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只剩下最後一點時間,你想讀什麼書?
這是選書師「銀色快手」面臨的真實難題。曾有位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母親委託他幫忙選書,沒想到委託還沒兌現,低潮已經把她逼上絕境。面對她的不告而別,家人心慌不已,擔心她就此結束自己的性命。所幸最後即時趕上,即時阻止一樁悲劇。身心俱疲的母親在家人陪伴下回到家中,彷彿命運的安排,選的書正巧寄達,書名是《抵達自己》。
書上的介紹寫著:「所有的勵志書都帶來光明,但從沒有人告訴你,當黑暗漫無邊際,當世上僅剩自己一人理解自己的苦楚,當自己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候,該怎麼走出這一切,該怎麼微笑的放下傷痛⋯⋯?」
溫柔的文字,成為撫平憂鬱的及時雨。幾日後,銀色快手收到了對方訊息。「她告訴我,讀了書,好像有新的力量在心裡萌芽,可以試著走下去,」說起這段回憶,他笑得很溫柔。
他也曾為臨終陪伴者選書,曾有高中老師心疼學生長期照料癌末的父親,私下請銀色快手幫忙挑選適合的讀物。
「這是個既難過又重大的任務。對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陪伴癌末父親時,有許多辛苦是說不清楚的。選書時,我想讓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銀色快手最後為他選擇了《從謊言開始的旅程:熊本少年一個人的東京修業旅行》,這本書敘述一段改變生命的奇異相遇:「代表人生還有無限可能,可以做任何冒險。期待這本書在這個艱難的時刻,陪伴他探索生命的本質。」
全台第一個選書師,量身打造閱讀服務
作為全台第一個選書師,銀色快手至今已經累積上百個服務個案。透過書籍與陌生人一期一會,只要知道對方最近讀過的書、關心的議題關鍵字或作者名稱,就能分析出讀者的閱讀取向,以及平時買書的習慣。挑書之準確,常常讓對方嚇一跳。
他回憶,曾有客戶特意來「踢館」,第一次接觸,就列出超過1,500本的長長書單,想測試銀色快手的能耐。結果他使命必達,成功為對方挖掘出尚未涉獵的書類,讓客戶眼睛一亮,態度也從挑戰轉為敬佩。「他非常驚訝,因為就算拿著書單對照,也不見得能記下完整的閱讀軌跡。我的推薦書單居然完全沒重複,主題他也很感興趣。」
這份「特異功能」,源於銀色快手對閱讀的狂熱。平均一年買至少買一千本書,從開始閱讀至今,他讀過的書達4、5萬本。加上從2007年開始,因為經營二手書店及獨立書店,在收購書籍的過程中,拜訪許多陌生人的家,看過形形色色的書架,讓他腦中宛如內建了「大數據資料庫」。
「我會不自覺『背』別人的書單。慢慢發現,一個人的性格、品味乃至核心關懷,其實都在書架裡顯露無遺,」
時日一久,光是閒聊,就能大約判斷對方是屬於什麼類型的讀者。
以書維生,卻曾經一本書都不想讀
不過,愛書如他,也曾有「一本書都讀不下去」的時候。
大學畢業那年,在坪數不到7坪的小套房中,銀色快手的藏書一度從桌上蔓延到床邊。窄小的空間裡,書沿著牆壁堆得高高的,連衣櫃都拿來放書,幾乎要把房間淹沒,最後只好忍痛把部分的書捐給圖書館。沒什麼積蓄、也沒有穩定工作,唯一擁有的「財物」就是滿牆的書。搬回家中後,銀色快手面對母親「你到底想做什麼」的提問,忍住內心驚慌,為了維持尊嚴,只能表面鎮定地撂下一句「我要開二手書店」。
被命運推著走,他就這樣在網路上賣起了自己的絕版詩集,又從桃園跑到台北各家書店找貨源。隨著生意慢慢起色,有了資金基礎後,成功在師大泰順街開了夢想中的實體書店。
愛書人天天與書為伍,聽起來是一拍即合的美事。但事實是自從那時候開始,「只要看到書,我的腦中就會自動轉換成現金金額,」雖然坐擁書山,銀色快手卻根本無法靜下心來閱讀。
艱難的處境也反映在書店經營。書店的經營模式薄利多銷,實體書店來客率有限,加上電子書的衝擊,在2016年底,銀色快手的書店一度連房租都繳不出來。他帶著收攤回家的絕望,在颱風天前夕寫下一封長長的信PO上網路,誠實地敘述這些日子的經營點滴。
讀者在哪?書店為什麼要存在?現代人對於知識的渴求有了什麼轉變?作為一個愛書人,到底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混亂的問句在銀色快手的心中翻攪著。一夜過去,文章竟有超過6千人按讚,為書店帶來前所未有的關注,也為經營帶來一線生機。
即使如此,那個颱風夜苦思的問題,銀色快手卻自此不曾忘記。
一場書福袋實驗,他為自己創造職業
「選書師,就是我的答案,」銀色快手篤定地說。
3年後,他正式收掉書店,成為全台第一個選書師,透過諮詢,為人們擬定書單。讓讀者不再迷茫於浩瀚書海,用文字給予最精確的陪伴。
大膽開創一個毫無前例的工作,乍看之下是場豪賭,不過,銀色快手並不是毫無根據。其實早在經營實體書店期間,他就嘗試利用「福袋」的模式,把書送入客人的家中。讀者只要填寫簡單的表單,就會收到一到五本精心推薦的「書福袋」,送禮自用兩相宜。推出後反應良好,他又稍加改良,為客人量身打造「讀書計畫」,只要每個月繳交固定費用,書就會定時寄送到家,堪稱最早的「閱讀訂閱制」。
「我起初真的沒什麼把握,」銀色快手坦言:「但隨著這個『閱讀實驗』的運作愈來愈順暢,我對自己選書的精準度也越來越肯定。」
如今,找上銀色快手求助的對象包山包海,獨立的愛書人、到想開書店的團隊,連企業也找上門合作團隊內訓。他進駐台南的台灣文學館,開設選書師相關課程,如今連大學、高中校園都有閱讀的講座邀約。
擺脫了「無法讀書」的困擾,他從「熱愛讀書」逐漸更「懂得讀人」,「一開始是選書給客人,現在覺得閱讀讀者的樣貌反而更有趣。」
大膽開創一份嶄新的職業,銀色快手從閱讀體會人生、從書單摸索人性,這條選書師之路,一開始踽踽獨行,卻帶著他看到了更廣大的世界。
閱讀診療室
Q:買的書還有好多沒看,越買壓力越大,現在都不想買書了。
A:大家在求學時期被「教科書」制約,以為每本書要從頭讀到尾。其實每本書都是你的知識提款機,你不會一口氣提光光,知識也是看你要提多少就提多少。把書拿起來翻翻看,想想自己購買時的悸動,尋找那個悸動的瞬間,只要一本書的某些內容、甚至只是一句話打中你的心,那就足夠了。
Q:茫茫書海,該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書呢?
A:可以反思自己平時關注議題,擬出「關鍵詞」,再到網路或圖書館查詢。感覺一下你對哪一本書「最怦然心動」。有空時也不妨去獨立書店走一走,跟書店店員聊聊天,或者參加閱讀相關的活動或展覽,都可以幫助自己與「對的書」相遇。
Q:每天都好忙,我真的沒時間看書,怎麼辦?
A:其實大家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是沒時間,而是被太多事情分心。試著告訴自己,不管再忙,也總有看完一頁的時間。讀不完也沒關係,放回書架上就是了。首要之務就是降低「閱讀是一件苦差事」的心理門檻。
Q:我有好多舊書,該怎麼斷捨離?
A:把握「書架上的書只讓他存活一年」的原則,一整年沒看的書,再過一年也不會看。覺得一本書「沒有用」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現在還做不到,試著把書中啟示縮小成微行動,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看看。只要用過一次,再回頭去看書,感受就完全不同了。沒有體驗過,過目即忘很正常,只有化為習慣,才能體驗到知識的好處。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