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週末心理話》智力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影響?完整解析智力測驗的由來

Heho健康

更新於 2021年01月30日05:25 • 發布於 2021年01月30日01:00 • 莊筱彤

相信每個人都會對智力有點好奇,而心理學家也一直都想找出能將人類智力標準化的工具,因此就創造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智力測驗。不過,針對智力測驗測的內容,以及測出來的結果是否真的能代表智力,一直都存在著爭議,因為智力其實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就連心理學領域的大師們也都各有說法。

最早智力被認定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認為智力是指人類要一直調整內心用來應付外在環境,且人類跟動物的心理沒有差別,只是人類的心理比較複雜,擁有獨特、極致的心理能力像是語言跟推理。

但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和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則認為人類和動物的思考方式不一樣,詹姆士認為最聰明的人類是擁有聯想的能力,對相似的東西有所連結。

智力是天生的感覺敏銳度和反應時間

而到了二十世紀,馮特的學生英國心理學家法蘭西斯. 高爾頓(Francis Galton)認為智力的差異完全是遺傳造成,教育無法提高人類的智力,反而是育種選擇才能提高智力的表現,也因此出現了優生學的說法。

同樣也是馮特的學生瑞蒙·伯納·卡特爾 (Raymond Bernard Cattell)和高爾頓的想法一樣,認為智力是天生的,且測量運動速度、皮膚的敏感性、感覺和運動的反應時間就能代表智力的指標,且認為這種智力的指標和學業成績非常相關。

智力雖然是天生的,但可透過後天提升

不過,在英國心理學家查爾斯·斯皮爾曼(Charles Edward Spearman)再次證明智力指標和學業成績的相關性之後,「智力是天生的」這種說法開始有了變化。

斯皮爾曼雖然也同意智力是天生的想法,但他提倡教育要盡可能地提升天生的能力。

智力變成解決問題、邏輯理解、類比推理的能力

20 世紀的法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發展了兒童智力的測驗,且並非測驗兒童天生的反應能力,而是根據解決問題、邏輯推理的形式去做智力的判斷,且也和其助理泰奧多爾·西蒙(Theodore Simon)共同設計出針對智力分數低於一般水準的兒童的訓練菜單,包括注意力和紀律的訓練等等。

比奈和西蒙相信智力可以被塑造,也在發展智力測驗的時候強調測驗的分數有侷限性,表示智力仍存在著我們未知的領域。

智力會隨著環境、時代不斷改變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心理師,同時也是天下獨立評論的專欄作家方格正曾於其文章中分享:「無論是智力或者智商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先天基因占了一部分變數,而後天的學習與訓練都有可能讓人變得更聰明,甚至改變大腦結構。」

雖然多數人還是會在意智力的分數高低,但相信透過後天的訓練,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維都會有所改變,甚至我們可以說智力測驗的分數根本不重要,專注在自己熱愛的事情才是我們生活最重要的事情。

文/莊筱彤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飲食習慣也影響認知能力!《阿茲海默》期刊:葡萄酒、起士有助保持頭腦敏捷

如何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知發展專家:在遊戲中運用「鷹架理論」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