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整理報導
大熱天也可能引起「心肌梗塞」? 55歲上班族差點丟掉小命
不少民眾誤以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期,事實上大熱天也可能引起嚴重的心肌梗塞事件!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表示,近日收治一名55歲男性上班族,不時感到呼吸喘促、胸悶,自覺身體健康的他以為只是天氣炎熱而不以為意。不料日前該患者突然喘不過氣、全身冒汗且幾近暈厥,同事連忙打119求救,待救護人員到場時患者的心肺功能已停止。 經過現場二次電擊,患者終於恢復心跳呼吸,急診室醫師判斷心電圖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會診心血管中心醫師,馬上啟動心臟心導管小組並為患者實施緊急心導管治療並支架置放術,術後經救護團隊的適當醫療處置,該患者如期康復並回歸職場工作。
心肌梗塞嚴重恐昏厥、猝死! 醫示警:「8大族群」最危險
張釗監醫師指出,心肌梗塞又稱急性冠心症,通常是因為供應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因年齡、三高、抽菸等原因逐漸退化,產生斑塊堆積在血管內皮中造成阻塞,進而造成心肌的缺氧和胸悶胸痛的症狀。日積月累的斑塊若不幸造成冠狀動脈血流的急性阻斷,甚至可能會造成休克或猝死的情形。 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主要是胸悶、胸痛,疼痛可以連到肩膀、後背、或是頸部,同時伴隨頭冒冷汗、喘不過氣等,嚴重時會造成低血壓休克、甚至是心臟發生心律不整或心臟停止而昏厥或猝死。有抽菸習慣、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腎功能不全或洗腎患者、高齡等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族群。 須注意的是,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不少青壯年男性自恃年輕,不夠關心自己的身體,有小問題不愛就醫或不依循醫囑用藥,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另一大宗。建議有三高的民眾應做好健康管理,如戒菸與減少飲酒;夏日在外須注意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品,尿液若為深黃色就代表體內水分不足。
夏天引起心肌梗塞的原因? 「水分攝取不足」恐引發血管阻塞
一般而言,冬季氣溫驟降,容易造成血管收縮甚至痙攣,血管會變得更加狹窄,而引發出急性症狀,這也是為何大眾普遍認為心肌梗塞大多發生在冬季。至於高溫會造成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 張釗監醫師指出,以學理上來看,溫度上升確實會導致血液的黏滯性增加、膽固醇上升、血管內皮受損,進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機會。高溫造成的體液減少更會加重上述現象,特定病人過度的脫水甚至會演變成低血容休克、或是因電解質不平衡而發生致命性的心律不整。 張釗監醫師指出,炎炎夏日容易引起汗水快速流失與蒸發,同時若水分與電解質如鉀、鈉補充不足,血液變得黏稠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將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另外,脫水現象也會引起心跳加速,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溫度越高心肌梗塞越容易發生? 氣溫每高1度增3%死亡風險
張釗監醫師表示,根據國內外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急性冠心症的急診人數一樣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變多:在夏季氣溫超過攝氏30度時,發生急性冠心症的風險會開始升高;當溫度超過31.5度,風險會增加近三成;每上升1度,整體死亡風險會增加3%,倘若病人同時伴隨高齡或是糖尿病,過高的溫度更會增加冠心病的死亡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高溫,相當多的研究也發現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攝氏8.5度),或是缺乏空調而持續燜熱的室內環境下,都一樣會增加急性冠心症發生的風險。目前台灣的天氣常常趨於極端化的型態,氣象播報不時有破紀錄的高溫或是日夜溫差劇烈的情形,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不可不慎。
如何避免夏天發生心肌梗塞? 醫建議:「4件事」務必要做到
張釗監醫師建議高風險的病友,在天氣炎熱時務必多留意氣象預報,於高溫警訊時避免外出做劇烈的戶外活動,有需要出門時,必須做好遮陽避免陽光直曬,同時注意足夠的水分和電解質補充避免脫水。若本身有心臟衰竭或是腎臟病的患者,水分調控要更加謹慎,詢問專業醫師的建議。 另外,室內環境應儘量保持涼爽通風,若室內溫度過高時,最好還是要有適度的空調,空調的溫度最好設定在攝氏26-27度上下,不但省電也能避免室內室外的溫差過大,造成不適甚至是增加急性冠心症的機會。 倘若真有疑似心肌梗塞的症狀發生,張釗監醫師建議民眾,應儘速至醫院檢查,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醫師會依患者嚴重程度以藥物或手術如經皮穿刺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置放術、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加以治療。總的而言,病友千萬別以為天氣炎熱,就對急性心血管疾病掉以輕心。
延伸閱讀:
夏天開車「致癌物」吸好吸滿? 研究:「阻燃劑」恐使致癌率飆3倍夏天不開冷氣睡覺? 小心「熱到中風」! 研究證實:「3大族群」受影響幅度最大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