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他走沒兩步路就腳痠腳麻! 一檢查驚見下肢動脈「全塞住」: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潮健康

發布於 05月16日04:00

潮健康/編輯部

他走沒兩步路就腳痠腳麻! 一檢查驚見下肢動脈「全塞住」
他走沒兩步路就腳痠腳麻! 一檢查驚見下肢動脈「全塞住」

他走沒兩步路就腳痠腳麻! 一檢查驚見下肢動脈「全塞住」

走一小段路就腳酸難耐、甚至需要休息2、3次才能繼續行走,竟可能是「下肢動脈阻塞」的徵兆?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表示, 此前曾收治一名70歲男性患者,近年發現步行時經常又痠又麻,以前可以陪太太到離家不遠的市場買菜,但最近中途卻要休息多次才能緩解。 該患者每走一小段路就會腳痠,甚至嚴重出現小腿腹疼痛的現象,休息之後雖然有些許改善,但漸漸地連休息時都有雙腳痠痛的狀況,合併腳趾腳背冰冷、傷口不易癒合等現象。患者至醫院求診後,經由醫師詢問病史及理學檢查,懷疑可能為「下肢動脈阻塞」,需立即安排周邊血管超音波檢查,以及下肢動脈血管攝影。 經理學檢查後發現,該患者的大腿動脈近端有嚴重的血管阻塞狹窄,隨即施行「下肢動脈血管整形術」將阻塞部分打通。由於該術式傷口小、恢復快,患者當天即可下床、隔天便出院回家;且腳痛症狀明顯改善。經由戒菸、規則服藥及定期門診追蹤等措施,患者目前已無腳痠麻痛的情形發生。

周邊動脈阻塞引起下肢壞死? 醫示警:延誤就醫有截肢風險
周邊動脈阻塞引起下肢壞死? 醫示警:延誤就醫有截肢風險

周邊動脈阻塞引起下肢壞死? 醫示警:延誤就醫有截肢風險

下肢動脈阻塞嚴重程度不一,輕則影響行走、重則會讓雙腳肢體壞死而截肢。雖沒有立即致命的危險性,但仍可能使患者行動不便甚至引起殘疾。張釗監醫師指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PAOD)是指供應雙腳動脈血管產生狹窄,進而造成阻塞,血液無法充分供給雙腳,以至於肢體缺氧發紺、甚至引起壞死需要截肢。 張釗監醫師指出,若出現上述症狀並懷疑為下肢動脈阻塞,應盡速求助心血管科醫師,透過周邊動脈超音波、下肢分段壓力檢查及血管攝影等檢查,確認病灶嚴重度及範圍。治療上大致可以分為藥物治療、血管腔內手術(俗稱通血管),以及外科繞道手術治療。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如何治療? 「手術+藥物」雙管齊下效果更佳?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如何治療? 「手術+藥物」雙管齊下效果更佳?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如何治療? 「手術+藥物」雙管齊下效果更佳?

近年來由於器材及技術的進步,血管腔內手術逐漸成為處理下肢動脈阻塞的首選治療方式,其好處為傷口小(微創)、危險性低、術後疼痛度低,且可根據需要分段或重複執行。不過,並非所有患者都能用此方法處理,有些病灶仍須依靠傳統的外科繞道手術,才能有效地重建血流循環。 張釗監醫師強調,無論採取何種治療方法,通常都建議合併藥物治療(包括抗血小板藥物、血管擴張藥物或血栓溶解藥物,視病情而定),以達到較佳的長期 治療效果。目前不少醫院配備新型複合式手術室,結合微創傷口血管腔內及傳統手術優點,可提供患者更完整的治療。

不只要調整飲食習慣! 保養全身血管必做「6件事」

全身性的血管保養,除了飲食習慣調整(如少油、少鹽及高纖飲食)外,張釗監醫師提醒,矯正危險因子也至關重要,例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病患,需要按照醫師指示控制病情,而戒菸更是避免血管繼續受到傷害的重點。其他包括冬季時末端肢體的保暖、運動訓練、控制體重等等,也對下肢動脈的保養有正面的幫助。 「下肢動脈阻塞是個發生率不低,但經常被忽略的疾病;患者的腿部症狀往往被當成神經或骨關節方面的病症而延誤治療!」張釗監醫師表示,民眾如懷疑足部症狀與下肢動脈阻塞的徵兆,建議至醫院接受完整的超音波檢查、血管攝影檢查,並可依病情需要執行血管腔內手術或外科繞道手術,搭配手術後的藥物和治療,有望解決惱人的下肢動脈阻塞問題。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潮健康專屬讀者社群邀約:不想錯過重要醫療健康資訊,現在馬上點擊加入潮健康LINE專屬讀者社群


延伸閱讀:「多走路」就能延長心臟使用壽命? 醫師曝3大好處 還能減少血栓機率?42歲男無家族史不抽菸也「心室顫動」! 醫示警:發作恐在10分鐘內致命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