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男童吃木薯竟中毒身亡! 營養師提醒:食用前得留意「2原則」

康健雜誌

發布於 2020年02月27日09:30 • 出處/康健網站 文/吳孟瑤 圖/pixabay

有些食物外皮帶有毒性,若未經過處理,可能因此誤食喪命。不久前有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大陸一名爺爺因孫子肚子餓不斷催促準備食物,就先拿木薯給孫子充飢,未料一時疏忽忘記先將木薯去皮,烹煮時間也不夠久,導致孫子吃下後中毒身亡。

在台灣,過去也曾發生木薯中毒的案例,2011年一位六旬老翁,料理自己種植的木薯,但未徹底加熱,連吃3天後,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幸好及時察覺,自行就醫,才保住一命。

珍珠粉圓、水晶餃 皆有木薯蹤跡

木薯又稱樹薯,是60年代台灣普遍栽植的雜糧,在台灣常以果糖、酒精、澱粉的身分出現在食物中,像巧克力、醬料、糖果、餅乾、泡麵、水晶餃、湯圓、肉圓、珍珠粉圓、勾芡食物等都有木薯的蹤跡。

(常見的珍珠粉圓、肉圓、水晶餃等食物,都見得到木薯的蹤跡。圖片來源:Pixabay)

木薯葉子可作蔬菜,塊根煮熟後則可直接食用,或是加工利用,如製成一般常見的木薯粉,又稱樹薯粉。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木薯與馬鈴薯、地瓜並稱為世界3大薯類作物,木薯原產於巴西,後在印尼、南美洲等國家漸漸普遍,台灣的話則因成本較低,現在多以進口為主,而其營養價值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

木薯大致分2類 苦木薯毒性較高

依照氰酸含量的多寡,木薯大致可區分為2類。一類是甜味種,塊根較小,外皮細薄呈淡青色,毒性小,皮層則是呈紅色,一般俗稱紅皮種,除供製澱粉及飼料外,也可直接烹煮食用。

另一類是苦味種,塊根粗大,外皮粗厚呈深褐色,毒性較強,皮層則是呈白色,一般俗稱白皮種,主要用來製造澱粉及做為飼料用,但2種肉質都是白色。

(木薯大致可分為甜味種與苦味種2類,其中苦味種的毒性又較高。圖片來源:Pixabay)

而現在台灣市場上也可見到一種肉質是黃色的品種,俗稱黃金木薯,其塊根較小,外皮褐色,皮層呈白色,可以直接煮成甜湯或料理食用。

外皮含氰酸量較高 食用前留意2原則

木薯雖可作為食物,但其實全株有毒,尤其是用來食用的塊根,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王貝文表示,木薯新鮮未加工時,含有氰酸的前導物亞麻苦苷(Linamarin)與百脈根苷(Lotaustralin),兩者進入身體經過酵素水解後,會形成足以致命的氰化氫

氰化氫會阻止身體進行氧化還原作用,使細胞無法正常提供氧氣,輕者有噁心、嘔吐、頭暈、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終至昏迷休克,甚至呼吸衰竭死亡。另外,木薯中毒也可能引起甲狀腺腫,或破壞視神經和運動神經造成長期的後遺症。

那木薯到底該如何安全食用?黃淑惠說,只要把握2原則:1.去皮及2.充分烹煮,木薯的外皮含氰酸量較高,因此藉由去皮,再用蒸、煮、炒、烤等方式充分加熱,便能降低毒性。

此外,也有人為了大量保存,會將木薯先去皮、泡水,刨成條狀或絲狀,曬乾製成木薯簽,做為其他料理的食材,也是一種方便的食用方法。

王貝文則提醒,還有像是竹筍、苦杏仁等,也都是含氰苷類物質的食物,建議一定要煮熟,或是經過加工處理(如乾燥)後,才能食用。

延伸閱讀:

魩仔魚、黑鮪魚…等5種海鮮最好少吃 專家告訴你原因

別再用水清洗生雞肉了! 做菜時常見的6大錯誤你中了幾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