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特定族群會有偏見嗎?答案是否定的,人人都可能有。偏見本身並不邪惡,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意識地去克服它。
「我知道這樣不對,但我的經驗總是告訴我,某些年齡層的人在學新技術時很難跟上,我是不是很壞啊?」
「我也知道這是偏見,但每次見到一位剛畢業的新鮮人,我總覺得他們不夠穩重,這樣想真的不行嗎?」
上述的對話或場景,是否曾經在你的日常週遭發生或是在你的內心裡迴盪?
隨著社會愈來愈多元,也更重視包容,近年來「無意識偏見」的話題和實際行動變得愈來愈普遍。若水在推動多元共融的職場文化這十年間發現,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學校或職場,自然會形塑出不一樣的思維和反應。
要縮小這些差異,關鍵在於同理心和彼此對話。只有這樣,組織才能真正推動出讓員工打從心底認同的團隊文化。
換言之,無意識偏見源自於生活的看見與積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偏見本身不邪惡,是人常見的心理捷徑
今年,若水與外部心理諮商團隊合作舉辦了三梯次的無意識偏見工作坊。其中一場讓我印象深刻,因為諮商師開場就丟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偏見?」
大家熱烈討論,結果卻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偏見」的想法。在諮商師的引導下,我們逐漸明白,偏見其實是一種心理捷徑(mental shortcut),它並不是邪惡的東西,而是我們求生本能的產物。
簡單來說,偏見是大腦為了快速處理大量資訊,基於過去經驗來做出推斷的方式。這確實能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快做決策,但同時也可能讓我們忽略了個體的真實特質,甚至做出不公平的評價或決定,這就是「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
對管理者而言,看見「無意識偏見」的重要性在於,在享受心理捷徑帶來的好處的同時,要如何消弭無意識偏見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每一個情境中學會停下來,覺察自己的思維,並勇敢地開啟對話。
在工作坊中,我們透過情境模擬來進行無意識偏見的練習。由人力發展部與諮商師共同設計情境,模擬組織中可能發生的真實情況,讓同仁參與其中,親身體驗自我覺察的過程以及如何面對和探討偏見。就像下面這個例子……
繼續閱讀全文👉🏻 「無意識偏見」其實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我們能有意識地克服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她因為「太有主見」被心靈課程踢出…臨床心理師:發生這 3 點就快逃
[ * [名校畢業就比較聰明?頂尖外商這樣破解「無意識偏見」,不再憑感覺打考績](https://cwl.pse.is/6tbqq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