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歲的許小姐從小就常被同學取笑「牙齒短」、「牙齦很長」、「露齦笑」,雖然不影響牙齒咀嚼功能,但是她卻相當困擾,一直以來不太敢開口笑。日前她為了拍攝婚紗照,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牙科,向醫師表示希望能夠改善前牙太短的情形,加強美觀。
牙齒短是變異被動性萌發引起,即牙齒萌發時的發育異常
台北慈濟醫院牙科蘇穎珊醫師評估發現,許小姐牙冠過短的問題是變異被動性萌發,即牙齒萌發時的發育異常。
在以診斷蠟型模擬術後狀態,並和患者溝通達成共識後,替她施以「牙冠增長術」,調整其微笑時會露出的前排牙齒長度,成功改善病人困擾,讓許小姐可以展露自信笑容,舉辦婚禮。
牙齒大小怎麼樣算美觀?理想前牙寬長比為 73 到 87%
牙齒由牙冠及牙根組成,牙冠又可分為「臨床牙冠」和「解剖牙冠」,前者指露出牙齦外、肉眼可見的白色部分,後者則是涵蓋至牙骨質及牙釉質的交接處。牙冠的主要功能是咀嚼,理想前牙寬長比為 73% 到 87% 。
蘇穎珊說明:「牙齒萌發時,有主動和被動萌發階段,在被動萌發的階段牙齦會向牙齒的根部移動直到在牙骨質和牙釉質的交界附近為止。到青春期結束為止,牙齦都可能有些微的移動,但要是這個機制沒有發生,就是變異被動性萌出,會使患者牙齦露出過多與牙冠偏方形且短小。」
「牙冠增長術」是什麼?醫揭評估關鍵,7狀況不宜進行
「牙冠增長術」顧名思義是要增長臨床牙冠的部分,常用於牙齦邊緣或下方的深部齲齒及牙齒斷裂情形,透過此術式能讓醫師有足夠的牙齒補牙或製作假牙。
一般來說,「牙冠增長術」的適應症包含齲齒、藥物副作用或咬硬物和意外造成的牙根斷裂、基因遺傳和變異被動性萌發。而其他常見執行術式的原因,則包含牙齒萌發異常造成的美觀問題、藥物副作用與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的牙齦增生。
蘇穎珊指出,病人因牙齦過長或牙冠過短來到牙科求診,會先建立正確的診斷,需評估:病人年紀、臨床症狀、病史與用藥史、牙齦覆蓋與牙冠比例的測量、口腔 X 光片與牙周探測深度。正常萌發過程在 20 歲左右達到平衡,因此年齡是正確診斷的基本因素。
若確定手術,則會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修整齒槽骨及牙齦,使其露出更多埋在牙齦裡的齒質,增長牙冠長度。但齲齒過深、剩餘齒質不足、牙周狀態不佳、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骨質疏鬆藥物或有其他生理、心理狀況者不適用此術式。
蘇穎珊提醒,民眾平日務必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避免使用牙齒咬過硬的食物,才能減少齲齒發生和齒裂困擾,降低手術的必要性;而先天基因及牙冠發育異常因無法預防,民眾若想改善外觀可到牙科門診與醫師討論,評估有無手術必要性。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