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全台逾 80 萬糖尿病患者身陷腎病變危機!強化「糖腎共照」照護糖友永續健康

Heho健康

更新於 2022年12月28日04:13 • 發布於 2022年12月28日04:11 • 趙乙錚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109 年糖尿病人數已高達 242 萬人,每三位糖友就有一位將衍生慢性腎臟病問題,部分嚴重病患可能導致長期洗腎。

糖尿病腎病變症狀不明顯,調查發現有高達半數糖友不知道自己有潛在腎病變風險。若能於糖尿病腎病變發生初期便介入,配合照護指引,調整生活型態、積極使用有腎臟保護實證的藥物治療,有機會延緩腎病變進程。

糖尿病腎病變住院機率高!「糖腎共照」為最新照護趨勢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黃建寧理事長指出,糖尿病是造成腎病變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如果控制不佳,體內過高的血糖和血壓會不斷傷害腎臟血管,增加腎臟過濾血液的負荷,長期可能導致腎臟功能惡化,部分嚴重者甚至須長期洗腎。健保資料統計發現,罹患糖尿病將增加 14 倍因慢性腎臟病而住院的發生風險。

因此,健保署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推動「糖腎共照」首要目標,同時亦呼應今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及國際腎臟權威醫學組織(KDIGO),針對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患者發表最新聯合照護宣示,其中指出糖尿病合併慢性腎臟病需要有跨科別、職別的團隊照護,強化照護品質。

半數糖友不自覺腎病變風險!需掌握「兩大腎臟功能指標」

根據 2019 台灣糖尿病年鑑,可發現 40 歲以下年輕族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有年輕化趨勢,然而,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曾針對全台近七千位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竟有高達 51.1% 的糖友從未認知自身的腎病變風險!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提醒,糖尿病腎病變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不易察覺,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時如果出現「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應及早就醫並定期追蹤腎病變風險。

此外,透過蛋白尿及腎絲球過濾率檢查可定位腎臟風險分級,透過國際腎臟權威醫學組織(KDIGO)指引紅橙黃綠顏色標註,讓病患可更清楚自身腎臟病風險,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及早制定治療目標 降低 61% 腎臟惡化風險!

台灣腎臟醫學會吳麥斯理事長分享國際研究比較發現,在糖尿病發生腎病變初期,及早制定治療目標以及完整照護計畫,長期有可能降低 61% 腎臟功能惡化風險!患者除了調整生活型態外,應積極配合醫囑、使用有腎臟保護實證的藥物治療,並於每 3-6 個月定期評估風險因子,追蹤腎臟健康。

健保署多年來推動糖尿病、慢性腎臟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從最新資料庫統計數據顯示,相較於未加入者,同時加入「糖尿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初期慢性腎臟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可降低 40% 腎臟功能惡化、死亡風險減少一半。而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族群多有重疊或具因果關係,因此,健保署已於 111 年初新增通過「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提供適切的專科團隊照護,藉此早期控制及介入。

為了強化糖腎共病照護量能,健保署於 111 年推動「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台灣腎臟醫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共同針對糖尿病腎病變提出三大合作目標:推動糖腎共照、驅動完整照護、提升病患健康識能,並將於 112 年更新照護指引,期望能強化糖腎共照、病患健康永續。

文/趙乙錚、圖/黃懷賢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者有4成腎臟出問題!醫師:除了血糖還要記得定期檢查腎功能

腎臟病竟與高血糖有關?專家提點,別讓糖尿病成為「洗腎」元凶

>>追蹤實用健康新知!馬上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