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種難以說明的症狀,因為便秘並不是天天都有,有時候大便很順暢,但隔天卻又大得很痛苦。有時候感覺還算順暢,出來的糞便卻一顆一顆的,搞不清楚這樣到底算便秘還是正常。
其實便秘不只是上廁所的時候順不順暢而已,糞便的型態也是判斷便秘的標準之一,不過一般人可能會因為常常便秘,已經把「不正常當成正常」;一開始可能身體還忍受得住,時間一拉長,腸子大罷工的時候,就真的什麼也大不出來了,所以及早確認自己的排便習慣正不正確很重要。
怎麼樣才算便秘的症狀?大不出來就是便秘嗎?
要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便秘,不外乎「便便的頻率」、「每次便便的時間」,還有「便便的型態」。彰化員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文傑也提供一個自我檢查的方法,讓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便便的狀態。
- 頻率:1天3次~3天1次都是正常範圍,主要是「固定時間排便」,而且要配合便便的型態來看。
- 時間:3~5分鐘都是正常範圍,超過5分鐘就代表排便不順暢。
- 型態:不需要用力、糞便的形狀像香蕉、粗細跟軟硬都適中才是正常。需要用力,或是糞便一粒粒、糞便太硬,都算是有點便秘的狀況;而不需要用力、糞便不成形或是水狀、太軟,都算是拉肚子的狀況。
便秘原因是什麼?
便秘的原因非常多,除了單純水喝太少、蔬菜吃太少之外,也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狀。像是大腸癌的患者,因為腫瘤堵塞長到,也會有便秘的狀況;腸躁症的患者則可能便秘、拉肚子交替出現,所以要找出原因不太容易。不過只有找出原因,才能真正的對症下藥。
不過有些人會認為每天都需要排便,只要沒有排便就會吃瀉藥,反而容易造成便秘。因為腸道已經習慣有瀉藥才會排便,只要一不吃瀉藥,馬上就會迎來「反彈性便秘」;所以建議非必要時,還是別吃瀉藥比較好。
另外,也有些人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造成便秘,像是精神科的藥物就很容易有便秘的副作用,如果發現自己服藥後都有便秘症狀,可以跟醫師討論如何解決。
水喝太少、蔬菜吃太少造成糞便太硬
水喝太少、運動量不足造成腸道蠕動變慢
自律神經失調
懷孕
大腸息肉、大腸腫瘤
大腸憩室
腸躁症
巨大結腸症
帕金森氏症
腸道感染
括約肌失調
藥物影響,如瀉藥使用過度造成的反彈性便秘,或是抗憂鬱藥物等藥物的副作用,常見會造成便秘的藥物如下:
止痛藥
抗憂鬱藥物,鎮痛劑及其他精神科藥物
降血壓藥物
利尿劑
鈣片
含鋁之胃乳片
便秘怎麼辦?多喝水有用嗎?
便秘可以針對上述提到的各種不同原因來一一處理,像是最常見的便秘原因是糞便太硬、腸道蠕動變慢,那就可以透過多喝水、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五穀雜糧)來幫助排便。
- 多補充高纖食品:例如蔬菜、五穀雜糧,尤其是不會被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
- 多喝水:每天喝到c以上。
- 補充油脂:潤滑腸道,讓糞便比較好推出體外。
- 補充蛋白質:讓糞便比較有黏性,不會散開。
但如果有腸道相關疾病的問題,建議還是就醫治療,由醫師提供對症下藥的辦法。
便秘的高危險群有哪些
- 外食族
- 久坐上班族
- 運動量不足的人
- 長期服用瀉藥、精神科藥物、胃藥等藥物的人
- 習慣憋便的人
- 臥床患者
便秘會影響腸道功能嗎?
腸道功能除了消化吸收、排便之外,還包含身體的免疫功能,有70 %的免疫細胞被腸道掌管著。但便秘太久,會讓腸道功能變得更差,因為糞便中的廢物會影響腸道的益生菌生態,讓免疫功能降低,同時也讓腸道變得更不習慣蠕動、消化;而腸道功能差,又會導致便秘更嚴重,變成惡性循環。
什麼樣的便秘需要看醫生?
雖然便秘看起來是一個很普通的症狀,但其實便秘也可能代表各種身體的警訊,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狀況,還是建議早點到大腸直腸外科就醫。
- 便秘持續超過3週以上
- 原本沒有排便狀況,但排便習慣改變超過2週以上,例如增加/減少排便次數,或糞便量明顯增加/減少
- 上完廁所還有「沒清乾淨的感覺」
- 便秘伴隨血便
參考資料
三軍總醫院衛教資訊:大腸直腸外科「何謂便秘?」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