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李芸報導】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機能也會逐漸退化,因此許多人過了中年,許多疾病都會紛紛冒出來。不過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年齡增長和器官衰退並非必然,他近日就在診間遇到一名百歲人瑞,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肝臟狀況竟比28歲的年輕人更加健康,而且行動靈活、完全不顯老態。經過問診,發現這名長者維持健康的秘訣,可能跟長年吃魚的習慣有關。
100歲人瑞肝臟比28歲更健康!養生秘訣公開
錢政弘醫師近日在臉書上PO出兩張超音波照片,一張為一名100歲老先生的肝臟,血管紋理清晰細緻,看起來年輕又健康,完全沒有任何脂肪肝、纖維化的跡象;反觀另一張28歲年輕人的肝臟,照片下方的肝臟因脂肪肝,底層變黑、無法成像,血管也模糊難辨識。如果將照片上的年齡遮住,恐怕難以分辨哪張照片才是「更年輕」的肝臟。
錢政弘醫師說明,這名老先生表示自己生活規律、不挑食,平時早餐都吃稀飯配上滷肉、蔬菜或豆腐;不過老先生也透露:「我年輕的時候在捕魚,生活很困苦,三餐都是吃魚,吃了好多年,老了才有機會吃肉。」他也提到,自己以前常吃飯配豆腐乳、鹹菜,不過30歲後胃變差就很少再吃。
老先生不僅肝臟狀況良好,錢政弘醫師形容,這名長者外表看起來頂多80歲,可以獨自前往看診,上下檢查床時也完全不需旁人協助,身手矯健、耳聰目明,令人不敢相信他已經100歲。
吃魚護肝有奇效!這3種營養素是關鍵
百歲老翁能夠維持健康的肝臟,除了生活規律、飲食清淡,長年吃魚可能是一大功臣。許多醫師都肯定吃魚對護肝具有強大的效果,魚類富含豐富營養,包括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6等,這些營養對肝臟分別有以下好處:
1. 不飽和脂肪酸:
日本肝臟疾病專業醫師野村喜重郎指出,魚類中的DHA、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抑制肝臟中的三酸甘油脂合成,還能減少堆積在肝臟中的三酸甘油脂,可以有效預防脂肪肝。此外,DHA、EPA還有助抑制發炎,能夠避免肝臟慢性發炎,並進一步預防肝癌發生。
2. 維生素B6:
日本知名管理營養士菊池真由子說明,鮭魚、秋刀魚、鰹魚、鮪魚等魚類都富含維生素B6,而有研究指出,維生素B6能防止脂肪堆積於肝臟,預防脂肪肝。因此,他建議有飲酒習慣者,可以在喝酒隔天多吃點魚,減輕肝臟損傷。
3. 彈性蛋白酶:
「彈性蛋白酶」為一種由牛或豬的胰臟製造的酵素,能夠維持血管彈性、避免脂肪與鈣質沉澱,有效預防心臟病、肝細胞纖維化、肝硬化及脂肪肝等疾病。不過野村喜重郎醫師在《養肝=養命:這樣吃,賦活肝臟自癒力》一書中提到,豬胰、牛胰較難取得,平常可以由能整尾、連內臟一起吃的小魚代替,例如西太公魚、柳葉魚,這些小魚也含有類似「彈性蛋白酶」的營養素,對護肝十分有效。
魚類怎麼吃更營養?烹調、挑選建議一次看
如果想要吃魚養生,應該怎麼吃、吃多少最恰當?營養師林雨薇在臉書上說明,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建議成人每天可以攝取250~2000 mg的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美國心臟協會(AHA)則建議,健康的成人每週吃2餐海鮮,1餐需含有3份高脂海鮮,若為冠心病族群,每天應攝取1000 mg以上不飽和脂肪酸。
林雨薇營養師提醒,烹調海鮮時盡量以水煮、烘烤、氣炸為主,避免油脂流失過多;相反地,高溫油炸的料理方式會使不飽和脂肪酸耗損將近一半,應盡量避免。另外,如果是將魚類煮湯,最好將魚湯一起喝完,才能攝取最完整的營養。林雨薇營養師也教大家利用手掌,量測海鮮攝取的份量:
- 1份海鮮:三個手指頭大小及厚度的份量。
- 2份海鮮:手掌心大小及厚度的份量。
- 3~4份海鮮:整個手掌大小的份量,手掌小者為3份海鮮,手掌大者為4份海鮮。
不過,近年由於海洋汙染越來越嚴重,許多人會擔心吃魚的同時,會將魚體內的重金屬汙染一起吃下,食藥署也曾提醒民眾,不要大量食用遠洋大型魚類,例如旗魚、鮪魚等,避免汙染物累積體內、影響健康。對此,錢政弘醫師建議大家可以優選挑選小魚,由於小魚體積小,累積的汙染也較少;營養師程涵宇則列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汙染的推薦魚種,名單中的魚類皆為官方認證的安全魚類,能夠放心照著挑選、補充營養:
- 大西洋鯖魚:7354 mg
- 秋刀魚:4566 mg
- 柳葉魚:2277 mg
- 大西洋鮭魚:2163 mg
- 圓鱈:2033 mg
- 正鰹:1523 mg
- 大西洋黃花魚:1338 mg
- 扁鱈:1332 mg
- 黑鱸魚:1184 mg
- 香魚:827 mg
- 竹筴魚:596 mg
- 白鯧:440 mg (單位:EPA+DHA mg/100 g)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