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過,自己每天暴露在多大的聲量中?戴耳機聽音樂、騎機車通勤、出入嘈雜娛樂場所、甚至在家吸地煮飯,這些都可能漸漸影響聽力。一項研究推估,全球超過10億青年因為暴露在過大聲量而面臨聽損風險。未來,會不會有愈來愈多人在壯年時期就得戴上助聽器?
敢於發聲、表達社會關懷的英國酷玩樂團(Coldplay),團中的靈魂主唱克里斯 ‧ 馬汀(Chris Martin)在35歲那年揭露,自己已經與耳鳴奮戰超過10個年頭,症狀讓他相當頭痛。不僅僅是他,加拿大搖滾歌手格萊姆斯(Grimes)更早在24歲時,就曾因為耳鳴及聽力喪失取消整個歐洲巡迴演出。
只要聲量過大、持續時間過長,無論是施工噪音還是喜愛的、舒心的音樂都可能造成聽力損失。過去發現,不少像馬汀、格萊姆斯一樣的音樂產業工作者,因為長時間暴露於高分貝聲量造成聽力傷害,有的甚至需終止職業生涯。
回顧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許多青年經常佩戴耳機聽音樂、喜歡參加高分貝的現場演出活動或娛樂場所,在耳間迴盪的大聲量可能使聽力受損,這個現象令學界深感憂心。
每4人就有1人耳機聲量過大
人類的聽覺構造,讓聆聽、感受豐富多變的聲音成為可能。聲波進到耳朵後,會經由耳膜及聽骨放大音量,再由耳蝸的聽覺感受器「毛細胞」及神經纖維將聽覺訊號帶往大腦。不過,過大聲量可能傷害耳蝸毛細胞及聽神經纖維間的突觸連結,帶來數小時或數日的急性耳鳴或暫時性聽力損失;相關的生理改變更會漸進、永久地損害聽力。
《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近來刊登一篇回顧性研究納入33項文獻、超過1.9萬名12~34歲青年的資料進行分析。分析顯示,大約每4人就有1人戴耳機或用其他個人裝置聽音樂的聲量過大;每2人就有1人出入噪音過大的娛樂場所。據此推估,全球面臨聽損風險的少年及青年高達6.7億到13.5億人不等。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約4.3億人有各種原因造成的聽損(只能聽到35分貝以上的聲音,約莫是大聲一點的耳語)。世界衛生組織預估,聽力失能人口將隨著電子行動裝置的普及快速上升。
究竟,多大的聲音有害聽力?
14個場所音量一次看 機車、捷運、吹風機噪音不容小覷
想像一下有人按門鈴的聲音,或是坐在汽車內,聽到車外有繁忙的交通聲。這些大約是80分貝(dB)左右的聲量。世界衛生組織提醒,80分貝的聲量每週至多只能接觸40小時,再多就有害了。
如果聽到的聲量更大,容許時間就得再縮減——聲音強度每增加3分貝,容許時間就得減半。換言之,80分貝的聲音每週至多只能接觸40小時,那麼,83分貝的聲音每週就只能接觸20小時,86分貝每週只能接觸10小時,以此類推,100分貝每週只能接觸18分鐘左右。
美國南卡羅萊納醫學大學流行病學家勞倫 · 迪拉德博士等人援引文獻指出,人們戴耳機或用個人電子設備聽音樂,音量有時高達105分貝,而娛樂場所的平均音量則在104~112之間不等,人們暴露在這麼高分貝聲量的環境恐怕不會是短時間,可能已經對聽力造成負面影響。
聽力風險是由聲量及暴露時間所決定,世界衛生組織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聲音、強度,以及這般強度下的每週安全暴露時間限制:
• 呼吸聲:10分貝,無限制
• 輕聲耳語:30分貝,無限制
• 圖書館環境:40分貝,無限制
• 正常談話聲:60分貝,無限制
• 門鈴聲:80分貝,每週不超過40小時
• 車內聽外面壅塞交通聲:85分貝,每週不超過12.5小時
• 激烈喊叫對話:90分貝,每週不超過4小時
• 機車聲:95分貝,每週不超過1小時15分鐘
• 吹風機:100分貝,每週不超過20分鐘
• 在耳邊大叫:110分貝,每週不超過2.5分鐘
• 站在警報器旁邊:120分貝,每週不超過12秒
• 路面工程機器聲:130分貝,每週不超過1秒
• 飛機起飛:140分貝,只聽1秒都有害
• 鞭炮聲:150分貝,只聽1秒都有害
生活中還有許多潛在的聽力殺手,像是捷運的聲響高達100分貝左右,換算下來,每天的安全聆聽時間只有5分鐘以下;現場演出的音樂聲量經常高達110分貝,在沒有保護措施下的安全聆聽時間只有短短半分鐘。
聽損初期難察覺 3症狀顯見聽力異常
世衛指出,噪音帶來的聽力損失可能立即發生,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情況下漸進、永久侵蝕健康,直到某天出現明顯症狀時,人們才驚覺聽力異常。常見的明顯症狀像是:
• 聽到的聲音失真或較低沉
• 愈來愈難聽清楚他人說的話
• 看影片時,聲量愈開愈大聲
當聽力受損,孩童的專注力、學習動機乃至學業表現都會受衝擊,未來發展也會受影響;成人的社會心理健康、工作表現及收入可能受影響,甚至進一步增加認知障礙、失智等風險。
善用耳塞、App 保護聽力8方法
勞倫 · 迪拉德指出,高分貝造成的聽力損失多數不可逆。雖然目前有助聽器或人工耳蝸能輔助聽力,但在醫療方面,目前並無治癒之道。
因此,人們需要學習保護聽力的有效方法,世衛提出的要點包括:
• 善用App,監測環境音量:許多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App)或收聽軟體等裝置,有內建的音量限制或音量監測等設計,可精確顯示聲量及收聽時間,並評估過度暴露的風險。
• 保持低音量,降噪耳機可考慮:戴耳機、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其他個人收聽裝置時,將聲量保持在最大聲量的60%以下。如果可以,也可選用降噪耳機。
• 減少從事嘈雜活動的時間:減少使用個人聽力設備的時間;如果到夜店、舞廳、酒吧、運動賽事現場或其他嘈雜環境,中間可以遠離大聲音量的現場、稍作休息,減少整體的噪音暴露時間。
• 保護耳朵,避免過大聲量影響:在嘈雜場所可遠離喇叭擴音器,或者佩戴耳塞。
• 注意聽損警訊,高風險者定期篩檢:聽力喪失的警訊包括耳鳴、聽不清楚高音、聽不清楚人家在說什麼(特別是在電話中或嘈雜環境)等。經常聽音樂或造訪大聲量的娛樂場所的人,建議定期作聽力測試。
長庚大學醫療機電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余仁方在著作《你的聽力受損了嗎?》更廣泛列舉生活中的環境噪音、居家噪音及相關的保護措施,詳見原著。
舉例來說:
• 避免在嘈雜環境戴耳機聽音樂,電話也不講太久:許多人在戶外也會戴上耳機收聽音樂、或廣播節目,但耳機音量得高於環境音量10~20分貝才聽得清楚。然而,公車及捷運至少都有80分貝、校園蟬鳴也有70分貝,在這些地方戴耳機恐怕有害聽力;在戶外接聽電話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因此要盡量減少通話時間。
• 機車騎士,考慮佩戴耳塞:機車催油門的聲音可能高達100分貝以上,機車發動時的最大音量甚至高達119分貝,因此許多機車騎士每天暴露在危險噪音而不自知。安全帽的噪音防護效果有限,最好佩戴耳塞,佩戴耳塞能降低20~25分貝,阻絕機車引擎聲和騎車風切聲的同時仍能聽到喇叭聲和人們的說話聲,同樣安全無憂。
• 居家煮飯、作家事,考慮佩戴耳塞:抽油煙機運作時的聲量可能高達95~100分貝,大火快炒及煎魚也高達90分貝;許多家電運作聲隆隆,像是吸塵器可能就有85~90分貝。因此居家煮飯或做家事時,建議配戴耳塞。
延伸閱讀:
留言 1
Micky
真的少戴耳機🎧,神經系統會不好尤其睡不好會暈(個人吧)年輕是本錢老了就知😂🤔
開車就給它開大聲當然外面聽不到為主不能太嗨
聽好聽的音樂開車🚗對我來說是舒壓也是一種享受😎👍
2022年12月06日11:4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