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35 歲後,更容易感受到倦怠!與其冒險離職、果斷求去,不如先嘗試5個改變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支琬清

你正處在職業中期倦怠(Mid-Career Burnout)嗎?

研究顯示,許多專業人士在職涯的中期階段可能會感受到倦怠,甚至對職涯方向產生疑問。這種現象被稱為 「職涯高原期」(career plateau),通常以 35~42 歲的資深工作者居多。

職業倦怠的主要成因,包括長時間的工作壓力、缺乏挑戰性、工作內容過於重複,導致對職涯的投入感下降。如果你也長期感到精力不足,或對工作的興趣愈來愈低,可能是陷入了倦怠狀態!

你「職業倦怠」了嗎?5 個跡象,快速判斷是不是倦怠了

以下 5 個常見的職業倦怠徵兆,你中了幾個?

  • 對工作產生負面情緒:對公司文化、同事或客戶的態度轉為冷漠,甚至帶有消極情緒。
  • 專注力下降,工作成效受影響:即使投入時間,仍感覺產出有限,或難以專注於日常任務。
  • 長期疲勞且恢復困難:即便經過充分休息,卻還是感到身心俱疲,可能伴隨著頭痛、肌肉痠痛或睡眠品質下降等情況。
  • 缺乏成就感與動力:對工作成果感到不滿足,甚至懷疑自己的專業價值。
  • 對職涯方向感到不確定:不確定自身未來發展,或對職業目標失去清晰規劃。

離職不是唯一解方!5 面向調整心態、做出行動,就可能迎來契機

許多人認為離職,是解決倦怠的唯一選擇。不過,透過適當調整心態、做出行動,其實就能幫助緩解職業倦怠。

1. 調整工作內容、迎接更有挑戰性的任務

如果工作變得單調,能適時給自己一些新挑戰,能幫助提升工作動機。例如主動尋求新的專案、嘗試跨部門合作,或學習新技能,讓工作內容更具有變化性。也可以重新檢視工作優先順序,專注於更具有影響力的任務,減少低價值工作的負擔。

2. 定期回顧,重新規劃職涯發展方向

職業倦怠往往來自於對職涯方向的不確定性,因此重新評估短期與長期目標特別重要。建議要定期回顧自身的工作成果與成長,確保職涯發展符合期待。這能增加你對工作的掌控感,提高滿足度。

3. 別再過度承諾,你可以喊「不」

處在職涯發展中期的人才,常會遇到「過度承諾」的窘境,養成了對工作中的每個要求都回答「是」的習慣,進而導致職業中期倦怠。過度投入工作反而可能導致身心俱疲,要記得設立明確的工作與生活界限。例如固定下班時間、減少非必要加班;也能運用帶薪休假(Paid Time Off,PTO)制度或短期休息調整工作節奏。

4. 投入時間在個人興趣,豐富下班後的活動

優先照顧自己、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是最常見也容易被忽視的。尤其對於 30~40 多歲的工作者來說更是如此。其實職業倦怠不僅與工作本身有關,也可能來自於生活的單一性。能嘗試培養與工作無關的興趣,像是學習新技能、參加社交活動或投入志工服務,有助於平衡心理狀態,提升滿足感。

5. 重新評估所處環境,主動找人資、主管尋求幫助

如果你已經採取一切手段,但仍然感到疲憊與倦怠,那工作環境可能才是根本原因。當職務內容無法滿足自身需求時,應主動與主管或人資部門溝通,尋找合適的職位調整或轉調機會;此外,與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也有助於減少倦怠感,提高協作效率。

職業倦怠是一種常見的職場現象,但透過適當調整,還是能在現有職位中找回工作熱情。專家建議,與其立即離職,不如先評估個人職涯目標、調整工作內容,適時尋求支持。

倦怠,並不總是代表「該離職」了。

資料來源:Harvard Business Review、The Economic Times、IVY EXEC、minimalisTee;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延伸閱讀

早上起不來、連洗澡也覺得好累… 你心累了嗎?從 5 個小地方看得出來
荷包跟生活品質都照顧到了!2025 年「低壓高薪」工作 Top15 榜單出爐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每天學習商管新知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