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把「打呼」當做一回事,因而輕忽它對健康帶來的危險。網紅阿滴日前在社群網站分享自己有「打呼」問題,經過睡眠檢測後,發現自己每小時平均有24.5次呼吸中止,竟是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難怪即使睡滿8小時還是覺得很疲憊。在醫師建議下,決定戴呼吸器睡覺來改善睡眠問題
阿滴透過社群網站表示,他知道自己會打呼,本來不在意,但是半夜會因為呼吸不順突然醒來幾次,導致睡眠品質變滿不好的,即使睡滿8小時起床還是很疲累,於是決定進行睡眠檢測。結果顯示,每小時平均有24.5次的呼吸中止現象,被診斷為「中重度」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是不是一種病?
他跟多數人一樣,一直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打呼,沒想到不能輕忽,便決定戴呼吸器睡覺來改善睡眠問題。醫師表示,打鼾是個常見現象,大部分人認為打鼾是正常的。到底打鼾是不是一種病?打鼾需要治療嗎?相信這是許多人共同的困擾。
其實,打呼是危險的訊號。研究顯示,50 % 打鼾者都是先打呼,接著產生睡眠呼吸暫停,可能導致心臟、高血壓、腦溢血、中風等疾病,對生命恐將造成威脅,嚴重者甚至會半夜猝死。
為什麼會打呼?
引起打呼的原因相當多,但多數是因為上呼吸道出現阻力,可能是喉嚨或是鼻子後側的結構發生問題。嚴重的打呼可能伴隨而來的是呼吸暫停或是呼吸中止的危險。
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部主治醫師李翊豪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變費力,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造成吸不到空氣及窒息。
李翊豪表示,長期在睡眠時因呼吸道阻塞而造成窒息及缺氧的情況下,會導致身體各器官的慢性衰竭,進一步造成慢性疾病惡化,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症、心律不整、鬱血性心衰竭、心肌梗塞、失智或腦中風等
誰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險群?
睡眠呼吸中止的高危險群通常是習慣性打鼾、脖子粗短、肥胖、下巴短小或後縮、懸壅垂長、扁桃腺肥大的人,男人較女人易得到,尤其是肥胖、歲數較大、經常抽菸喝酒者最容易打呼。李翊豪表示,有以下症狀及危險因子越多者越容易發生:
- 性別:男性約為女性的 2 ~ 8 倍
- 肥胖:大於理想體重的 120 % 以上者,較有危險性
- 頸圍:男大於 43 公分,女性大於 38 公分者
- 扁桃肥大
- 鼻中隔彎曲
- 下顎後縮或過小
- 特殊基因疾病:例如 Treacher Collins, Down syndrome, Aperts syndrome, achondrophasia
-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
- 酒精、鎮定劑及安眠藥
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8大風險
由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每天晚上可能發生多達數百次的暫停呼吸,且每次持續時間從數秒至數分鐘。長期下來會讓身體缺氧、血中含氧濃度下降,影響血壓、心臟、腦部血管功能,大幅提高罹患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常見風險如下:
1. 白天嗜睡,造成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因而工作效率低弱,並且會在開車時打瞌睡而造成車禍意外,甚至死亡
2. 於睡眠時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甚至可能發生睡覺中猝死。
3. 年紀輕輕就發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4. 突然或加速的記憶力減退,也可能與提早發生的失智症有關。
5. 人格特質的改變(如焦慮、失眠、脾氣暴躁、躁動不安等)。甚至罹患憂鬱症或失眠症。
6. 性慾降低因而產生性功能障礙。
7. 夜間頻尿。
8. 夜間有不正常之肢體活動,如夢遊、夢囈及夢魘。
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診斷?
有以上症狀的民眾應及早就醫檢查,但該如何診斷是否罹患了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部主治醫師潘奕安表示,初步區分單純性打呼或懷疑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先進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評估(STOP-Bang問卷),了解自己是否為高風險群。
李翊豪強調,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藉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PSG)加以診斷,由睡眠技師協助安裝並詳細記錄各項睡眠數據,包含呼吸中止指數(AHI)、腦波(睡眠深度及睡眠結構)、心律、口鼻呼吸量、胸腹呼吸動作、血氧、打呼次數與睡眠姿勢等。
另外,有一些較簡易篩選的方法,但是其準確性仍有待評估。這些方法包括問卷調查和夜間氧氣監測。
如何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
被醫師診斷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修正生活習慣,如減重、側睡,以及配戴持續性呼吸道正壓治療器、口內矯正器、或上呼吸道手術治療外,平時的保健不容忽視,醫師傳授6招原則,減少發病機率:
- BMI 體脂率應維持在 26 以內
- 戒除菸酒
- 避免使用鎮定安眠藥
- 平常採側睡姿勢
- 少吃刺激性食物
- 定期檢查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部主治醫師李翊豪、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頭頸部主治醫師潘奕安
參考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嘉義長庚睡眠醫學中心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