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胎位不正怎麼辦?每天花10分鐘練習「這動作」可有效矯正胎位!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21年12月08日15:08 • 發布於 2021年12月08日00:00
胎位不正怎麼辦?每天花10分鐘練習「這動作」可有效矯正胎位!
胎位不正怎麼辦?每天花10分鐘練習「這動作」可有效矯正胎位!

 

對於胎位不正的比例,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陳郁菁指出:「要視孕期的時間點而定,隨著孕期的增加,多數的胎位會慢慢轉正。」若以足月的孕婦而言,胎位不正的比例約為7~8%,臨床上可能會採取剖腹生產。

原則上,陳郁菁醫師表示:「只要胎位不是頭位,即是胎位不正。」以橫位或臀位的胎位不正為例,由於頭部是人體最大、最硬的部位,採取自然生產時,也許寶寶的手、身體出得來,然而一旦頭部被產道卡住,胎兒就難以生出,也因此採取剖腹產以降低危險。不過,儘管剖腹產能降低難產的機會,但開刀仍有一定比例的風險,陳醫師指出,例如:剖腹生產的出血量會比自然產來得多一些;再者,開過刀以後腹部發生沾粘的機率會比未接受過手術者高。

 

5種胎位不正的姿勢

7~8%的胎位不正,其中3~4%為臀位

原則上,除了頭位,其它姿勢都屬於胎位不正,最常見胎位不正即是臀位,亦即屁股為先露部位,陳郁菁醫師指出:「足月時,約有3~4%呈現臀位。亦即胎兒的頭部在上、臀部位於先露部位。」

除了臀位屬於胎位不正,斜位、橫位等非頭位亦是;另外,不良姿勢的頭位也稱為胎位不正,王亮凱醫師說明:「像額位、顏面位等也算是胎位不正的一種,會影響產程的進展。」除了超音波檢驗,產檢時婦產科醫師也會以雙手進行觸診檢查胎位,通常可以摸到胎兒的頭部,觸感較硬;臀部則較軟,藉此來鑑別胎兒胎位情形。至於胎位不正可分為以下幾種:

1臀位

胎兒的先露部位是臀部,且寶寶屁股在最下面呈坐姿狀。王醫師指出:「臀位可分為完全式、不完全式、直腿式等。」

完全式臀位:寶寶頭上腳下,以臀部為先露部位,腳部可能彎曲或伸直。

不完全式臀位:寶寶頭上腳下,一腳伸直、一腳彎曲,先露部位則是腳。

直腿式臀位:以臀部為先露部位,與完全式臀位的差別在於其腳部是伸直,且伸往頭部方向。

2橫位

胎兒躺橫則為橫式胎位,先露部位即可能是肩膀。

3額位

正常的頭位是頭頂會頂在子宮頸口,然而,當胎頭呈現不完全仰伸姿勢,且額頭頂在子宮頸口,即稱為額位,亦即額頭為先露部位。

4顏面位

雖然胎頭在下,但頭部向後仰伸、臉部朝向子宮頸口,胎兒的先露部是下巴。王亮凱醫師表示:「所以頭部生出來時不一定枕骨先出來,有可能胎兒的頭往後仰,即是額位或顏面位先露出來,不僅會造成產程的遲滯,也會增加難產的比例。」

5複合位

即使頭部為先露部位,但不一定只露出頭,有時合併一隻手在前面或左右兩邊。王醫師指出:「頭跟手一起露出即稱為複合位。」他說明,曾有新聞報導複合位孕婦採取自然生產,雖然可以嘗試,但可能增加胎兒手臂的臂神經叢的拉傷機率,或增加難產風險。

陳郁菁醫師亦補充,一般而言,複合位的發生率很低。身體兩個以上的部位一起位於先露部位即為複合位。所以雖然胎頭位於先露部位,然而胎兒的手或腳同時靠近子宮頸口,這也都算胎位不正。

延伸閱讀:生產方式停看聽,胎位不正,如何自然產?

矯正胎位的方法

當產檢發現胎位不正,想必許多孕媽咪除了感到緊張與擔心,也希望能做一些運動或藉由其它方法來協助胎位轉正,然而,是否有轉正的機率?

膝胸臥式運動

根據統計,胎位不正隨著產程的進展,大多數會慢慢自動轉正。至於是否有其它方式可以矯正胎位,陳郁菁醫師指出:「可以進行膝胸臥式運動,比較沒有侵犯性。」不過,根據2012年的綜合醫學研究顯示,雖然膝胸臥式運動能稍微矯正胎位,但沒有顯著性的改變;換句話說,雖然有幫助胎位矯正,但無法達到臨床上的意義。

王亮凱醫師也對此補充:「約有九成的胎位不正,將近在懷孕8個月多半會轉為正常胎位。」產檢時若發現孕婦在懷孕7~8個月而胎位仍是不正,會建議病人練習「膝胸臥式」的動作,每天兩到三次、每次10分鐘。

「膝胸臥式」採俯臥姿勢,做法是雙膝著地、雙膝分開與肩同寬;胸口緊貼地面、腰部挺直、臀部抬高與地面垂直成90度,維持此姿勢2分鐘。主要是利用引力的牽引讓胎兒能將臀部轉向媽媽的頭部、胎兒的頭部轉向媽媽的臀部,藉此將胎兒轉正。不過避免在飯後做此運動。原則上,胎位轉正的機會約為二至三成,王醫師指出:「此運動不僅能矯正胎位,亦能促進骨盆腔之血液循環。」

2胎位外轉術

如果孕媽咪接近足月仍是臀位,王亮凱醫師指出:「以前會使用胎位外轉術來矯正。」他解釋,所謂的胎位外轉術,其施行時間約36週以後,在實行前必須先評估胎兒大小與子宮的空間。通常在進行前,會開立讓子宮肌肉放鬆的藥物再進行外轉術。

可能引起胎盤早期剝離、臍帶繞頸風險
實施外轉術時,醫師用手部在孕婦的肚皮外部以類似繞圓圈的方式,慢慢將胎頭轉下來,雖然不屬於侵入式,但還是會有一定的力道,因此王醫師指出:「有時必須考量胎盤的位置或臍帶,以免發生臍帶纏繞,拉扯時無意間造成臍帶繞頸。」

也因此,進行胎位外轉術時可能會產生風險,即使將胎位轉正了,還是有可能引起併發症,例如:胎盤早期剝離、臍帶繞頸等,導致外轉術失敗,最後還是得選擇緊急剖腹產。由於此術式比較危險,加上會施術的醫師愈來愈少,目前此矯正胎位法已經很少使用。

針對胎位外轉術,陳郁菁醫師亦補充:「此術目前在國內較少施行。」雖不屬於侵入性治療,然而,醫師用手在媽媽的肚皮外部協助胎兒矯正胎位,例如慢慢將臀位轉成頭位、或是將橫位轉成頭位,其引發的風險比「膝胸臥式」大。也曾發生過因為進行轉位術而引發胎盤早期剝離、臍帶扭轉、破水等案例,儘管發生機率並非很高,但仍有某程度的危險,因此在國內,對於胎位不正的孕婦仍是建議進行風險最低的剖腹生產。

延伸閱讀:自然產VS.剖腹產,妳想怎麼生?

孕期7~8個月,八至九成胎位會轉正

孕媽咪在產檢時聽到醫師指出胎位不正的情形,先別太擔心,陳郁菁醫師表示:「到了孕期7~8個月,胎位會慢慢固定,胎位不正情形有將近八至九成的機率會慢慢轉正。」若到了懷孕後期胎位仍是不正,以剖腹生產也是相對安全的方式,亦能降底寶寶生產的併發症。

根據國外醫學統計,孕婦有胎位不正的情形約5%,臀位則占4%;王亮凱醫師也舉臺灣學者在西元2000年所進行的統計,發現臺灣因胎位不正而施行剖腹生產的比例占7~8%,明顯比國外高出許多,然而,他保守的指出:「可能是統計資料收集的差異所造成,不見得臺灣胎位不正發生比例這麼高。」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

 

寶寶胎位不正,出生後一樣健康正常

一般而言,胎位不正生出的寶寶,除非是有先天異常,陳郁菁醫師表示:「否則出生後與正常胎位的寶寶一樣健康正常,準父母別過於擔心。」

對於胎位不正等問題,如果孕媽咪有所疑惑,王亮凱醫師提醒:「建議產檢時多詢問醫師、與醫師討論,以免在懷孕過程增添多餘的恐懼和疑慮。」另外,發現有胎位不正情形,對於一些應注意的警訊,像不正常的子宮收縮或早產現象,孕婦必須特別留意,一旦出現不適狀況盡快尋求醫療的協助。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