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揚
圖片 達志 提供
十年前,當時56歲的陳先生情緒狀態改變,易怒且暴躁,伴隨記憶下降,也開始懷疑妻子外遇、對自己不忠,甚至懷疑她盜領自己的積蓄,導致妻子照顧壓力沉重。最後,家人帶陳先生就醫,確診為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初期子女皆無法接受爸爸失智的事實,畢竟當時陳先生還不到60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醫師甄瑞興表示,失智症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大部分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且女性多於男性,年齡愈大,失智比例也愈高。
65歲以上老人發病率約5%,而80歲長者則提高為20%。
約有2至3成的失智症患者易併發妄想、幻覺,及情緒激躁不安等精神行為症狀,使得家屬在照顧過程中承受極大壓力,影響範圍也可能擴及身邊親友。
失智症分為多種類型,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甄瑞興強調,阿茲海默症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而是一種不可逆的退化性疾病。
50歲就失智?別輕忽早發性失智症
雖然失智症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極少數患者是在30歲、40歲或50歲左右即罹患失智症,俗稱「早發性失智症」,與遺傳、基因有部分相關性。
一般來說,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的退化速度比較快,病患容易出現幻覺、妄想和視覺空間失調等症狀。
由於早發性失智症患者發病時,正值中壯年,往往處於社交活躍的階段,因此在醫療及照護需求上與老年失智症患者有所不同。
而且,早發性失智症患者大多需負責支撐家庭經濟,發病後隨著認知功能的退化,工作能力降低,人格行為也發生變化,最終可能因無法工作影響家庭收入,進而延伸出家庭照顧與子女教養等方面的問題,這些都比老年失智症患者的照顧來得更加複雜及困難。
提醒民眾,早發性失智症往往為家庭帶來巨大衝擊,若發現家人原本拿手的技能變得生疏,或者應變能力出現異常,應多加注意及關心。
多動腦防失智!確診後可延緩退化
平時,應積極做好失智症的預防措施,包含: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以及採用地中海飲食等多元預防策略。
即便確診失智症,也要持續參與活動,以免退化速度過快。在適當治療下,失智病患的心理及精神行為症狀是可以控制的。針對認知功能及精神症狀,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記憶認知功能訓練、適當的家屬照顧技巧都有幫助。
目前許多醫院及民間團體都有提供適合失智患者參與的課程及活動,可延緩失智退化。
上述陳先生接受專業團隊提供的認知、音樂、感官、懷舊、肢體、藝術等相關訓練課程後,情況皆有改善,不但增進生活品質,也減輕家屬的照護壓力。
更多幸福熟齡文章
過度忍耐,小事也會情緒爆發 2個故事提醒:婆媳互相尊重,美好關係才能長久
不依賴子女,獨立自主地活下去!50歲的縱情自在是活得「任性」、不對自己心意說謊
留言 1
陳家琇
夏天要到來了
量體溫的日子即將結束,
量腰圍的日子即將來臨,
誠徵今年想要在海邊曬身材的朋友,
一個月瘦3-5公斤
90天行動計畫
認真請填下方連結(優先處理,非誠勿擾):
https://forms.gle/KrdstuvEcHfN1NAm6
2020年07月02日00:26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