糾結在定時定量喝奶的問題,也不需要因為一餐少喝了5CC或10CC感到不安。在此祝福所有的孩子平安健康長大喔!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在教養上也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方式,過多的情報可能會讓家長無所適從。我建議還是回歸國民健康署編纂的「兒童健康手冊」裡,定期接受預防注射的同時並於健兒門診進行發育與發展的追蹤,依循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與協助。守護每一個小朋友平安健康長大,是小兒科醫師的職責。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位熟悉孩子且建立長期信賴關係的兒科醫師,陪著寶貝們與爸爸媽媽們一起成長。孩子的成長不等人,育児を楽しんで下さい (請好好享受育兒生活)。
台灣的醫療團隊是世界的奇蹟,在這防疫的時代給地球留下一個淨土樂園,讓父母親們可以放心在這裡延續後代。但現實中仍有許多挑戰等著我們,例如母奶哺育的推廣、腸病毒的侵襲、流感疫苗的疑慮、兒童忽視與虐待的防範、青少年的議題等,都是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努力的課題。
隨著科技的發達,藥物的進步,以及保溫箱、呼吸器和葉克膜的發展,早產兒的照顧上不斷突破極限,而川崎氏症卻是醫界一直弄不清楚的謎團,它是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首因,有越來越多非典型川崎氏症的案例被診斷,延誤也可能出現川崎氏症休克症候群,這些需依靠兒科醫師的經驗判斷,和小兒心臟科醫師的心臟超音波及早診斷,必要時使用高劑量阿斯匹靈和免疫球蛋白及早治療,來為兒童的健康把關,當面臨不確定原因的發燒和症狀時,要記得尋求兒科醫師的諮詢和幫助。
寶寶有以下情況時要立即至急診就醫:
1.新生兒黃疸、哭鬧不停無法安撫、臉部發紺、拒絕哺餵、躁動不安、或低體溫四肢循環發紫、活動力不佳、疲倦昏睡、反應遲鈍、眼神呆滯等現象。
2.發燒、體溫心跳異常、盜汗、呼吸窘迫、氣喘呼吸困難、呼吸道阻塞、意識改變等危及生命現象產生。
3.嘔吐、腹瀉不止、血便、腹痛等腸胃症狀。
4.外傷、誤食藥物、中毒、或懷疑有異物吞入等狀況。
5.其他先天性疾病如腦性麻痺、免疫缺陷、接受化療後等病況發生改變、癲癇抽搐、胸悶胸痛。
當父母親是需要學習的,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親的。當自己的小孩呱呱墜地時,無疑是天地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上班上了一整天,回到家看到小孩子的笑容,聽到叫你一聲爸爸或媽媽,頓時一天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但是要當個稱職的父母,要學的東西可真不少,從餵奶、換尿片,陪小孩玩,看著他慢慢地長大。偶而小孩子生病時,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希望生病的是自己,而且也要隨時注意小孩子的安全。上學了要擔心成績,之後還要擔心交友的情況。角色也要隨著小孩子的年紀而有所轉變,長大之後還要擔心其工作。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學習的,希望大家經過學習,都樂於承受這甜蜜的負擔。
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因此藥物和治療方式與成人完全不同。兒科醫師評估病情之後,會依據年齡、體重、發育等因素,進而開立醫囑。醫囑內容有藥物和非藥物為主,配合醫師的醫囑,是治療疾病的關鍵。
在藥物上,藥物種類、劑量、時間間隔,切勿自行更改,以免產生副作用或降低療效。常見藥物,如退燒藥,以口服藥水優先,與肛門塞劑的退燒效果一樣。針對常見細菌感染,如中耳炎、泌尿道感染、肺炎等,不同疾病、不同病因(細菌)對應服用的抗生素種類、次數與天數也不盡相同,遵從醫師囑咐,完成療程,才能有效根治,避免病情復發、加重。
長期使用的藥物,同樣不可自行停藥或減量。如:過敏保養藥物(氣喘、鼻子過敏等),治療期間,若得到感冒切勿自行停藥。因為感冒有機會加重過敏症狀,甚至誘發氣喘急性發作,若有疑慮,則諮詢相關醫師。
除了口服藥物(藥水、藥粉)及塞劑外,氣喘使用的噴霧器,鼻過敏的鼻噴劑,務必遵守醫師教導的使用方式,才能發揮藥效和減少副作用;針劑藥物除了住院病人,門診使用機會不多,由於兒童生理發育與藥物代謝能力,針劑產生的副作用較成人明顯。非藥物方面,常見的,如過敏患者要避免二手菸,使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
剪斷臍帶是新生兒脫離母體而獨立生存的最後一個步驟,而留存在新生兒肚臍上一段的臍帶一般在2、3天之後便乾燥萎縮。當從醫院抱回家時,已是乾乾的一段。
一般醫院都附有一個臍帶護理包,內含紗布、藥用酒精、及棉籤。在每日給寶寶洗完澡後,用棉籤沾酒精,將臍帶、臍夾(如有附著)消毒一遍,再用紗布包起來固定好。原則上臍帶會愈來愈乾燥,在回家一週左右就會掉落。肚臍在臍帶脫落的地方會長新皮。有少數的新生兒臍帶延遲脫落,如超過2週,便應帶給兒科醫師檢查,看寶寶在免疫功能上有否異常。
在臍帶脫落處如不是長新皮,而是濕濕的嫩肉狀,也要帶給兒科醫師作檢查。如分泌液很少(僅有沾在紗布上的痕跡),則可用硝酸銀溶液塗抹在肉芽組織上,刺激新皮產生。但如分泌過多(把覆蓋的紗布都沾濕)則就要檢查看是否有孔道連到腸道或膀胱。
這是因寶寶在胎兒時,器官生長分化過程中出了一點小錯誤,有些該消失的沒有消失。目前的影像檢查,大都可找出異常的部份。此外,如肚臍變大,而且變突起時,我們稱為是臍疝氣。這是因胎兒期腹壁肌肉及肌膜在臍帶處沒有癒合好。通常在出生後3、4年內會自發性癒合好。但如臍疝氣的直徑大於1.5公分以上,自動癒合的機會就變小了。在適當的年齡時,就可找外科作縫合處理。
兒童感染科醫師要告訴父母的十件事:
1.同樣的症狀,兒童與成人病因往往不同,兒童生病應該看具有兒科專業知識與經驗,並會對兒童做全身必要檢查的醫師。18歲以下兒童應看兒科。
2.就醫應該詳述症狀,並說明其持續時間,可善用照相、錄影描述病情,使醫師快速掌握病況。
3. 很多疾病包含感冒都需要幾天才會痊癒,不要到處shopping 醫師,結果是無法確實掌握病情變化,出現重複用藥或藥物交互影響產生副作用。
4. 在某些情況下,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反應、殺菌或抑制病原體的生長。但在心肺功能或代謝異常的小朋友,可能會有致命的影響。
5.超過90% 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造成。五歲以下的兒童,尤其正在就讀幼兒園,每年會經歷六到八次感冒。抗生素的使用並不能縮短病程也不能避免肺炎的產生。
6.腸胃炎的治療以補充水分電解質為第一要務。不需要禁食,除非持續超過10至14天的腹瀉,否則不需要稀釋配方奶,不需要使用無乳糖奶粉。
7.小於三個月的嬰兒發燒可能潛藏著嚴重的細菌感染,如菌血症、腦膜炎、骨髓炎、泌尿道感染或肺炎,必須立即就醫檢查。
8.發燒的高度不一定與疾病嚴重度成正比。重點:尿液減少、哭沒有眼淚、活力變差、呼吸困難必須即刻就醫。
9.要減少感染,方法是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多運動、多洗手、少摳鼻子揉眼睛,聽起來像雞湯,但真的有效。
10.最後,不管是按時程施打的常規疫苗或是每年的季節性流感疫苗,都應該按時施打。接種疫苗是預防兒童感染症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
兒童發展遲緩是指當孩子在發展的時程表上未出現應有的發展技能,如:翻身是寶寶約5-6個月時發展的粗動作,您的5個多月還不會翻身,在這種發展上可能只是有點落後,但如果寶寶連躺或趴的時候也不能抬起頭(嬰兒約在3-4個月就應該要有的肢體動作),他就落後了不止一項運動技能,這就是發展遲緩的表現。
發展遲緩可能只發生在一個領域或多個領域,主要發展在以下主要幾個領域之技能包含:
1.認知(思考)技能:如何用眼睛、耳朵和手探索周圍世界。
2.社交和情感技能:在嬰兒身上,意味著對別人微笑,發出交流的聲音。
3.言語和語言技能:對於嬰兒來說,包括發出咕咕咯咯的聲音。
4.運動技能:嬰兒拿著餐具,使用運動技能坐起來,翻身行走等。
5.日常活動:包括吃飯、穿衣、洗澡。
倘若爸爸媽媽發現孩子發展狀況有遲緩情況,應盡早就醫透過專業評估可確認孩子是否確切有發展遲緩狀況,儘管聽到評估結果可能會「令人心碎」,但最重要的還是給予孩子支持,專注於下一步的工作和治療方式。
孕育出聰明、英俊、美麗且健康的孩子,是每個為人父母的期望,但爸爸媽媽有什麼方法和撇步,下列幾點是非常重要的大方向,提供大家參考:
1.在適婚年齡的男女要慎選對象,有好的溝通、健康心理以及定期的健康檢查,是建立健康家庭的第一步。婚前健檢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做好準備迎接家庭成員是非常重要的。
2.在懷孕、生產及育兒的過程中,目前都有媽媽手冊、兒童手冊等衛教資訊,提供父母做為參考,務必遵守上頭的指示帶孩子至醫療院所檢查或注射預防針。
3.孩子要長高、長好務必要睡眠充足,均衡攝取營養、不偏食,同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有充實的戶外活動曬太陽,獲取充足的維生素D,孩子才會長高。
4.在嬰幼兒時期,尤其是孩子首次接觸群體如褓姆家或幼兒園等群體生活時,難免會有小感冒出現,這些多是病毒造成的小感冒,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身體成長免疫系統必經之路,經過足夠的休息照護,孩子的身體會越來越強壯。如過有發燒等嚴重症狀則務必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遵循醫囑。
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好的禮物。母乳易於消化吸收,提供寶寶成長及腦部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還富含天然抗體及抗菌因子,可增強寶寶抵抗力、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此外餵哺母乳時母親與嬰兒的相依互動,更有助於寶寶的神經發展。
新生兒應於出生後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6個月大。嬰兒於4-6個月大時可開始添加副食品搭配母乳,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6個月以上的嬰兒若繼續純母乳哺育而沒有補充副食品,會導致營養不良,也無法學習咀嚼吞嚥的飲食方式。
在純以奶水哺育期間,通常不須額外補充白開水或葡萄糖水,以免占了胃容量造成暫時的飽足感,反而沒有喝到足夠的奶量。那麼奶量該喝多少才算足夠呢?若是親餵母乳,就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來哺餵。由於母乳較配方奶在腸胃排空速率較快,而且寶寶可能還沒吃飽就睡著了,所以很快就餓了,大約平均每2-3小時就要哺餵一次。若是以奶瓶餵哺母乳,4個月以下純哺育母乳的嬰兒,平均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50-200毫升的奶水,大約每3-4小時哺餵一次。無論是親餵或瓶餵,都要注意寶寶的排尿量。每天小便量應達到有重量的尿布5包以上,表示有攝取到足夠的奶量。
此外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針對純母乳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應補充400 IU口服維生素D。純母乳哺育的寶寶4個月大以後容易有缺鐵性貧血,可補充口服鐵劑,或是選擇富含鐵質的副食品。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多數先進國家由於整體生育率偏低,人口已呈現負成長及老化的趨勢,而我們也隨著經濟社會的轉變,生育率逐漸降低。先進國家認為整體社會福祉是根基於對未來主人翁的投資,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投資,所以許多國家在早期兒童教育與照顧的公共投資逐年增加,其目的在強調人力資本競爭的知識經濟下,透過對兒童早期的投資來累積國家人力資本的投資,有助於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亞東醫院在兒童醫療照護目標上,一直希望能以整合性、預防性的照護來守護兒童健康,以「品質」和「效率」提供服務。在這樣的目標下,亞東醫院小兒部與兒童發展中心,整合跨領域團隊對發展遲緩兒童做評估與療育,提供偏鄉弱勢兒童到宅服務,參與受虐、性侵兒童之司法早期鑑定。此外我們也努力提升在極低體重早產兒之照護,除了提高存活率之外,在家屬服務、親職教育與長期發展追蹤上也投入相當心力。我們希望能以最先進之設備與專業技能,提供更好的兒童健康照護,善盡社會責任。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國家的希望,國家社會有責任提供兒童妥適的保護與照顧,另外,兒童的身心健康和福祉也攸關國家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兒童只是生命過程的一個階段,但因身心發展未臻成熟,所以需要大家更多的照顧與保護,這個階段決定了之後其他階段的發展,讓兒童在一開始就有機會在最好的環境下成長,可以避免之後成長過程中的所產生的偏差。社會在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同時,需要有目標和策略改善兒童成長的環境,讓小朋友都能在健康友善的環境下長大,長大之後才能承擔更多的責任。希望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都能健康成長、公平學習,將來有機會實現夢想,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台灣兒童過敏疾病在過去的30年增加了20倍。 過敏疾病是台灣嬰幼兒、青少年最常見的慢性病。研究統計台灣的過敏兒當中,87%有過敏性鼻炎、74%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分別佔了29%和8.3%,將近兩成的孩子同時擁有三種以上的過敏疾病,相對的許多以前很常見群聚感染疾症如水痘,因為有公費疫苗普遍的施打,已經很少見到了。
幼兒抵抗力差在出生六個月以後到兩歲前中和剛上幼兒園時容易被感染,病毒感染也是過敏誘發的因素之一,兩者又常常會合併。因此家長在門診常會問是因為感冒還是單純過敏發作引起的症狀,或是有沒有引起了鼻竇炎、甚至有中耳炎等的合併症。
*可能是過敏體質,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可以觀察幼兒、青少年的眼睛底下常常有黑眼圈(過敏性眼影)、時常流鼻水、鼻塞,厲害的因為鼻涕倒流引起清喉嚨的聲音,或因鼻塞厲害而常常張口呼吸,有時還會合併眼睛癢、揉眼睛、流眼淚。很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有過敏體質,而不是單純的一般感冒(病毒感染)。
六歲以下幼兒無法做肺功能,也無法吹尖峰吐氣流量器,幼兒表達能力差,就診時有些家長對病情瞭解和實際日常照顧者不同,診斷嬰幼兒的氣喘,對醫師而言是很大的挑戰,或用兒童氣喘控制測驗( ACT )來做參考。2 歲以下的幼兒常見的細支氣管炎也常出現呼吸急促及喘鳴,所以有喘鳴症狀並不代表一定是嬰兒氣喘,但嬰幼兒期時多次細支氣管炎的發作,日後發生氣喘的機會高。
* 可能是氣喘的症狀:
1.有家族過敏疾病史的,或幼童同時有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
2.平時反覆發作的咳嗽、以久咳、夜咳、來表現或有喘鳴、胸悶。但急性氣喘發作時,才會感到呼吸困難、劇烈咳嗽、胸悶。但有些幼兒喘得很厲害,卻都沒有咳嗽症狀,但會抱怨胃痛不舒服(胸悶厲害不會表達)。吸入氣管擴張劑後,可使原來收縮的氣管擴張而改善肺功能(6歲以上可用峰速流量器測量),馬上能減少咳嗽、呼吸困難的現象。
3.早晚症狀較明顯。睡前或清晨較容易咳,嚴重時甚至咳醒,夜咳厲害會吐或要端坐呼吸睡不好,也常合併有打噴嚏、鼻子癢、皮膚癢、揉眼睛等其他過敏的症狀。
4. 以下情況會加重氣喘的症狀:感冒(病毒感染時)、運動後及接觸到過敏原(塵蟎、黴菌…)、情緒變化大。吸到新裝潢溶劑氣味和塵煙、二手菸或空污廢氣時、天氣早晚及室內室外溫差大(>7℃)、溼度及氣壓變化大時。
過敏疾病好發嚴重的春秋兩季或感染症後合併過敏疾病發作,遵照醫囑依幼兒過敏的程度可以長期使用過敏體質保養的藥物及加強溫差控制及減少塵蟎過敏的環境,可將過敏疾症控制穩定。幼兒氣喘好好的控制,讓支氣管內壁不持續發炎而變形,臨床上觀察到好好控制的許多到了六歲以上幼兒,氣喘發作的程度漸漸減輕許多,氣喘發作的頻率上也減少了。
先天性心臟病是新生兒最常見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台灣先天性心臟病的盛行率約為13/1000,這當中複雜性的先天性心臟病也是造成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目前大部分醫院有提供新生兒出生滿24小時後進行新生兒血氧篩檢,或在出生後自費接受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讓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可被檢查出來;不過,這些都是在寶寶出生後才做的檢查,萬一出生後才發現有重大的先天性心臟病,總讓家長會陷入忙亂當中。
產前胎兒心臟超音波是目前胎兒心臟異常最有用的診斷工具,若是有機會能將發現先天性心臟病提前至胎兒時期,父母將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出生後將面臨哪些問題,選擇適當的醫院生產,及早做好準備出生即需要特別醫療的寶寶。
具有危險群的孕婦更建議需接受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包括:
*母親因素:
1. 本身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有家族性先天性心臟病的病史。
2. 母親曾暴露在特定的畸型因素。如抗癲癇的藥物,抗憂鬱症藥物、菸酒
3. 有代謝性的疾病 (如妊娠型糖尿病)
4. 自體免疫性疾病
5. 媽媽在懷孕過程中曾得過一些病毒感染,包括梅毒、德國痲疹、腮腺炎、巨細胞病毒感染
6. 家族中有William’s syndrome , degeorge syndrome。
*胎兒因素:
1.例行的產前超音波檢查中,發現有染色體異常,器官異常或器官位置異常。
2.胎兒發現有心律不整的情形。
3.胎兒有生長遲緩的情形。
4.胎兒水腫者。
5.胎兒有羊水過多或羊水過少的情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