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戶外運動易受「隱翅蟲」攻擊皮膚潰爛!2關鍵跟「蚊子咬」作區別

Heho健康

更新於 2020年07月13日08:25 • 發布於 2020年07月13日04:02 • 林以璿

近日天氣炎熱,不少民眾會改在晚上到公園做運動,避開炎炎烈日。不過醫師提醒,要小心有強烈毒性的「隱翅蟲」,一旦碰到了,對於皮膚的傷害可不小,馬上會發炎潰爛。因此,要避免碰到蚊蟲就打的習慣。

聯新國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文惠表示,近日他的門診來了一名鄭小姐,日下班騎車回家後,發現下巴開始紅腫、有刺痛感,她不以為意仍舊洗臉並擦上乳液保養,結果當天晚上情況惡化,隔天上午下巴與嘴邊化膿,趕緊前往聯新國際醫院就診,她才知道原來是隱翅蟲造成。醫師給予類固醇藥物及藥膏治療,情況獲得改善。

鄭小姐回想猜測,可能是下班騎車途中遇到蟲襲,雖然已戴半罩安全帽,因為沒有戴口罩,仍被迎面而來的隱翅蟲撞撃下巴導致發炎。

隱翅蟲即使體液都會造成皮膚膿皰

聯新國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文惠表示,隱翅蟲大約只有0.5公分至1公分,有著橘黑相間的外型與微微上翹的尾部。隱翅蟲不會叮人也不會螫人,甚至在農業上還可以應用於生物防治,可說算是一種益蟲。

「隱翅蟲不會螫人或咬人,常見的隱翅蟲皮膚炎多半是因為隱翅蟲的體內有一種劇烈且刺激性的毒素(隱翅蟲素),這個毒素只有在蟲體爆裂的時候,才會被釋放而刺激人類皮膚。」

他分析,「隱翅蟲素」是具有糜爛性的毒素,對人體有很強的刺激及腐蝕性,且光是當隱翅蟲爬行時,分泌出體液就會刺激皮膚,導致膿皰產生。

有時如果一個不注意,看到手上有小蟲就冒失拍打,導致毒液大量濺出,彷彿自己往自己手上潑酸,形成不規則的條狀潰爛紅斑,手上冒出水泡,形狀可怖。

分清2件事情找出隱翅蟲

陳文惠表示,臨床上常見求診的病患多是睡覺、騎車時,或是莫名出現劇癢、劇痛、水泡、膿皰才知遭遇蟲襲。有許多人誤以為是帶狀皰疹而就醫,因為隱翅蟲非常小,揮趕或拍打時,蟲體在當下破裂,毒液就會刺激皮膚,造成發炎。

要區別隱翅蟲跟其他蟲類,可以觀察3點。

  • 隱翅蟲的多數細長、體小,兩側平行,頭、翅和腹尾呈黑色,前胸、腹部及足為橘黃色,形似大螞蟻。有些大型種類有美麗的黑色和黃色。
  • 隱翅蟲不會主動叮咬人,而是蟲體內毒液讓皮膚不適,因此可觀察癢痛處是否有被叮咬的痕跡。

接觸到隱翅蟲毒液,馬上用大量清水沖洗

陳文惠提醒大家,如果不小心接觸到隱翅蟲破裂後的毒液,可能導致皮膚急性發炎,建議儘快以大量清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並前往就近的皮膚科請醫師治療,讓醫師檢視傷口與給藥,通常醫師會開立消炎藥膏外用塗擦,或是膿皰給予抗生素處理。

陳文惠說,民眾不要自行將水泡或膿皰弄破,否則容易造成傷口感染、疼痛度增加。

水田邊、下雨後,隱翅蟲較容易出現

隱翅蟲皮膚炎較常見的後遺症是色素沉澱,陳文惠說,大多需要2至 3個月才能慢慢恢復原皮膚顏色,也要注意潛在危險部位,如眼部、角膜,會造成眼睛過度刺激與角膜受傷。

夏天是隱翅蟲季節,隱翅蟲常出現在水田附近,下過雨後更愛出來,提醒民眾到戶外活動應儘量穿著長袖長褲,並且不任意拍打蟲體,如發現昆蟲停留在身上,也應以吹氣或抖落方式讓昆蟲離開。

另外,成蟲具有趨光性,夜晚容易受到光明吸引,所以晚上關好門窗也是防止隱翅蟲誤入歧途的好方法。

文/林以璿 圖/阿巫

延伸閱讀:

**:

這些不是蚊子咬!臺灣夏季常見8種蟲蟲危機

蚊子每年殺100萬人!《Nature》新技術使蚊子只生雄蚊斷子絕孫!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