枡野俊明
圖片 達志(示意圖,非當事人。) 提供
一、不完美沒有不好 這個世界上 根本不存在完美 別再怪自己「不夠努力」了
對於「完美」「完璧」的概念,禪學抱持否定的態度。
只要和西方美學觀進行比較,就能馬上理解這一點。西方世界認為,左右完全對稱是無法再行增減的「完美之美」。
然而,以禪學為立足根基的日本美學,則是先澈底破壞了那份完美,再加進個人的想法和人性特徵等。例如抹茶碗,即使形狀歪斜或色澤斑駁,仍被視為「不完整的美」而受到珍藏。
禪學也認為「世間萬物皆不完美」。換句話說,無論走到何處,前方仍有努力可達的世界。
因為努力沒有終點,所以努力永遠不夠是理所當然的。不是因為「不夠努力」導致事情發展不順,而是不管事情順不順利,都有繼續努力的空間。
從這個觀點就可以知道,根本不須把事情發展不順怪罪於自己不夠努力,甚至為此陷入低潮。立志達成「不完美的完美」,才更值得尊敬。
二、關注自己所「擁有」的
守護內心的
自我評價法
扣分法不會讓你喜歡上自己
進行自我評價時,人往往會著重在自己不擅長的地方,而且個性越認真的人,越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沒有在各方面都很優秀,就不會獲得讚譽」這個錯誤觀念。
我不會說這個想法「荒謬」,但是放任不拿手的事情繼續不拿手,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因為對於不拿手的事情,不管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取得成就,同樣付出十分努力,別人可以拿出十分成果,自己卻只有七分,最後因此陷入低潮,變得討厭自己。
相反的,如果做自己擅長的事,可能只要付出七分努力,就能獲得十分成果,成長速度很快的,做起來也比較開心。
所以,請用「加分法」來評價自我吧。如果已經擁有可以獲取高分的能力,就用它的成長連帶提攜其他負分。比起在自己不擅長且厭惡的地方努力,做自己擅長的事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多成長,也更喜歡自己。
三、再痛苦也要向前邁進
如何成為「堅強」的人?
向寒帶地區的檜木學習,刻下美麗年輪
因為不想受到傷害就避開所有困難或厭惡的事,緊緊封閉心靈,結果只會讓內心變得越來越禁不起打擊,漸漸打造出遇到任何小事就會受傷、受挫的玻璃心。
當我們陷入低潮,甚至遭受幾乎無法振作的傷害,都應該繼續向前邁步。就像寒帶地區的檜木,雖然嚴苛的自然環境使其成長速度緩慢,但年輪的間隔極窄,可加工成堅硬紮實的木材;在溫暖地區長大的檜木雖然成長速度快,但年輪間隔較寬,很難製成好木材。
人也一樣,在艱困環境中成長的人會比不斷逃避困難的人更加堅強。因為經歷過各種磨難的洗禮,心靈會被鍛鍊得韌性十足,刻下一道道屬於自己的美麗年輪。
希望大家也能像寒帶地區的檜木一樣堅強的活下去,這就是我的願望。
四、試著早起十分鐘
美好的一天
由「早晨」決定
活動之前保留一段寧靜的時間
我每天都過著幾乎沒有休息的生活,卻也幾乎不會感覺到「疲倦」。這或許和我每天都以平靜的心情開始一天的生活有關。
我的起床時間是早上四點半左右,首先繞寺一圈,打開所有門窗,然後參拜境內的地藏菩薩和神明,接著參拜開山祖師和歷代住持的墳墓。供奉上早上第一泡香氣最濃的茶葉後,寺裡所有人就會集合起來一起坐禪,大聲誦經,結束這些晨間事務後再吃早餐。
我覺得這些「晨間事務」非常有效的調節自己即將度過一天的身體與心靈。
各位不妨也試著提早起床,只要比現在早十分鐘就好。打開窗戶做一個深呼吸,順便打掃一下庭院,然後打坐五分鐘,舒緩身心的緊張感,讓自己自然而然的進入「活動模式」,度過美好的一天。
五、看透自己與他人的「契合度」
自己是否變得
八面玲瓏?
和那些跟自己合不來的人保持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所謂的「契合度」,跟合得來的人來往,心情會比較輕鬆。可是我們難免會覺得:「不能總跟合得來的人來往,跟合不來的人相處,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吧。」
所以有很多人會嘗試跟所有人打好關係。
這不是壞事,但最好不要勉強這麼做。即使對方是一個很優秀的人,但如果跟對方在一起覺得累,就應該與之保持距離,或是盡可能避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人。有些人說話像機關槍,有些人緘默不語,有些人喜歡自吹自擂,有些人總是表現得很樂觀,有些人只會說悲觀的話……和不同的人來往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得失損益。
真正重要的是契合度。如果和對方在一起很快樂,能重振精神、放下防備,就可以試著拉近距離、加深彼此的親密度。
六、不要全部攬在自己身上
擁有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艱難時刻的「心靈支柱」
遇到麻煩時,很多人都會嘗試自己一個人解決,因為他們「怕造成別人的麻煩」「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遇到麻煩」。
在這種情況下,只會一直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心情越來越沉重。如果不能把煩惱、苦水和悲傷向外傾吐,內心就會慢慢衰弱。
上一節說的「慎選商量對象」就是針對這個時候,人人都需要可以推心置腹、無話不談的朋友。只有平日就用真心話交談,把對方當成分身般深入來往的朋友,才能在艱難時刻成為彼此內心的支柱。
這種熟知彼此發生什麼事的朋友不需要太多,一、兩個就夠了。不要在社群網站上找,而是透過實際的交流互動,努力培養出良好的關係。
七、 盡可能縮小物欲
如何脫離「執著循環」?
「感恩的時光」是幸福的
「欲望」總在不知不覺中膨脹,「物欲」就是最好的例子。衣服、皮包、手錶、汽車等,我們永遠都會有想要的東西,一旦到手了,接下來就是要這個、要那個,然後是另一個……沒有盡頭。
但是得到想要的東西後,內心是否會充滿幸福?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注意力很快就會轉移到下一個目標,渴望感瞬間就會取代其他所有感覺。
這個狀態稱為「執著循環」,「想要更多、想要更多」的心情化為不斷轉動的漩渦,把人困在永無止境的痛苦中。
盡可能把自己對身外事物的執著降到最低,享受當下的幸福感。例如「吃到當季的美味蔬菜」「今天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花開得非常漂亮」「工作進行得很順利」「認識了很棒的人」等,持續累積這種「感恩的時光」,內心就會漸漸被無上的幸福感填滿。
八、成為比對方更成熟的「大人」
不要感情用事
重點在於是否能理清自己的想法
不管年紀再大,舉止依然充滿孩子氣的人大有人在。例如情緒容易表現在臉上、從不聽人講話、沒辦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是不負責任的人等便屬於此類。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我相信周圍的人一定都想對他說:「成熟一點好嘛!」
所謂「大人」,是指態度和前面幾個特徵相反,而且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的人。不會感情用事、用心傾聽別人說話,還能有條不紊的說出自己的意見。
至於為什麼可以一直當個「大人」?因為這個人總是站在客觀角度觀察事物,在腦中整理自己對此的想法,所以對於別人的意見不會一個勁的為反對而反對,也不會曲意逢迎,而是能清楚說出「自己的觀點」。
良好溝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都是「大人」。為此,我們需要隨時提醒自己當個比對方更成熟的人,因為過度激動、過度主觀的談話實在太孩子氣了。
九、用「我」當主詞活下去
如何獲得以自己
為主角的人生?
「自問自答」能創造美好人生
回顧一下自己的行動,是否經常出現主詞並非自己的情況呢?例如「因為大家都有做,所以跟著做」,這種因為不特定多數人的行動,促使自己產生動機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
但這樣無法創造出以自我為主體的人生,而且一味模仿他人的人生,會讓生活變得很無趣,對吧?
如果想活出「自己的」人生,請在行動前先捫心自問:「那真的是我想做的事情嗎?是有益於社會或他人的事嗎?」、「應該不是因為現在正流行,所以才想做的吧?」像這樣在心中做好明確的區分,我們的行動才會符合自己心裡所想的,進而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別人的。
十、反正人就是無法相互理解
各種人際關係的前提
即使是夫妻,能互相了解六十五%就已經謝天謝地
「明明當了這麼多年夫妻,他(她)卻一點都不了解我。」
經常有人這樣抱怨。夫妻相處的時間越長,照理說應該越能互相了解,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加倍生氣。而我是這樣開導這些夫妻的:
「不了解是很正常的,妳(你)不也一樣完全不了解對方嗎?在結婚之前,你們兩位各自過了二、三十年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直到某一天才忽然湊在一起,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互相理解,能有六十五%就要謝天謝地了。而且你們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不必勉強自己配合對方。如果你們有可以共享的價值觀或興趣,就好好珍惜那一點,其他不能理解的部分放著不管也不會有問題的。」
朋友關係和職場上的人際關係也是一樣。越是試圖互相理解,就越容易讓其中一方勉強自己配合。只要掌握「無法互相理解是理所當然」這個前提,遇到無法互相理解的時候,打擊就會小一點,而可以互相理解的喜悅則會倍增。
十一、讓人格更圓滑
所謂的成熟是什麼?
默念三次讓人冷靜的話語
以前會用「瞬間煮沸器」這個詞來取笑容易生氣的人。年輕一輩的人大概沒看過,這是一種煮水的工具,瓦斯會在按下開關或是轉動出水栓的時候同時點燃,瞬間就能倒出熱水,可能有些家庭至今還在使用。以前就是用此器具來比喻馬上氣得七竅生煙的人。
禪學有個教誨是:「不讓怒氣衝上頭頂,而是收在腹中。」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怒火就會平息下來,心情也會跟著變穩定。因此,爭取收進腹中的「空白時間」便成了重點。
請試著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後默念三次能讓內心平靜下來的話,例如「多謝、多謝、多謝」,也可以是「耐心一點、耐心一點、耐心一點」「冷靜、冷靜、冷靜」,什麼都行,讓怒氣停在腹部一帶不再上升,養成習慣後,就能克服情緒問題。隨著年紀增長,別忘了把自己因為易怒而造成的「人格尖角」磨平、磨圓。隨時保持平靜,正是高度成熟的最佳展現。
十二、以「信善說」為出發點
這樣能讓
人生過得更輕鬆
「疑神疑鬼」的生活很累人
中國傳統思想有「性善說」和「性惡說」兩種相對的思考方式。「性善說」是孟子提倡的學說,認為人性本善,以義為貴。
另一方面,荀子提倡的「性惡說」則認為人都有欲望,容易隨順欲望而為惡,所以必須注重禮節所帶來的秩序。
禪學不用二元論來看待事物,所以不存在善惡,只不過有個前提,那就是:「所有人類都是為了行善才來到這個世上。不光是對自己,對世間或他人有所貢獻時就會感到幸福。」若要進行區分,我想這比較接近「信善說」吧!
先不論兩種學說的對錯,如果想讓人際關係變得更順遂,比起疑神疑鬼的找出對方缺點,注意對方好的那一面並真心信賴,絕對是更好的做法。「懷疑」只會讓內心焦慮,「相信」則讓內心得以平穩。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活得更輕鬆。
十三、一轉眼就忘記怒火
澈底忘記憤怒的祕訣
剛剛還在生氣的烏鴉現在已經在笑了
日本有句俗話:「剛剛還在生氣的烏鴉現在已經在笑了」,是用來比喻小孩的情緒變化無常。這其實不是什麼好話,但是從佛教的立場來看,會讓人忍不住大讚:「實在太棒了!」因為世間萬物皆「無常」,眼前的情況不斷化為過去消逝是理所當然的。
「現在生氣了」,這件事在下一秒會成為過去。把憤怒的感覺澈底轉換成過去,把力量投注於「帶著笑容活在當下」。
澈底遺忘憤怒的祕訣就是在短時間內盡可能釋放怒氣,就像我先前提到的「與悲傷、困苦同成一味」,憤怒的情緒一樣可以透過「與憤怒同成一味」來順利獲得釋放。
十四、笑口常開
用「微笑」保持好心情
笑容當中綻放著「人之花」
臉上總是帶著溫和微笑的人,身邊自然會有人聚集過來。相反的,如果總是眉頭緊皺,任何人都不會想要靠近。
笑容可以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些人可能會心生抗拒,認為「心情不是特別好,也沒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所以沒辦法像白痴一樣笑個不停」。
但是人並不只是「因為有好笑的事情才笑」。「雖然無聊,但笑著笑著就覺得有趣起來」才是最常見的情況,所以「笑」非常重要。
禪學認為,在人際關係上,隨時謹記「和顏愛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和顏」就是溫和的笑容,「愛語」則是充滿慈愛的話語。臉上總是帶著溫和微笑的人會聚集人群,而體貼對方心情所說出的話語能夠舒緩人心。這就是笑容當中綻放著「人之花」的含義。
所以,露出笑容吧!這樣就能隨時保持好心情了。
十五、發自內心接受「世事無常」
無論好事或壞事
都不會長久
順應「變化」而生
事情發展順利的時候,會希望「這個情況要是能一直持續下去就好了」。有的時候可能不只是希望,而是深信不疑。相反的,事情發展不順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如果這個情況一直持續下去該怎麼辦」「大概不會再改變了」的想法。
然而這兩者都是錯的。世間所有物品和發生的事件,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佛教把這個現象稱為「諸行無常」,是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如同浪潮不斷拍打岸邊,世間每分每秒都在改變。以人類為首,所有活著的生物都在累積年歲的同時逐漸變化,與其掙扎忤逆這條「無常之流」,還不如順著潮流的方向活下去。
偶爾我們可以低聲說出:「無常、無常、諸行無常,所有事物皆非永恆不變。」當情勢不佳,只要想著「之後一定會變好」,內心就會變得輕鬆許多;情勢大好的時候,則「不可以得意忘形」,須繃緊神經。如此一來,人生一定可以朝著好的方向前進。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不完美,也很好:找回心靈能量,遇見更好的自己》,世茂出版,枡野俊明著)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年化報酬率逾8%!存股「兩檔基金」每年穩領股息,老後不為錢煩惱
他年領83萬股息,3年存500張兆豐金的秘訣:存股用這「笨」招,錢花不完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