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會不會有種疑惑,為什麼我們要如此聚焦在PVC(編按:DEHP聚氯乙烯,英文又稱PVC)身上呢?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塑膠都必須使用到塑化劑,事實上,如果本身質地已經相當柔軟的塑膠,加入塑化劑只是多此一舉。
如果你常常去超市逛逛,就會發現,自從塑化劑風暴過後,有些保鮮膜主打不添加塑化劑,再看看他們的成分,通常是PE,也就是「聚乙烯」。
但不使用DEHP的塑膠袋、保鮮膜,接觸熱食就絕對安全嗎?這也非常難說,由於塑膠袋的製程還可能會有其他添加劑,以熱食包裝來說,聚乙烯的耐溫僅在0 ∼ 110 度之間,而火鍋、熱湯麵、稀飯這樣熱騰騰的食物,常常看到店家往往在湯鍋大滾的時候就盛裝入袋,當下很有可能就超過7、80 度,而有添加劑溶出的風險。可見,PE材質也不是最耐熱的塑膠材質。
生活中常見的塑膠材質中到底誰最能耐得住高溫呢?答案是PP—聚丙烯。你可以稍微注意一下,PP塑膠袋的觸感摸起來也會比PE來得強韌許多,它的耐溫範圍是100 ∼ 140度,現今速食店、便利商店的熱飲杯蓋,也都是以聚丙烯製成。下次當你在喝著玉米濃湯或者超商咖啡的時候,稍微留意一下,上頭都會寫著「PP」兩個字,並且也可以看一下上頭寫的耐溫範圍,看看是不是真的比PE高出許多。
食品安全在台灣是急需被重視的議題,要能夠改善現今的大環境,除了當局者及商人必須具備相關的環保意識、良好的檢核、配套措施(當然還得憑良心做事啦),而且消費者本身還得願意花時間做功課辨別好壞,支持品質優良的產品,努力用行動告訴製造商我們希望與不希望的結果,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雖然這免不了是一場長期抗戰,但絕對值得你從生活的小細節開始落實,漸漸變成每一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原文刊載於陳瑋駿《化學有多重要,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