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急性中耳炎導致耳朵積水,是否需要手術放置通氣管?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更新於 2024年04月29日03:37 • 發布於 2024年04月23日04:10 •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 / 張中維藥師

耳咽管是連接中耳與鼻咽部的管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中耳分泌物並平衡中耳與外界壓力。當中耳感染導致發炎時,耳咽管可能被阻塞,進而影響中耳分泌物排出,形成中耳積液,俗稱「中耳積水」。

急性中耳炎是幼兒常見的呼吸道感染併發症,與耳朵進水或游泳無關,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發炎導致耳咽管變窄或阻塞。兒童因耳咽管較短且平,更容易受到影響。

兒童急性中耳炎症狀

兒童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包括耳痛、頻繁摸耳、聽力下降、耳漏,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兒童會發燒。
其他非特異性症狀包括煩躁、頭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和腹瀉等。嬰幼兒可能因無法表達不適,進而表現出哭鬧、坐立不安等行為,需要家長細心觀察。

兒童急性中耳炎治療

治療急性中耳炎時,疼痛管理是關鍵,常用藥物包括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伊布洛芬(Ibuprofen),具有止痛和退燒效果,伊布洛芬還有消炎功效。然而,對於2歲以下孩童,應避免使用局部麻醉藥物,如苯佐卡因,因為可能引發嚴重的變性血紅素血症。
兒童急性中耳炎主要由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引起。治療上,對於無青黴素過敏史和抗藥性風險較低的兒童,首選口服β-內醯胺類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輕微青黴素過敏患者可用頭孢菌素,嚴重過敏者則需用巨環內酯或林可醯胺類抗生素。
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能有效預防由該菌引起的中耳炎和鼻竇炎。隨著疫苗接種計劃的實施,中耳炎發生率顯著下降。此外,建議符合資格的兒童每年接種流感疫苗,以減少流感併發症和防止流感引起的中耳炎。

中耳積液是否需要放置通氣管?

多數中耳積液在3個月內能夠自然消退,因此在治療初期,醫生通常會優先考慮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同時密切追蹤積液的變化情況。
如果中耳積液持續超過3個月,且伴隨著明顯症狀(例如聽力下降、平衡感異常、耳部感到悶痛或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或者急性中耳炎反覆發作(半年內發生3次以上或一年內4次以上),並伴有中耳積液,此時才會考慮進行中耳通氣管放置手術。
通氣管放置後一般在手術後的6至18個月內會自動脫落。回診時醫師會檢查管子是否還存在耳膜上,並評估是否需要手動移除,以及觀察耳朵是否存在感染問題。
查看原文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