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手術後發生全身性感染的賴怡良,因ICU症候群遭受妄想煎熬,在莊政諺團隊積極找到病因且醫治下,讓他擺脫悲傷回憶,安心迎向美好退休人生。
「人家說鬼門關走一回,我可是走了好幾回,」賴怡良回想自己與病魔纏鬥的85天,仍心有餘悸。一般食道癌病人在手術後,平均8天就能出院,而他發生嚴重感染,甚至每天晚上飽受幻覺折磨,痛苦到家人甚至一度考慮放手讓他解脫。
事發在2021年的夏天。
一開始,賴怡良只感覺吞嚥時怪怪的,但不致於影響生活。隨著時間過去,這種異物感卻沒有消退,吞嚥愈來愈困難,吃飯時必須配著水喝,否則食物就會卡在喉嚨嚥不下去。甚至,覺得自己的食道處像是有心跳一樣,撲通撲通地撞在胸口。
他以為自己心臟出了問題,立刻到苗栗當地醫院心臟科檢查,但數據非常正常。後來懷疑是胃食道逆流,轉到腸胃科安排照胃鏡,一照就發現,食道長了一顆大腫瘤,而且是惡性腫瘤。
菸酒、檳榔不忌的日常
賴怡良很早就出社會,17歲高中畢業開始做水電,技術純熟後自己開設水電行,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菸酒檳榔,這三種誘發疾病的罪魁禍首。
回憶過往職業生涯,常常是左手一瓶保力達B、右手一杯威士忌,嘴上再叼支菸。一杯酒精下肚,那些生活的不如意、體力的消耗、財務的壓力,全都可以暫時消失。
沒想到,長達40年的這般生活後,食道癌找上門了。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台灣食道癌新增病人為2875人,其中男性就占了近92.8%,性別比大約是13:1,可以說,食道癌是好發於男性的疾病。而且,食道癌很難在早期發覺,被診斷出時多半已是第三、四期。賴怡良就是如此。
確診後,賴怡良家中兵荒馬亂,幾個孩子紛紛上網查找資料,最後決定尋求臺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莊政諺的協助,因為臺中榮總不僅引進了最新的微創胸腔鏡食道癌切除手術,還有手術後加速康復療程(ERAS),能在多科醫師的協同合作下,為病人量身訂製手術前、中、後的治療方案,讓病人平均在手術後第10天便可出院返家,住院天數下降近60%。
賴怡良很快就發現,臺中榮總的檢查既快速又有效率。
在一般醫院,病人時常需要奔波於腫瘤科、外科或其他門診之間,進行各種檢查,尤其正子斷層掃描等高階儀器設備,有時得排上1、2個月才有空檔,這段等候期,往往讓病人備受煎熬。但臺中榮總在10年前便已整合團隊,把所有檢查與治療集中在單一窗口,大幅縮短病人從檢查到確診、再從確診到治療的時間。
快速又有效率的療程安排
莊政諺印象很深刻,2021年7月29日賴怡良第一次到中榮門診,說明自己的情況。
「如果病人在星期二門診,我們會盡可能安排星期天就住院,好讓他們星期一或二做檢查,如此,病人可以在門診後一週左右完成所有檢查,得到確定診斷,」莊政諺指出,如果病人沒有特別的出院需求,甚至可以直接留下來進行療程。
一週後,賴怡良便已安排住院,一次把內視鏡超音波、正子斷層掃描,以及肺功能評估等全身性檢查完成,並在結束檢查後第二天,就先做了胃造廔,解決吞嚥困難無法進食的問題,以保持營養充足,應付之後的各種治療;同時,也植入人工血管,待一切狀況穩定,就能快速進行第一次電療與化療。
從7月29日第一次門診到賴怡良開始治療,僅花了約2週。莊政諺解釋,這是為了與癌症搶時間,也為了讓病人有立即被照顧、治療的安全感。
20年前,食道癌只能粗淺地分為「可以開刀」跟「不能開刀」兩種。現在,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被合併應用在手術治療之前,可以將存活率拉高約10%。
而以賴怡良的狀況來說,需要先做電化療讓腫瘤縮小,再開刀將整個食道切除,並以一部分的胃取代食道功能,將它拉成一個管狀,用縫合器將胃與咽喉下僅存的一小段食道相接,變成一個新的食道。
舟車往返60公里的治療
賴怡良的療程很快就展開。第一次化療出院後,他沒感覺有什麼不舒服,只是每次從三義住家前往中榮,必須與太太舟車勞頓往返60公里,接受為期兩個月的電療與化療,讓腫瘤縮小到一定程度。
到了中期的治療階段,賴怡良感到愈來愈不適,噁心、嘔吐、甚至口腔潰瘍等副作用,讓他開始變得虛弱。原先100%的正常身體狀態,在電療與化療之後,消耗到只剩20%的感覺,連最基本的醫囑「保持體重」,都必須勉力維持。
「除了給予治療相關衛教之外,也會特別叮嚀,治療期間體重盡可能維持或增加,避免體重下降太多,導致營養不足等問題發生,」個管師朱玉平指出,從8月住院檢查,一直到10月18日進行手術,2個多月期間,賴怡良總共做了25次電療、2次化療。
其中,化療分別住院五天,也因為遵循醫師與個管師的囑咐,即使吃不下,還是硬著頭皮逼自己吞下營養品,最終在手術後僅瘦了兩公斤。
手術過程十分順利,從腫瘤切除、到事後的食道重建,在標準的6至8個小時內完成。原以為僅需兩週就能出院,賴怡良卻在醫院整整住了85天。
開完刀的第2天,他的胸腔引流管液體量開始不自然增多,很快地,莊政諺團隊就發現賴怡良左側胸腔出現感染症狀。
意外的術後感染
「我推測最可能的原因,是重建的食道接口沒有長好,奇怪的是,過往案例中即使是沒有長好,也不至於造成全身性感染,」莊政諺回憶,賴怡良在短短幾天內惡化成全身性感染,迫於緊急,他立刻安排清創手術,把流進賴怡良左胸腔內的膿去除。
時間轉眼來到11月初,從確診時的夏天至秋冬,賴怡良仍不見好轉。清創手術之後,他很快又有了第二次感染。而且因感染嚴重,在病床上幾乎沒有意識,時常呈現昏迷狀態,縱使偶爾清醒也顯得十分痛苦。
戴著呼吸器無法說話的他,在隨身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寫滿各種求救與痛苦字眼,如同鬼畫符般難以辨認。
賴怡良的四個孩子不捨爸爸受苦,不得不跟媽媽提出了最後建議,「不要讓爸爸那麼辛苦,是否就讓爸爸走吧!」
但是,賴怡良的妻子不願意放棄最後希望,不相信先生會這樣離開。再次詢問莊政諺還有什麼辦法?他建議,再清創一次試試看,否則肯定沒機會了。
賴太太堅持繼續治療,於是賴怡良又被推進手術室,進行第二次清創。手術結束後,身體虛弱的他仍舊待在加護病房,所有數值都不見起色,恢復進度微乎其微。
在這段與感染奮戰的85天裡,賴太太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住院期間不辭辛勞地往返三義與中榮,幾乎每天都前往會客,因為疫情,每一次進醫院都要做PCR核酸檢測,忍受鼻腔篩檢的痛苦,但她就是不願錯過每天半個小時的會客。
「我跟太太感情一直都很好,現在比以前又更好。那段時間,我每天都期盼那半個小時的會面,可以告訴她昨晚我是怎麼熬過去的,」賴怡良說,直到現在,偶爾還是會避談當初住院的那段日子,怕勾起太太傷心回憶。
加護病房內的幻想
對於清醒的家屬而言,最焦慮煎熬的就是束手無策的等待。未料半昏半醒的賴怡良卻經歷一場嚴重的妄想症,隨身筆記本上寫滿求救信號,全是請人帶他走出猶如地獄的加護病房。
「人家說鬼門關走一回,我卻走了好幾回。每天都有人來找我,到現在還想不通為什麼當時的景象會如此真實,一般正常人是沒有辦法想像的,」回憶那段住院歲月,賴怡良印象最深的不是身上的病痛,反而是在加護病房中的幻想症,讓他飽受比癌症還要艱辛的折磨。
他開始說起猶如小說情節的場景:
「加護病房有窗戶也有時鐘,我知道時間,但只要看到窗戶外面慢慢暗下來,就開始害怕,因為可怕的事情就要發生了。那些心地善良、白天細心照顧我的醫護人員,一到了晚上就變成了惡魔。面目猙獰,手上抓著四支牙刷,叫我嘴巴打開、猛戳進去,然後拿著一條管子,灌水到我嘴裡,刷到我一直吐,也不願停手。」
「有時,我會聽見醫生跟護士在隔壁病房,討論販賣我身體上的器官,或是被護士推著病床來到邪教寺廟裡,我雖然閉著眼睛不敢看,但可以感受供奉的那隻動物很大很大而且會吃人⋯⋯」
每一天,賴怡良都經歷與現實難以分辨的惡夢與幻想。他緊抓住每一次莊政諺來巡房的時機詢問:「這裡是哪裡?我想走,這裡好危險。」莊政諺回答:「這裡是臺中榮總加護病房。」賴怡良卻不願相信,甚至對太太說:「明天妳來看我時,我可能已經被人家殺死了,妳要報警。」
莊政諺解釋,這樣的幻想,其實在加護病房很常出現,也就是所謂的「ICU症候群」。因為病人們在病房機器的吵雜聲、光線等干擾中,難以充分入眠,身體的生理節奏被打亂,時間愈長,ICU症候群的發生率就會愈高,但只要轉進普通病房,症狀很快就會自然消失了。
束手無策後的一搏
不知道在加護病房多少天、也不知道經過多少膽戰心驚的惡夢夜晚。賴怡良病床旁儀器的數據都不見起色,恢復狀況其差無比,所有人都擔心,會不會有第三次感染?他能不能撐過去?
賴太太卻始終堅持、不願放棄,只要有一絲的機會,她都願意去嘗試。
大大小小的開刀,兩次清創,甚至插管,莊政諺幾乎用盡所有必要措施。就在束手無策時,他決定向其他醫院的加護病房尋求建議,想參考類似病例還有什麼治療手段。臺大醫院分享了一項資訊:有些病人因維他命D3太低,恢復力會變差。果然,測試後發現賴怡良的數值真的很低。
實際上,給病人補充維他命D3並非常規治療,尤其當時為了搶救賴怡良,莊政諺為他補充了前所未有的高劑量,「一般人一天補充2千單位(IU)就很多了,我們當時比照歐洲標準建議,給他補50萬單位。拚拚看,至少確定在全世界沒有不良反應的先例。」
意外的是,自從維他命D3的數值上升後,賴怡良的恢復速度突飛猛進,很快地就結束了在加護病房70天的日子,並在轉到普通病房15天後出院。這時,時間已經悄悄翻頁,來到了2022年的2月。
❝第一次回診時,我喘到連樓梯都沒辦法走,可是看到莊醫師,有一種安心的感覺,覺得人生還是很美好、很有希望。——病人 賴怡良❞
出院回到家,賴怡良面對的是另一項挑戰。最初3個月,他不僅沒辦法出門,還需要氧氣機與抽痰機輔助,就連日常呼吸都會感到不順,吃東西也受到影響,畢竟食道是用一部分的胃取代,胃變小了,一旦吃得太多太急,就會感到不適。
迎向美好的退休人生
不過,大約到了5月時,賴怡良開始出門活動,有時也在晚餐後散步。他已經告別過往的水電行生活,把生活重心放回家庭,並在苗栗山上打理一個小農場,把原本打算5年後才開始的退休生活提早進行,實踐從心所欲的生活。
就連他出院時掉到59公斤的體重,也在數個月的休養後逐漸恢復到70公斤。
「住院時我跟自己說,只要能出院,連開水都要喝到飽,因為在這裡什麼都不能吃,」有一次,賴怡良跟朋友在山上烤肉,因為貪吃一塊炸雞而不小心噎到,嚇得趕緊回中榮急診,還好只是虛驚一場,在急診室等待時,食物就嚥了下去。
現在的賴怡良珍惜著可以品嘗美食的退休生活,過往的悲傷回憶也在每一次回診被莊政諺慢慢化解,「第一次回診時,我喘到連樓梯都沒辦法走,可是一看到莊醫師自然就會想笑,有一種安心的感覺,覺得人生還是很美好、很有希望。」
走過好幾次鬼門關,賴怡良在太太的支持、莊政諺與團隊的幫助下挺了過來。他將之前在加護病房寫下滿滿惡夢的筆記本燒掉,開心前往迎接剛出生的孫子。
惡夢已經過去了,新的美夢才正要展開。
文/劉子寧
(本文作者為陳培思、劉子寧、張雅琳、邵冰如,原文節錄自《勇敢不放手:臺中榮總守護急重難罕病人的希望》/天下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